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石油及相关装备制造业、文化、科技、旅游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瓶颈,依据东营现有资源和条件提出了通过产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港口建设及娱乐设施建设、解决民生问题、改造盐碱地、构建大东营模式等措施推动东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石油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填海造陆
一、东营现状水平考察
东营位于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东营于1988年建市,依托胜利油田,下辖三县两区,人口181.8万(2009年)。东营现有的产业主要是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及相关的装备制造、盐化工、服装纺织、橡胶制造、食品加工、造纸等。
(一)石油产业面临转型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经过近50多年的开采,大多数油井进入中后期,油田已投入人力物力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采新油井。与石油相关的业务如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影响该地区总体经济发展。
(二)文化、科技底蕴相对薄弱
东营由于建市较晚,文化底蕴还不够深厚,科技文化基础和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随着中国石油大学的搬迁,势必进一步削弱这个城市的人才优势。主导产业中风能和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也没有显现出来。
(三)旅游资源拉动性不明显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东营市人均GDP全省第一,消费能力较强,但人口仅有181.8万(1990年),主题公园和游乐园资源匮乏,***府虽兴建了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天鹅湖风景区等公园广场,但未形成品牌,游客大多来源于东营本地,拉动经济的作用有限。
(四)高房价加大市民生活成本
东营市民间资本富足,房价调控之前大量进入房地产,获利丰厚。这致使东营房价居高不下。泥沙入海减少,黄河三角洲土地增速放缓,进一步加剧住房困难。
二、对东营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应尽快依托港口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建立出口加工区,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使该产业在未来几年成为本地区支柱产业。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健全人才储备机制
1、采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人才
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城市发展的后劲,应大力建设人才引进机制。由***府主导各企事业单位根据人才紧缺程度通过丰厚的福利待遇、提供有编制且有发展前景的职位,对外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
2、完善人才进入和退出机制
为加强市区内人才流动,***府要引导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更灵活的人才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人才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更好的根据个人所长,发挥个人的最大潜力。
3、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同时发展教育。通过优惠的土地***策、完善配套设施服务等条件吸引名校落户东营。结合支柱产业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三)、加大港口建设
1、加强与能源大省山西的联系,分担大秦、神黄、焦兖日线运煤压力。
2、加大与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区的联系,使东营成为工业区中转站和集散地。
3、依托省内兖州、枣庄、淄博等大煤矿和莱钢、济钢等钢铁基地,发展造船业,拓展远洋运输能力。
4、积极学习世界和国内先进港口如新加坡港、上海港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港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建设公园、游乐园等娱乐设施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府应对消费链条较长的产业进行扶持,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开办游乐园,选择在人口密集、交通通达度高的位置建立中小型甚至大型游乐园,这样既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又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五)、解决民生问题
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但收入差距较大,应完善税收制度,如采取累进税。通过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府转移支付,对垄断部门进行严格价格监督。加大审计力度。
(六)、盐碱地改造
农产品主要为水稻、棉花,可通过发展鱼塘台田农业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行农家乐活动,通过税收等***策吸引跟农产品密切相关的公司与农户结成“公司加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七)、构建大东营模式
(一)填海造陆
***府在贯彻执行国家住房***策,完善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同时继续从邻近地区运入土石方填海造陆,一定程度可以缓解房价居高不下的局面。
(二)加强地区间要素流动
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讲,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在东营、滨州转移。滨州劳动力丰富,土地廉价,***策较好,但缺乏资金、技术。东营劳动力成本、地价较高,资金也较充足,可以优势互补,对东营长期发展有利。
结语:综上,通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转型,集中精力发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相信未来的生态之城、科技之城会在环渤海经济圈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