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邻里互动是指在所限定的区域内由其中多数居民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过程。空间结构和布局形式、网络的普及、现代都市人的心里特征和高流动性以及邻里互动的渠道和机制不健全等导致高层小区的邻里互动频率低。应该通过改善住宅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小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和建立网上小区等途径提高高层小区居民参与邻里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互动;网上小区
中***分类号:C9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邻里互动的重要社会意义
邻里互动是改造社区、建设社区的主要动力。邻里互动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责任以及对小区的认同,主动参与到小区生活环境、社会福利、社会教育、卫生健康、地方产业、文化艺术、犯罪防治等活动中来,通过共同的努力,提高小区生活品质。从宏观上而言,邻里互动有助于实现现代民主***治和维护公民社会权利。通过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邻居之间互相熟悉,对社区的各种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增强,积极自愿投入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体现了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同时通过社区居民的集体行动也影响着公共***策的制定,社区居民的声音在公共***策利益博弈中的发言分量加强。随着社区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提高,自发形成的社区意识得以增强和凝聚,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升。
二、邻里互动频率低的现状分析
随着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发展,邻里互动的内涵、构成与互动凝聚力等等在发生变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城市社区的邻里互动意识、邻里交往的积极性较弱,对小区的整体认同程度以及居民之间的认同程度均不高,邻里互动的频率也较低,邻里关系疏远、冷漠,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观念盛行,对邻里抱着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具体而言,发现城市社区邻里互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城市社区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形式制约邻里互动。出于居民安全考虑,高层小区一般采用全封闭式管理模式,使小区的道路、绿化、公共设施等规划元素的使用***于城市结构,自成体系,满足小区居民领域感、安全感的需求。但是这种住区模式也导致交往空间内聚,道路让位于交通,失去生活的活力,成为人际关系的隔离带。因此,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的高层小区缺少一个公共的交流频台,居民每天就待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互动机会很少,感情自然也就变淡了。
第二,网络的普及弱化了高层小区邻里互动的愿望。小区居民多数时间在工作单位内活动,下班才回到小区,对小区大环境的要求并不迫切,由此小区居民参与邻里互动的愿望并不十分强烈。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及沟通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不出门就可以上网和熟人、陌生人聊天、倾诉欢乐和烦恼。但是科技的进步却也使得邻里之间直接面对面的沟通和互动变少了,弱化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联系。
第三,现代都市人的心里特征以及高流动性降低了高层小区邻里互动的频率。城市分工精细、群体异质性高、组织结构复杂、生活压力大,现代都市人的“经济人”思维明显,为人处事的首要出发点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具有极强的理智性和计算性,追求个性***,推崇工具性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现出强烈的角色互动,具有脸谱化的特征。现代城市的职业流动性和空间流动性高,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人们频繁更换就业场所和居住城市,从而大大降低了邻里互动的可能性。
三、促进城市社区邻里互动的措施
长期稳定的邻里互动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需要住在左邻右舍的地缘条件,两个主体之间有发生相互依赖行为的可能性;其次基于地方性的共同承认的文化规范,主体之间需具有共同的或者相类似的价值理念,至少不能是相互对立的价值理念;第三,两个主体之间有发生相互依赖的必要性,邻里互动的热情程度、持久性以及广泛性是与小区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成正比的。提高居民参与邻里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有以下途径:
第一,改善高层小区的住宅规划设计,增加邻里互动的公共空间。要想构建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必须要改善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商在建筑楼房时应配备相应比例的公共活动场所面积。对住房结构的设计方面,也可以构建便于人们交往的空间结构,如增加一些一梯多户的设计方案。小区居民在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中生活久了,自然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能够被社区居民广泛接受、认可的社区共同的文化,从而有利于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的构建。公共空间不仅是一个活动场所,更是人们沟通的重要平台,我们应当积极拓展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增加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
第二,完善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充分社区自治组织的桥梁作用。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在邻里互动中起着重要的纽带功能,将松散的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以一致的集体行动表达声音,参与到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去。但是现在的居民委员会自治性不强,业主委员会的组织松散,二者在整合居民行动中的作用远远未发挥出来,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改进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能地位和组织结构,让它们能真正扮演起代表居民利益和促进居民参与的角色。
第三,适应网络时代需求建立网上小区,拓展邻里互动的方式。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借助信息手段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缝隙沟通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网上小区具有功能多样化、灵活性强的优点,通过网上社区、QQ群或者微信,邻里之间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实现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相关信息,寻求疑难的解救方法。网上交流不仅保护了个人隐私,同时在虚拟平台上交流人数更多,交流面更广,集思广益的效果更佳,因此信息化的沟通比起传统的邻里串门更适应现代都市人的交往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卡.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25-130.
[2]刘铁明.和谐社区之邻里关系研究-基于咸嘉湖街道的调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16-21.
[3]邵志聪.对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几点思考[J].蚌埠***校学报,2009(01):38-39.
[4]张威.社区邻里关系发展的一种趋势――单位大院及SOHO居住模式的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93-95.
[5]徐鑫,王剑云.网络时代城市社区邻里交往趋势探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82-285.
作者简介:李娴娟(1982-),女,湖南,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城市社区的邻里互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