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夫先生父辈曾在故宫、自己则在荣宝斋工作过一段时间,他对书画界颇为了解,近日来访时,我们谈到了故去的老人们。
赵朴初:无言和认真
北京荣宝斋的名气在文化界实在是大,尤其是在荣宝斋的“侯恺时代”更是货真价实的大,大极了!那时在“民间故宫”里谈笑的十有八九是鸿儒。人是有“气场”的,赵朴初先生“气场”中的主要“气流”便是儒雅。他经常到荣宝斋走走,看看书画,见见老友。在他们那代人中有两位的笑是出了名的,一为赵朴初,一为启功。前者的笑温文尔雅,后者的笑朴厚可掬。也许是赵朴初大德深谙佛理,通晓无常的缘故,他对许多事情很少讲话。据说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某地香火很直,有友人在荣宝斋的门前问先生是否听说此事?先生答:哦。友人不好再问。
近代的文化人在荣宝斋“侯恺时代”给荣宝斋赠留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赵朴初每当到荣宝斋也多墨宝留下。然而先生实在是极度认真的人,对于一幅作品他要写很多张,然后在所有作品中挑选。这样,先生不少不满意的作品便扔掉了。据说在荣宝斋工作过的一位先生特别了解先生的习惯,这边扔那边捡,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圣宝。
黄胄:混沌和自知
黄胄先生的作品在现在看来,无疑开了一代画风。“”后有一段时间,他住在***事博物馆的花房里。每当老朋友来看自己时,他便异常高兴,非要当场画上几幅过过手心之瘾。李劲夫先生有时跟着父辈一同看望他,黄胄先生大喊:“来!过来帮我磨墨!”
据说先生喜欢用浓圣。那时年幼的李劲夫先生磨一会儿就不耐烦了,问:“好了没有?”黄先生答:“不行!再磨。”等到墨磨得漆黑时,黄先生便在屋子里随手扯过纸准备开笔了。在动笔前,他常手端颜料盘对朋友说:看到没有,这颜料盘就是我的法宝。朋友仔细一看,颜料盘里什么颜料都有。这怎么用?黄胄先生说:“画画要的就是混沌!颜色要多,只有多才会丰富!”我想他们那一代大画家在画面处理上实在是高明,该多则多,再多也有侧重,而清晰便隐藏在混沌里。
我常想,大艺术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他们大在哪里?有一点是绕不过去的,那便是自知,而且是高度的自知。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黄胄先生的才情、勤奋、多面、求知欲等是被人们公认的,而他清醒的自我认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觉得自己在书法上欠缺,他便于此狠下功夫;他觉得自己在传统上不足,他便钻进“故宫”、“咀嚼”宋元。本来就了不起的黄胄,最终成为?更了不起的黄胄先生。
启功:信心和“圆滑”
启功先生讲过大意这样的话:写着写着自己也会心烦,把笔一扔,来到街上溜达一下,见有些匾额题字还不如自己,一下信心又上来了。
有人拿出册页请启功先生题字作画,先生拒绝。理由如下:你看这上面的作者ABC等书画风格如此这般,我的如果到了纸上会把整体给破坏了。你们可以找DEF等在上面留下墨宝。某某一听,果然在理。启功先生的“圆滑”中蕴涵着刚正,他的“圆滑”中存在着实情。
启功先生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年轻人唤作自己的学生。这背后隐藏着先生对后学的肯定,而并非自大。他到荣宝斋有时为了买自己偏好的毛笔,拉着当时的小伙子李劲夫来到一楼的柜台,边看边说:“你做我的学生。我给你讲怎样的毛笔才算好,知道怎样的毛笔算好吗?”
回答:“不知道。”
启功:“尖、齐、圆、健。”
“哦!记住了。”
在吃饭时,李劲夫先生感叹说:那时真的从老先生的身上学了不少东西,受益终生。
艺超网“私人藏馆”已陆续开放,欢迎实力藏友在本网开馆。
更多精彩,点击艺超网,***/。
责编 晓 寒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艺超网.专栏”:忆赵朴初\黄胄和启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