自古以来,对爱书人来说,最得意的事莫过于“淘”到自己喜欢的书,即便名家大师也不例外。汪曾祺在《小镇书遇》一文中,叙说了自己当年小书店“淘宝”的故事。
1959年,汪曾祺以身份被下放到河北张家口沙岭子进行劳动改造。沙岭子是宣化至张家口之间的一个小站,这里有一个镇,本地叫做“堡”。每遇星期天、节假日,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汪曾祺就去堡里逛逛。在汪曾祺的记忆里,堡里有一个供销社,一个山货店,一个缝纫社,一个木业生产合作社,一个兽医站。若是遇上集市,还有一些周边村民挑着菜担卖茄子、辣椒及其他日用品。汪曾祺和同事怀着很大的兴趣,穿梭其间,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扫帚,看茄子,看辣椒。
堡里更有一个新华书店,每每让汪曾祺流连忘返。书架上摆放最多的是《选集》,此外介绍化肥农药配制的科普书和小册子,还有《智取威虎山》、《三打白骨精》等连环画。
有一天,汪曾祺又去逛书店,忽然在一个书架的最高层发现了几本书,他像发现宝贝一样,激动地搬过一张凳子,把这几册书抽下来。原来是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清代俞正燮的《癸巳类稿》、清代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
汪曾祺手捧这些书,生怕被人抢走,连忙请售货员算账收钱。售货员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开了票据。
汪曾祺好奇地问:“你们这个书店怎么会进这样的书?”
售货员说:“谁知道!也就是你,要不然,这几本书放在这里永远不会有人要。”
这几本书是按标的价格卖给汪曾祺的,不是特价或打折书。但这是很早以前的定价,所以汪曾祺感觉非常划算。
不久以后,汪曾祺结束劳动,被派到张家口辖属的沽源县去画马铃薯***谱。就带了在镇上小书店淘的《梦溪笔谈》、《容斋随笔》等书籍,还有一套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到了沽源县,他白天画***谱,夜晚灯下读淘来的书,在那个年代,倒也落得逍遥自在。
汪曾祺老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以其空灵、含蓄、淡远的笔风跨越几个时代,这里面或许就有当年他小书店淘书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