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至10月40多天的时间里,江苏省天一中学天文社7名社员通过接收美国宇航局相关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并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和上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和美国宇航局确认,共“正式发现”了10颗主带小行星(Main Belt asteroid)。这个成果打破了IASC(国际小行星搜寻)的历史纪录。天一中学的天文社于2008年4月17日创办,该社以“丰盛精神世界、活跃智体能力、推介天文发展”为宗旨,下辖太阳科学、月球行星与深空科学、伽利略、星光行等工作室,积极开展各类天文教育、科研和科普活动。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敬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天一天文社的同学们怀着对星空的无限向往,刻苦努力地学习天文知识、开展野外观测活动,终于在星星上“刻”上了他们的名字。让我们走近这群浩瀚星空的探索者和守望者,探寻他们的追星之旅。
2012年10月到11月,其间6个星期我参加了搜寻小行星的活动。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就反复跟我们强调:我们所进行的工作——小行星搜寻,是一项世界各国天文科学家都在同步做的工作,是一项监测地球宇宙环境、造福人类安全的大事,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严格按照搜寻的标准步骤来做,从程序的安装与配置、软件的操作、搜寻指数的分析与处理,到数据库的连接与比对、报告的撰写……我们尽量保证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犯错误,因为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将导致最后的功亏一篑。
小行星的确是令人欣然神往的遥远天体,但它并不是很容易就能被发现的。从1801年人类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数据来自百度百科)。由于比较大的小行星早已被发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星***中搜寻前人遗漏的(可能是之前未被监测过、或者亮度太低未能被发现等)小天体。大多数喜爱天文的朋友一定了解冥王星的发现过程,当年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对夜空的一块固定区域多次曝光,然后得到了这一区域的照片。由于相对静止,恒星在每张底片中的位置都是相同的,只有行星和彗星等天体是移动的。对比同一区域的***片时,如果能够发现某个小亮点在大致匀速移动,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是行星或彗星。我和其他6位同学所做的就是分析天文台发来的数据,然后搜寻排除噪点,发现可疑目标,再根据目标体的各项参数:路径、坐标、速度、亮度、形状等,来分析特定目标是小行星的可能性。
通过仔细的查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可疑”的目标,在查询这一目标的亮度和出现在夜空中的位置后,如果认为它符合作为一颗小行星的特征,就可以将其参数记录下来。在分析完一组***片后,一份报表就可以生成了。我们按照标准的格式,对报表进行调整与修改,署名后再交由老师进行最后的审阅,待老师审阅结束后,报表就会被发送到美国。在去年的6个星期中,我上报了数十个可疑目标,但可惜最后被IAU(国际天文联合会)证实是未知小行星的仅有两颗。这虽然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成绩(能正式发现小行星的学生在全世界也是寥寥无几的),但和组里发现了五六颗的其他几个同学相比就逊色多了。
在本次搜寻过程中,我们还有独创性的发明,鉴于论文还未获得发表,在此只能透露一点点。我们通过一些其他工作程序将星***进行处理后,可疑目标就自动跳出来了,这大大减轻了我们搜寻的工作量,也为我们本次搜寻活动的大获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行星搜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虽然在学好课业的基础上,挤出课余时间(如社团课时间、自习时间,甚至是吃饭时间)来做这件事比较辛苦,但我们都觉得很值。也期待我们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到时再与大家分享。
内蒙古草原行
天一天文社 洪欣格
拖着行李箱来到候车室时我还只能认出夏季大三角和少数几个星座,灯火远远近近亮着的火车站里,我平静而又带着一丝不安地在期待着。旅途中手机信号断断续续,关了灯的卧铺车厢里笔记本电脑微蓝的屏幕光里,糅合了一夜漫长变换的微茫的星光。接着又是10个小时的硬座,到下午坐上去辉腾锡勒的大巴时我仍觉得不真实。
草原的冷是不言而喻的。一身夏装的我在夜幕微垂的湿寒里缩起肩膀,有点恍惚地看着那些没有一点薄凉感的沉静的天空。吃完晚饭之后我们便都领了行李跑回了蒙古包去换厚衣服,在新认识的朋友那里洗了澡聊天,直到有电话过来说:“不出来么?天空很好。”
天光正好。
我裹成粽子似的,推开门的时候,劈头落下来漫天星光。
那是梦里见过的,无尽的银河。
指星笔遥遥的绿光交错闪烁,是几个资深爱好者在进行教学。仙后的W,北斗的勺子,仙王的四边形,天鹅的翅膀,北冕的帽子……湿度高达90%的草原上,防潮垫上只要一会没有人躺着就全是一甩便可以滑落下来的水,湿淋淋地发着光,与那些永恒的、至少此刻永恒的星星遥相呼应。我想这一定是某种必然,正如晴日的夜如此寒冷,我忍着寒露重躺下来仰望满目的星,这是我的福祉。
第一夜不过是熟悉情况,过了零点我们便回屋去睡了。第二天下午是专业的讲座,那些极漂亮的木星、土星环,极罕见的天文现象,安静而矜贵地沉落在我们面前,定格那一瞬的闪光,我只觉呼吸都被震慑住了。
第二夜守至天明。看着土星和火星丝毫不肯多事停留,看着英仙的“人”字慢慢升起,看着远处讨人厌的灯光终于在凌晨1点熄灭,看着黄道十二宫渐次升起,听会长和其他前辈讲各种天文知识、趣闻轶事,为偶尔掠过的流星尖叫,在接近天亮时看了ISS(国际空间站)和人造卫星……最为震撼的是那一颗余迹极长、绿光炫目的流星,还有天亮时一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山坡上看日出——浮在云海之中的风车,还有天边卧着的流云,似是抹茶的绿色,却有一点砖灰的底纹,把明亮铺得柔和而遥远。或许是梦幻吧,可那又太轻飘了;或许是诗意吧,可那又太宽泛了。我想,那就是仙境了。
白天头脑晕沉地吃饭、开会,努力撑持着——最后一夜。望远镜,单反5D,录音笔,频繁跳出来的声音——零等,速度4,余迹2秒,群内……我从不知道能有这么美的坠落,有些很温柔很隐晦,在视野的边角擦过,只给你一点寂寞的余光;有些很耀眼很惊艳,逼着你在惊叹之后还眯着眼凝视着它的余迹,被震撼得口不能言几欲落泪。夜晚的寒气里双脚已经没了知觉,嘴唇和双手都冻得发紫,喉咙都哑了,只是那种震撼、那种震撼,它扑向你,它打破你,它构成你。
世间有大美。
回程和离别。这四日相逢宛如一梦,谢君与我分享尺寸流光,此生无憾。
天荒坪追星之旅
天一天文社 刘 笠
国庆假期,阳光明媚,正是观星的好时节。我们一行十多人乘车从无锡奔赴浙江安吉天荒坪,开始了此次“天一观星营·深度培训营”的追星之旅。
一路颠簸摇晃了3个小时后,大巴终于驶入山区。正睡得昏昏沉沉东倒西歪的我忽然被前面同学的尖叫直接吓醒:“啊——!我们要掉下去啦——!”一睁眼就看见车窗外没有护栏的盘山公路下延伸开去的山谷,放眼望去满眼葱翠,翳郁的安吉竹海已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美不胜收。
天公不作美,丰盛的农家晚餐后,竟然飘起了丝丝小雨。原定上天文台露营观星的安排只好作罢,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向我们讲解自动寻星望远镜的调试与操作,以及天文CCD摄影的相关知识。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自动寻星望远镜,也从来没有了解过CCD摄影的任何知识,学习的时候很是吃力。很多时候似乎是懂了,自己操作时问题却又一个个暴露出来,比如手机指南针出现较大偏差、外接电源够不上、连接板不匹配等。当天晚上,我们一遍遍地练习,直到深夜才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天就放晴了,这给了我们的日珥镜大展风采的机会。透过这架小小的日珥镜,宁静的太阳瞬间变得“满目狰狞”,针状的日珥在日面边缘此起彼伏地爆发,将无穷的能量喷射向宇宙空间。黑子成群结队的,清晰可见。大家争先恐后又秩序井然地用日珥镜“打”太阳,直到老师开始带我们使用CCD对太阳成像才停下来。
当天晚上我们运气不错,吃过晚饭上农家乐屋顶露台时,一股寒气直逼过来。一抬头猛然望见闪耀的银河,无数星星缀满丝绒般漆黑的天空,太美了!从小到大第一次看见这样璀璨的满天繁星,突如其来的震撼顿时让我倒吸一口气,赞叹不已。天色正好,恰是练习、实践前一晚所学自动寻星望远镜和天文CCD摄影的大好时机。夏季大三角高悬天顶,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仙女座、飞马座等也一一清晰可见。当晚,全社成员都聚集在露台上,训练望远镜操作、天文摄影后期处理和星座的辨认。虽然才是10月,山顶的夜晚已是非常寒冷,很多人都披上了羽绒服,有社员甚至把被子搬到了防潮垫上。同恶劣的低温搏斗了几小时后,我回房间休息了一会儿。沉沉睡了4个小时后,一看表竟然已是4点多,我连忙冲上楼顶赶在太阳升起之前捕捉最后的美丽星空。开始试验前,老师帮我把单反安装到了三脚架上,耐心地教授了基础的天文摄影知识。起初我并不能清晰地进行拍摄,经过几次调试后确定了恰当的光圈和快门,拍摄就顺利多了。
第三天早餐过后,我们便作别天荒坪,踏上了归途。短短的两日星光,却让我依依不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