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会认为,人如果残废了,是件倒霉的事情,人民币如果残疾了,就会很值钱。这里所说的“残”,指的是先天的。换句话说,就是人民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人民币出现错误。
人民币从印钞厂出来,需要经过多道检测工序,包括机器检测和人工检测。
据说,“先天残疾”的人民币,没有被印钞厂检测出来,流入社会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正是由于珍稀,这种人民币受到很多人追捧,被冠以“天价币”之称,广大人民群众称其为“错版人民币”。
真的有 “错版人民币”吗?大家也许会说:有呀,网上、电视台、报纸上经常有相关报道。
我有一个朋友,此人姓孔,最大的爱好是研究纸币工艺。他见面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错版?根本就是一堆骗子的玩意。”
“错版人民币”关键是“错版”。下面给各位介绍一下模版是如何制造的。
首先,请美术专家和印钞厂的高级技师一起来制作纸币的“母版”。这块“母版”是由专家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相结合完成的,其中人物头像、山水、风景由人手工雕刻,几何***案由电脑雕刻。
“母版”比实际纸币大得多,而且十分精细,比如第五套纸币的头像,要求每一根头发都能从发尖直接看到发根。
“母版”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后,将通过电脑雕刻机缩小,制成与纸币一样大小的模版,然后拼成纸币标准版送到指定印钞厂印刷纸币。
所以,用人民币标准版印制出的人民币,是许多张连在一起的。经过剪裁,变成“单张”,经必要包装后,送出印钞厂,进入银行。
“错版人民币”指的是“母版”有错误,导致印制出来的人民币有错误。但是,人民币的“母版”一旦出现错误,所印制出来的人民币就全都是“错版”,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错版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我们国家现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是绝对不会出现“错版人民币”的。
写人民币“母版”的制作,不光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错版”这个“伪概念”,还有其他用意。
西北某新闻网讲述了一对下岗夫妇家中有一张面值为50元的第四套人民币,票面上大写的“伍拾圆”3个汉字印倒了。
新闻上说发现这张“局部倒印”人民币的时候,一个个体户当场出价1万元收购,这对夫妇没卖。
记者和持币者一起来到某银行分行营业部咨询。银行工作人员证实这是一张错版人民币。面值50元的错版人民币极少。如果持币者转让,钱币协会收藏后可给其一笔可观现金。
看完这篇报道,大家要记住几个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验证。因为这个就是假新闻的致命破绽。
前面讲了,人民币“母版”如果有“局部倒置”,那就是雕刻时雕倒了,所有印制出来的该版人民币全部是“局部倒置”的,这个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家还对这版50元面额纸币有印象的话,就会记得大写“伍拾圆”所在底框***形类似菱形。
所有“局部倒印”人民币,“倒印”的部位底框都是轴对称***形。
其实真正的制作方法是,首先用开水泡开人民币,将其从中间分开,再用手术刀片沿着轴对称***形边框将其切开,拿下轴对称***形部分倒过来再贴回原处,用夹子夹住风干。
简单点也有,方法是:找两张面额一样的人民币,把其中一张上面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沿长方形边框裁下来,再用水泡,让其变薄,再“倒置”贴在另一张同面额人民币相同位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倒置”的全部是轴对称***形,因为只有这种***形“正”着和“倒”着都能不留缝隙地恰好“嵌”进纸币中。
这也解释了,这种“局部倒置”人民币,没有全新的,因为“改造”是要“伤币”的。
如何分辨呢?说简单点,连分辨都用不上,这种“局部倒置”币,100%是人为“改造”的。
真的要鉴定的话,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看“倒置***形”边框,会看出“参差不齐”。
事实上,银行只鉴定人民币真假,是否为 “错版人民币”,银行根本不鉴定。
由此,这些所谓新闻,全是一个个“局”,“钱币协会”、“银行鉴定”、“出价1万不卖”,全是糊弄老百姓的。
(摘自《钞票那些事》中央编译出版社 ***/黄煜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错版”人民币是个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