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富豪的起家史中,很多人都有过跑商的经历,尤其是温州人。跑商简单讲就是带着产品,找一批业务,采用人海战术到全国各地四处推销。这位生意人从事跑商十年,先后销售过组合刀具、口红剃须刀、书法模具、办公用品配送、火车上销售小商品生意,如今身家数千万,堪称草根跑商的典范。
—— 海南闯荡 ——
“70后”的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在湖南长沙某5星酒店从前厅部到销售部,再到总办老总助理。刚二十多岁出头血气方刚,总觉得未来天下就是自己的,总是不满足于现状。
第一次创业是本世纪初跟几个哥们凑了几万元在海南创办天海集团(实际就一间招待所办公室),到各地推销家庭用的7件套刀具。这几样产品销售到了全国,也创建了品牌,销售额做到了几千万。这种跑商形式的销售方法其实就是像卖苦力,拿着产品满大街推销。
开始公司只有四个人,当时最畅销的是四件套,但我们拿的是七件套,销售策略主件五件,赠送两件。进价50多元,销售是128元/套。这样看起来有数量优势,显得更实惠。中国人消费习惯永远是买的东西有送就好。当时刀具就是去广东阳江拿货,那里是刀具的天堂。
我们四个人,两人一组,首先进行产品特点的练习,怎样和陌生人打招呼,怎么介绍自己,说明来意,怎样成交,怎样结束,分为五步。要求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最少向100个陌生人介绍产品。坐一辆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然后就往回走,一路见人就推销。成交量大概10%。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觉得光自己销售不科学,招聘员工。那时招聘人员是基本底薪加提成,一套给销售人员的提成25%。这要求产品起码要两倍以上的利润。就这样折腾,一个月下来销售额达到了8万多元,那叫一个刺激。海口经过我们四个多月的“扫荡”已经基本上跑遍了,积累了几十万元的原始资金。后来分成两拨,一拨去了南京,一拨继续海南淘金。
—— 南京淘金 ——
我和杨兄带着6个销售精英来到南京。当时选择南京是为了快速抢占国内市场,南京的位置可以辐射上海、浙江、山东这一带比较富裕的地区。首选还是靠刀具铺第一遍市场,一开始大量招聘,给刀具注册了两个商标,在广东阳江找拿货的厂商做了漂亮的包装。我已经不出去自己跑了,天天负责去人才市场招人,办公室留个人守电话发货。
我们当时花了三个多月把南京扫了一遍,人员发展到了一百多人,销售额达到一百多万元。一些商场找我们联系希望放到他们那里销售,也有一些批发市场的经销商找到我们要求。那时没考虑进商场,结算麻烦,各种费用复杂。批发市场的合作策略是,首先派不同的销售人员扮顾客上档口问有没有这牌子的套刀,吊他们的胃口。商人的直觉一般都比较敏感,多方打听找到我们要求销售。跟他们基本上是现款现货。这条路后来在实战中确实带来不少销量。通过批发市场这路后来在全国市场遍地开花,一天从广东阳江发一车皮货。刀具铺完了南京市场,我们开始推销一种可以像口红一样旋转出来的剃须刀,在浙江义乌进货,进价1.9元,带5个刀片卖10元。同样采用人海战术销量也非常大。
这种跑商模式最麻烦的是两件事,第一,销售人员流动性特别大。一种走的是没毅力吃不得苦的,一个星期基本就走人;另一种人是太聪明的,学个把月就自己拉一帮人单干。所以后来这行业冒出非常多的同行。第二件麻烦事是产品的开发,需要比较好的商业眼光。那时我经常去浙江义乌小商品城一转就是两天。义乌的新产品是全国的发源地,真的很佩服浙江人的嗅觉。
经过几个月的地面扫货,南京市场已经出现疲态。分出一支人马去了江西南昌开拓市场,尤其是有单干苗头的人。这时已经快到年底了,自己一直在思考怎样开发新产品来刺激市场,销售人员一旦产品销售不动没钱赚,思想就很容易松下来。有一天在一个广告中看到青岛一家公司主推一种书法模具。我发现他们只摆放在各大书城进行静态销售,而我觉得这产品更合适跑商动态销售。当即飞青岛拿了南昌的权,市场价49元,进货价29元。动态销售试销还可以,就加大了进货量。这时青岛公司派人来南昌学习,复制了我们的模式在全国推广。最可耻的是,该公司还在南昌设点销售,不再给我们供货,还挖走了我们一批骨干。
对付这样的公司,打官司你耗不起,只有用更强的手法教训他,为此我去了浙江。我相信只要市场有新产品出来浙江一定会出现同类产品。终于在苍南县找到了,而且手续齐全,价格更有优势,市场价28元,批发价4.5元。
虽然我有价格优势,但我的个人观点是一般不要打价格战,那是下策,最终是双输。那时已经到了各学校要放假的时间,我心中形成一个大胆的营销方案,可以说是一步险棋。印了一批小传单发到南京几所大的高校学生宿舍。传单大致意思是,欢迎大一大二的同学们勤工俭学,自赚学费,到我们公司凭学生证免费领取最新学习畅销用品。为什么只要大一大二的?因为大三大四的马上面临毕业,发到他们手里怕肉包子打狗。免费领取产品代表我们非常相信学生,对他们也没损失。传单发出去当天电话就被打爆,一共发出去近4万多本。发完之后就过年了,我当时是一个赌徒心态,只盼着快点过完年,听到学生们销售的好消息。
过完年,开学了。第一天,没学生来公司;第二天,来了一个,销售了一本;第三天,来了三个,没有销售……这时心里哇凉哇凉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一批销售中坚看到前几天的学生销售情况出现问题,提出辞职,只剩三个员工。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打算安排员工给学生一个一个打电话催促把货拿回来。中午,小胡大声喊我起床去办公室。当我看到一个纸箱里装满了一沓沓的钱时,一下愣住了,哪里来的这么多钱?上天和我开了个大玩笑,这些钱都是上午学生们过来交的货款。原来,很多学生开学前两天都没时间过来。当天下午大批学生又来交货款,一直忙了三天。年前发出的四万多本书法模板成交率竟然达到90%多。我真正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样产生的。
后来去了成都,以成都为中心跑遍了西南地区各个学校,期间还做过办公用品配送,完成资金积累近800万元。
—— 爬上火车 ——
生意稳定了,开始整天琢磨怎样发现商业蓝海。一次坐火车,看到铁路上那些卖盒饭的、卖零食的生意那叫一个好,而且比地面上贵一二倍,服务还不怎么样。当时心里琢磨,如果我把一些比较好的商品用好的服务态度在火车上卖那不是生意会很好吗?
泼冷水打击我的人特多,把我当笑料。但我当时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毛头小伙,到处托人打听有没有认识铁路上的人。最后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个远房亲戚大姑在湖南某火车站工作,可以给我介绍。我马上就单***匹马来到湖南。这里想起一句话,想成功,头脑发疯往前冲。
经过介绍见到了车站的负责人。半个月,口水说干,对方勉强同意一次车试销一次。条件是,上车自己买票,没有床铺,第一次试销不交别的费用,不能卖和他们相抵触的商品,不能卖食品、书籍之类的商品。我全答应了,就提一个要求,穿铁路制服,他们也同意了。之前已经想好如果上车就销售袜子,那时我刚在义乌发现一种亚麻的去臭袜子,质量不错。销售价定在10元,两倍的利润。价格太高的在火车销售不动,这个市场全靠量取胜。
上车后我拿着一个塑料筐,用个行李箱装了500包袜子上车。开始上车不好意思提着袜子给顾客推荐,毕竟自己已经是千万富翁了。结果一节一节车厢地走,问袜子的不多,倒是很多乘客问下一站什么时间到,把我当工作人员了。纠结了两个小时,最终豁出去了,站在一节车厢的中间,手里拿着袜子就开始江湖卖艺般说起了广告词。嘴巴不停说,手里把袜子分发到每个座位,第一个顾客买了,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这节车厢一下卖了十几包,心里一下有了自信。走到第六节车厢,把篮子里的二百多包袜子销售一空。最后我把剩下的几双袜子送给了几个列车长和乘警,毕竟在人家地盘吃饭。这样的事情后来在我们的铁路销售中经常遇到。
这次试销证实了我的判断是对的,铁路当时是块小商品市场的蓝海。接下来就是和车站谈合作、招人。一趟车派两名销售员上去,发工作制服。销售人员都是提成制。一趟车一个人下车基本上都可以提成上千。湖南这个站成功后立马就开始复制下一个,当时没去谈大站,太难。慢慢地又陆续进入了江西、浙江等地多个车站。
这行业刚开始那真是做得风生水起,全是现金交易,一个站的收入那都是非常可观。我当时基本上就到处找产品,这袜子是最好销的,接着又拿了像智力玩具、九曲连环、魔术用品之类的一些新奇小产品。基本上是一人一麻袋拖上车,一趟车下来就是二三万元的销售额。
这行业我就折腾到第三年的时候,更有“实力”的竞争者陆续出现。他们容易拿到一手合同,然后转手将合同包出去,一百万就到手了。同时,这时出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人员开始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我果断收手,来到深圳将主要精力转回办公用品配送。这个铁路生意后来确实带动了不少人致富,国内有几个人从我这学的,现在很多身价都几千万上亿。
总之,跑商好做也难做。你必须有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家万户、千言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