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东南近郊的昌江区竞成乡湖田村,距市区约4公里。这里东临三宝蓬瓷土产地,南依森林密布的南山,西连匣钵原料“老土”产地马鞍山,北濒南河,这为湖田古窑瓷器的生产、销售和运输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陶记》《南窑笔记》《陶说》以及《景德镇陶录》等文献均有记述。该遗址以湖田村为中心,东起豪猪岭,西至602所水泵房,南自狮子山,北达南河,属重点保护范围,主要包括有豪猪岭、琵琶山、刘家坞、乌鱼岭以及龙窑、葫芦窑、马蹄窑遗迹保护设施,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烧造产品包括有五代青瓷与白瓷,北宋青白釉瓷,南宋青白釉瓷与黑釉瓷,元代白釉瓷、青釉瓷、卵白釉瓷、青花瓷和黑釉瓷,明代青花瓷和素白釉瓷。
琵琶山、北望石坞、南望石坞窑窑包堆积似山丘状,堆积层深厚,出土器物多青白釉瓷一类。早期为“匣钵仰烧”,中期为“垫钵覆烧”,晚期为“组合式支圈覆烧”。出土器物有碗、盘、碟、台盏、温酒壶、瓶、炉、盒、枕、围棋、象棋以及瓷塑观音、小狗、小猴等。主要纹饰有牡丹、、莲花、海水、双鱼、龙和婴戏等。胎壁细薄,釉汁莹润,集中代表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系的烧造水平。
刘家坞窑,窑包堆积保存较好,采集标本有元代青白釉瓷、卵白釉瓷以及青花和釉里红瓷等。器型有碗、缀珠青花小罐等。烧造方法为匣钵仰烧、垫圈叠烧等,当为元代窑场。
湖田窑遗址调查发现并保护展示的窑炉遗迹有宋代龙窑、明代葫芦窑和明代马蹄窑。
龙窑遗址位于湖田村乌鱼岭,依山坡砌筑,宛如一条火龙,故称“龙窑”。该窑残长13米,宽约2.9米,窑壁残高0.6~0.8米,坡度14.5度。窑尾烟道残长0.4米,宽0.4米,它利用山坡的自然坡度来增强窑内抽风力,其特点是升温快,冷却也快,用木柴作燃料,为南方最为盛行窑炉。该窑炉一层为元代黑釉瓷和白釉瓷,系废弃后堆积;二层为坍塌的窑顶砖,系废弃时候堆积,窑底包含物多为南宋中晚期碗、盘类。
葫芦窑遗迹位于湖田窑保护范围内,现已盖保护房并对外展示。该窑整体形似卧地葫芦,窑长8.4米,从较完整的西窑墙看,该窑炉腰部内折,分前后两室,前宽后窄,前短后长。从窑炉形制及窑内包含青花瓷的特征推断,系明代景泰、天顺年间砌建。
马蹄窑遗迹位于湖田村乌鱼岭之巅,为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的烧瓷窑炉。因形如马蹄而得名。该窑保存较好,原貌清晰可见。窑长2.95米,宽2.5~2.7米,火膛与窑床紧密相连。窑顶已坍塌。窑内可见6个方形烟道,一个竖向后烟室。窑床内置匣柱“脚码”和少量匣钵。该窑火焰流向为半倒焰式,与北方盛行的馒头窑相似。窑室内包含有大量素面白釉高足杯和少量青花“岁寒三友”纹碗残片,青花料为乐平产“平等青”。
20世纪50~60年代,故宫博物院及江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湖田窑址作过多次调查。70年代,景德镇市有关部门对湖田窑进行了清理与试掘,从取得的资料来看,该窑场兴烧于五代,历宋、元至明代隆庆、万历之际终烧,延续烧造长达700余年。1988年冬至2003年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基建,对北望石坞等周边窑场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1988年冬的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有青白釉碗、杯盏、粉盒、枕、三足炉、灯、鸟食罐等器。此外还出土少部分黑釉高足杯。其中一件元宝形青白釉瓷枕,素面,枕一侧面有5个圆饼形衬块支烧痕迹。所出多件青白釉碗,内壁饰双鱼纹***案。从出土器物看,瓷枕造型多具北宋风格,双鱼印纹碗以及黑釉高足杯均为元代典型器。据此推断,北望石坞窑场当始烧于北宋,至元代终烧。
豪猪岭窑场位于湖田村东。1992年冬首次试掘,出土器物可分为青瓷与白瓷两大类,主要器型为碗、盘和壶等。壶多为瓜棱状,喇叭口、长颈、长流、扁平把手。碗分唇口、花口和撇口,足径较大,足壁较厚,底足与内底粘有支钉痕迹。为五代窑场。
1995年以来的考古发掘,在湖田窑揭示了一处大型宋元时期制瓷作坊遗址,其中建筑遗迹有墙基、路面、水沟,制瓷遗迹有淘洗池、陈腐池、练泥池、蓄泥池、辘轳车基座、晾坯台和釉缸等。作坊连成一片,布局有序,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制瓷工艺流程方面,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再现蒋祈《陶记》所载湖田窑13世纪末到14世纪后半期“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数,秩然规制,各不相紊”的历史面貌。出土一件史料价值极高的瓷质器底,外底足内面平整,其上阴刻“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14字,楷体,略带行意。器底官阶、官职、地名、人名,反映了南宋初年张昂以浮梁县丞的身份监陶的史实,对研究湖田窑宋时“有命则贡,无则止”具有重要的佐证作用。
1999年又在湖田窑的琵琶山与龙头山、南望石坞之间发掘清理遗迹11处,获得了一批宋、元、明时期的青白釉瓷、卵白釉瓷、黑釉瓷及青花瓷器。其中青白釉瓷器种类有碗、碟、钵、罐、杯、壶、注、盘、瓶、枕、盒、盖、盏托、炉、灯、水滴、砚台、鸟食罐、瓷塑及象棋、围棋等;卵白釉瓷又称枢府瓷,种类有碗、盘、高足杯和罐等;黑釉瓷品种和数量少,大多有使用痕迹,为日常生活用器;青花瓷器包含有少量元青花和大量明青花。另外,还出土了一些作坊工具和窑具。作坊工具有轴顶碗、轴顶帽、荡箍、正中、利头、擂棒和模具等;窑具有匣钵、垫饼、匣盖、泥照和火照等。
此次发掘认识了一批新器物,解决了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如在一些青白釉瓷器及作坊工具和窑具上发现了一些文字题记,包括一方抄手砚上刻“上和三年口月初六日蔡书”,另一方砚上刻“汪皿”,几件执壶把手上印有“詹”“宋”“吉”“酒”等,一盘壁印有“南阳”,及一些匣外刻有“李”“叶”“聂”等。这些题记款识均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湖田窑制瓷业和社会经济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在对龙头山窑场的调查与局部抢救清理中,采集到一批卵白釉瓷器。器型有高足杯、碗、盘等,其内壁多模印缠枝莲或缠枝牡丹,花间常印“枢府”二字,高足杯内普遍印五爪、四爪、三爪龙纹或八宝栀子花等。发现了黑釉瓷器堆积,且大多粘连窑渣和匣钵。其釉色偏黄褐,釉面常见棕眼及缩釉现象,釉层较薄。少量釉色漆亮,还有不少内壁施青白釉、外壁施黑釉,或内壁施黑釉、外壁施青白釉的半黑半白的黑釉器。黑釉盏除一匣一器垫饼间隔仰烧外,还见十余件盏心涩圈叠烧和芒口覆烧法。高足杯为胎接,敞口、圆唇、喇叭形足。
在刘家坞窑址发现的枢府瓷堆积中,以印花四爪、五爪龙纹高足杯为大宗,问有素面竹节形高足杯、大圈足薄砂底的素面碗和盘,以及带“枢府”字款的印花折腰碗和小足盘。出土模印双角五爪龙和八吉祥装饰的元代枢府瓷,说明刘家坞窑址是元代定烧官府用瓷的窑场所在地。根据此次发现的枢府瓷堆积在地层上处于宋青白釉瓷堆积层与元黑釉瓷堆积层之间判断,刘家坞窑址生产的枢府瓷在时代上要早于黑釉瓷。这里出土的枢府瓷在釉质釉色方面也是处于宋青白釉瓷与元中后期枢府瓷的过渡阶段,因此这些枢府瓷的生产时代有可能早到元代早中期。出土的陶瓷器标本种类有白釉、青釉、青白釉、黑釉、卵白釉、仿龙泉青釉瓷和青花瓷器,时代自五代至明代万历时期。青白釉瓷量大质优,其中又以碗、盘类日用器为大宗,以刻划生动、品类多样的枕、瓷塑小动物以及制作精细的炉见长。
湖田窑青白釉瓷不仅造型丰富,而且胎白、质细、体薄,釉色青中隐白,白中泛青,晶莹如玉,有“饶玉”及“假玉器”之称,曾贡于京师。此次出土的四系瓜棱罐、方瓶、刻花温碗、浅腹碗、刻划花龙纹盘、刻划卷叶纹或贴塑龙纹炉、荷叶状托子和台盏等一批胎质特别细白、釉色晶莹剔透、酷似青白玉的高档瓷器,有别于一般的灰白、青白、青白泛黄色釉的青白釉瓷,应是“饶玉”,尤其是刻划、贴塑龙纹的器物,应该就是贡于京师、被宫廷收藏的饶州瓷,说明湖田窑在北宋既生产普通民用瓷,又生产高档朝廷用瓷。
2000年秋冬以来,又先后揭示元明时期作坊一处和路基两条。作坊遗迹有练泥池和晾坯台等,出土一批宋元青白釉瓷、元代卵白釉瓷及明代青花瓷。所揭示的两条用废匣钵与卵石砌建的明代道路,根据走向推断,似为通往南河岸边码头的道路。
责编 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