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6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镍都金昌。镍都金昌,一个极具现代工业科技的城市,现代的工业与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让这座城市在沙漠边缘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途经的乌鞘岭属于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其巍峨我无法用言语述说,遂引用清代杨惟昶的一首《乌岭参天》来道其奇崛与伟岸。“万山环绕独具崇,俯视岩岩拟岱嵩。蜀道如天应逊险,匡庐入汉未称雄。雷霆伏地鸣幽籁,星斗悬崖御大空。回首更疑天路近,恍然身在白云中。”
离开镍都,途经一座处在沙漠边缘的小镇——雅布赖镇。雅布赖蒙语为“雅巴赖”,蒙语意为“走”,这很符合雅布赖在这次旅程中的地位。过了雅布赖镇,我来到了这次旅程的目的地——巴丹吉林沙漠。
大巴车停靠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入口,未曾经历过沙漠旅途的友人,怀着兴奋和极其成就的心,按捺不住躁动的身体,快步下车齐装待发。这次的队伍中也有走过多次巴丹的友人,他们按部就班地做进入沙漠前的准备,就其举止而言我无法看出其心情,或许他们对沙漠有更深刻的解读吧!
追寻自然的赋予
接下来,我们要在沙漠中行走近8公里,这不免会对友人们的体能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参差的年龄和天南海北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使得团队氛围还是显得有些陌生。不过我坚信这次旅途后,友人们的陌生感定会销声匿迹。
没有切身经历是无法感受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走的疲劳的,一步奋力的前行都是后退三步的开始。沙子很轻,流动性也很大,使得未曾行走过的友人步履艰难,走过多次的友人也并不轻松,只是精神上的体悟不同罢了。行走在沙漠中,沙坡的高低起伏迫使友人不时抬头仰望天空,空中喷气式飞机偶尔划过一道清晰的白线,给单调的天空增添了一分新奇,也让疲乏的友人驻足小憩,默默对着长空倾诉着不为人知的心声。就这样走走停停,已经快到达第一日扎营的地点。作为领队的我需要先和保障车司机提前到达营地做前期的准备,遂乘车短暂离开大部队。片刻,保障车停在了今日扎营的地点——巴丹湖。巴丹湖周边没有水源,并且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水都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我便随司机师傅去离营地不远的牧民家汲水。牧民家很近,不一会保障车就停靠在了牧民小屋旁的汲水处,司机下车与主人用蒙语寒暄几句,主人从屋内端水倒进水井中,让我扶住把杆不断按压,清澈的水从连接的皮管中喷出,司机师傅急忙将水桶靠近水管处,生怕清澈的水被白白浪费。沙漠中地下水虽然丰富,但是汲水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连续按压几十次,打上来的水还不及水桶底部。我不禁对沙漠深处生活的这些牧民连起敬意。牧民除了自己的饮水还要供给家中饲养的牲畜,他们每日不知要在这水井边徘徊多久,用自己身体力行换取自然的回馈,每一次按压就像是在对自然行礼。
在我遐想之际,不知何时在我脚边围过来几只羊羔,它们身体与我裤管的摩擦打断了我的思路,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们身上。我伸手抚摸乖巧的羔羊,它竟吮吸起我的手指,当我抽回手去扶皮管时,它依然赖在我的腿边。羊儿的举动使我开始向往牧民的生活。长时间按压汲水把杆,使得我腰部疲乏,便起身舒展,缓解酸痛。就在这时环顾四周,发现身边聚拢来上百头羊,它们是听到水流泻出皮管的声音,为水而来的。回到营地,我怀揣着对牧民生活的向往,迫切地与友人述说刚才的经历。大家听闻我的述说后,都急切想去那里看看,但由于跋涉路途的疲劳,大家只得寄予明天赶早起来过去拜访。
翌日凌晨,忽被帐外喧哗声扰醒,本以为已到清晨,但看过表后才发现不过凌晨4点半而已,可是帐外略听已有五六友人的声音,甚是佩服他们的精神头,经过昨日的跋涉,今日还能如此赶早的起身。昨日睡前水影安排好的今日拔营时间,心想还有将近3小时,且自己困意未去,翻身调整欲再睡,但友人们的喧哗之声不绝于耳,这让我很难再深睡,遂详听他们喧哗的内容。原来有一位友人刚起夜,发现繁星美景,又不忍独享,叫醒同帐友人一起分享,片刻便聚了五六人观景感叹。听到他们的惊叹声,好奇心驱使我也起身出帐观赏。抬头遥望星空,霎时被眼前的繁星所震撼,如此密集明亮的星子在夜幕中闪烁,似是落入银河中的粼粼波光,横穿天际。这就是最美自然夜景需具备的所有,但是春天的沙漠夜晚还是很冷,思想永远无法逃离肉体的束缚,匆匆用眼用心记录下美景便回到帐中寻求温暖。
自然感知的哲思与享乐
新生的太阳从沙山后露出,温暖的阳光洒在沙漠中,闹铃也很准时的开始在耳边吵闹,伴随着温暖的阳光和优美的闹铃旋律,我穿好衣服走出帐外,小走几步后,站在离营地不远的沙山上合目,感受那温暖。当时的心情无法用文字表述,只有真正身处那时、那地、那境才能领悟。
简单的早餐后,我们准备上路了,这一天的宿营点是宝日陶勒盖,路程大约18公里左右。宝日陶勒盖是蒙族人为那里一处很大的湖泊所起的名字,听说那里景色非常不错,周边有一些胡杨、草甸,湖泊中还有鸭子和草鱼,这些在沙漠中的奇景都让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我抱有对宝日陶勒盖的向往。但要到那里并不容易,途中最大难处在刚一启程所要翻越的沙山,沙山虽然不高,但由于是沙子堆积而成,所以攀登难度很大。翻越过这座沙山是较平坦的沙地,沙地上散落着一些不知名的低矮灌木丛,听说这原来也是一片湖泊,但近些年已经干涸了。这让我无比惋惜,我不想过多地去思考埋怨,只是尽量绕开在这里生长的一些植被,不想再去破坏本是脆弱的生态。
早早地完成当日徒步路线,使友人们有了一段时间得以调整恢复体能,让接下来闲暇的时间尽情花费在领略沙漠风情上。水影告知不远处有一座鸣沙山,奇异的声音如飞机起飞时引擎的轰鸣。听到有这一处奇景,大家都欣然前往。我则选择静***在营帐旁几棵胡杨树下与友畅聊。我非常喜欢在每次旅途中与不同的友人聊天,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好的谈天等于一篇好的通俗文章。”但我更喜欢理解为:“好的谈天等于一段通俗的人生哲学。”在这几棵胡杨树旁,我与友人所谈内容就是从梦想转到现实,又从现实转换到虚幻。虚幻对现实警戒,警戒后的现实又抱有梦想。这种快乐的谈天,有时得于老友的重逢或回溯当年的种种,有时则就像此时。所谈的话,文化、教育、神怪、***治、历史,无所不及,谈言微中,料及未来,也是常事。这种谈天,过后可以使我们长在心头,一世不忘。
下午的时光我全部都耗在了谈天中,我们所依靠的这几棵胡杨树好似智者,没有苛责我们谈天中的无知,只是默默在听我们每个人的诉说。这样的性格让我极其佩服,静静在沙漠中伫立,见过来来往往如我们一般的人,听过比我们谈的更具哲理性的话,但它宽容的接纳、包容,它以它独特的性格,影响着留意它的过客,它不求得到,只愿让过客能在未来人生路上从它身上索取自己需要的。
自然本真的现实化
路途的最后一天所走路程是3天里最长的,全长23公里,这一路没有过高的沙山,多是起伏不大的小沙包。我作为收队来结束我的这次旅途,给我这次旅途也注入了别样的意义,3天3种不同角色的转换让我能有机会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我们的队伍和在不同行走强度下领略沙漠、感受自然。
走在最后的我,观察在沙漠中经历3天长途跋涉的友人在最后一天的行走状态和他们的言谈举止。很有意思的是,在最后一天里男性友人与女性友人对待疲劳及行走缓慢的解脱词。女性友人会很直白地告诉你“我走不动了不同”,但是男性友人则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走不动了。也许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中国男人的枷锁,大男子主义和父权至上让男人在不波及生命的情况下都是喜欢让旁观者看到他的强大与伟岸,如无法展示出自己的强大与伟岸,他们则会用各种看似理通的借口挽留住自己那点微薄的尊严。我作为男性无法更好地诉说出那种感觉,男性友人的妻子或是女性朋友是最有发言权的,偶尔放下身段去倾听她们的诉说,男人可能会更加尊重女性、尊重身边的人,通俗地说我们只是拥有三条腿的人,何必将自己放得那么高。
记得去年五一前夕我和朋友去登华山,在途中看到一对外国情侣,他们只有一个双肩包,在伴随我们一同上山的路上,他们的双肩包不是一直背在某一人的背上,而是两人互换交替背负。这种行为是否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是否就是男女的平等?这种问题还是交给遇到这种问题的朋友们去思考吧!
第三天走出沙漠的路途,没有像前两天那样,沿途有一些散落的海子能让在沙漠中行走的我们再有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就感官而言略显单调。不过我喜欢将大自然视为精神疗养之处,不论是否有相对平庸或是惊艳的风景,只要远离城市,投身于自然就能有一种化积效应,使人清心净虑,扫除不少妄想的功效。除了疗养之外,常和大自然的伟大为伍,也可以使人的心境渐渐成为伟大。就这样在体会精神与自然碰撞产生火花的同时,也即将结束我这次在沙漠中的旅程。
将近傍晚,队友们的身影露出于茫茫沙海中,怀着敬意的我,下车停靠在大巴车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可能会有人认为我略显矫情,只是短短的徒步何必大动感情。但这简短的穿越,试问又有多少人实践过?平时看过或听过某一处美景,人们都会有很多冲动,可是搁浅的是实施的数十倍数百倍。就这简单的出行,在我看来是需要勇气与胆识的,因为出行与生活一样,出行在路途中的人,他们是主动的、是细心的、是热爱每一处优美的,正如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绝对是乐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也是倍加关爱身边的所有,他们会认为身边的所有都是自然的恩赐,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也期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友人,不要放弃每一次出行,正如那句“有些路,现在不走,以后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再走了”。我用简单的微笑迎接了所有的友人,他们虽略显疲惫但看到我的笑容,也相应地以更加彻心的笑容回馈我。这种感情虽简短,但是极易勾起人脆弱敏感的心,使你觉得你是幸福的。常听闻社会缺少爱,若大家都随性的给身旁的陌生人时不时一个简单的微笑,我想可能“和谐”的口号就是空语了。
下午5点整,所有队友安坐在大巴车上,互相分享着这三天以来的感受,无一点疲惫,胜似来时的状态。伴随着友人们的谈笑声,大巴车也开离了沙漠,安静的离开预示着我们的梦想之旅的结束,将醒的我们又要回到现实中去拼搏、去奋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梦想中的巴丹吉林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