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台湾著名导演李行的《原乡人》进行深刻地剖析,探寻这部作品中独特的家国情怀。其传承原乡母土文化之精华,进而向前发展,重拾中国传统价值,努力寻找台湾的历史、身份,探寻台湾的未来,使台湾能够以更加自信的身姿面对自身文化。
关键词:李行;《原乡人》;家国情怀;台湾电影
李行被称为“台湾的谢晋”,他在1980年导演的影片《原乡人》以清新细腻的旋律,将台湾同胞的国族认同放置在历史的语境中寻找答案。对台湾同胞在国族认同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关于家国以及亲情的表现对当下电影创作具有积极地意义。
1 《原乡人》的创作及其意义
1.1 创作背景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清***府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将台湾还给中国。在台湾作为日本殖民地的50年中,台湾同胞称中国大陆为原乡,即原来的家乡,表现了台湾同胞对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期望。1949年从大陆撤离,,由于种种原因两岸人民不能团聚。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得到两岸人民的支持,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纪念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钟理和逝世20周年,以他的同名小说为名拍摄了电影《原乡人》便适时在这期间出现了。
1.2 《原乡人》体现家国归属之情
电影《原乡人》讲述了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钟理和坎坷的一生。他和爱人钟平妹离开台湾到大陆,之后又返回台湾,在此期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打击,但他仍顽强拼搏,奋斗不懈,写出一系列吐露农民心声的作品《故乡四邻》《原乡人》等。1960年,钟理和在桌上修订中篇小说《雨》时,旧疾复发,伏在文稿上咯血,终于力竭而逝,时年四十五岁。
以“原乡人”作为电影的名字具有追根溯源的意味,也正表达了导演李行对于祖国的眷恋、怀念和自我身份的认同。“对台湾来说,虽然长期以来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存在不断冲击着台湾对‘我们感’的指认,甚至造成民族文化的迷失,但是以李行为代表的台湾电影人却一直在他们的电影中以特殊的叙事主题和影像手法彰显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坚守,并致力于大中华电影格局的建构。”[1]《原乡人》开辟了谈论台湾民众家国的归属问题。
1.3 对台湾民众国族认同感启发
电影中,钟理和一直只把大陆作为原乡,并且在大陆和心爱的平妹结婚、生子,并且出了人生的第一本书,这几件事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占据重要的分量,原乡对于钟理和有着特殊的意味,虽然他出生在台湾,受日本的教育,但是他拒绝讲日本话,不为日本人做事情,在他的心理台湾和大陆都是不可分割的,这种深深的民族性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原乡”即原来的家乡,这对李行本人而言也有太多的含义,他曾说过“想拿针刺一下大家,告诉大家(指从大陆到台湾的人们),我们到这里不是长久的,我们的家还是在大陆,我们还是要回去的。”[2]当时来台湾的大陆人,他们没有想到要长期待在台湾,心理一直想着要回去,后来逐渐感到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是心理的那份家国情怀越来越深了。《原乡人》这部作品传达的家国情结,紧系两岸,这也是全中华民族所关心的,关系到台湾的前途和命运。
2 以家喻国
影片注重家国情怀,并没有在大的历史浪潮中以大无畏的“英雄”式人物来表现其对国家的牺牲和奉献,而是将这种情结放在一个普通的人物身上,然后默默关注人物及其家庭在时代的变迁中的情感和命运,以小家见大国。
《原乡人》将国族认同和身份归属的话题放在一个平凡的青年人身上,以他的情感变化和生活经历来实现对家国概念的诠释,虽然他仅仅有一个小家,但是他身上所特有的家国情怀以及他所坚守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中华伦理道德是对大家即中国的皈依。影片中,钟理和对孩子的爱是深沉的,他一直有中国传统的“子不教父之过”的思想。因此面对调皮的儿子,他总是坚持严父原则。《原乡人》塑造的家,既温暖又现实,让人动容,家里所歌颂的传统道德和儒家伦理精神得到中国人一致的认同,以家庭中的亲情来作为实现寻根文化的构建和以家卫国的道德关怀。
3 坚守中国共同的传统美德
《原乡人》从创作开始就不自觉地在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和伦理精神无处不在。影片中,钟理和和钟平妹来到沈阳,没有亲人,作为外乡人的他们能和邻里之间相处如亲人一样,这种“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中国道德呈现在他们身上。他们的老乡患了肺病,被房东赶了出来,钟理和就收留他在家里吃住,作为同是漂泊异乡的台湾人,他们如亲人一样生活的景象,宣扬了儒家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传统伦理道德精神。人生的矛盾痛苦、世事的烦躁困扰、社会的动荡变迁、***治的压迫等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威力下得以化解。
儒家的道德精神也在《原乡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中庸的传统思想表现出积极健康的精神。钟平妹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和善美丽,游走在传统的道德标准中,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她支持钟理和完成《故乡四邻》《笠山农场》《原乡人》等著作,这样角色设置也体现了夫妻有难同当、贫贱不移的传统美德,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贤妻良母的性格和心理,使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情感和浓厚的人情关怀。
4 跟着时代的步伐
进入80年代后世界经济文化开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中国大陆也在1978年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文化也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改善了人民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在1980年的《原乡人》里,钟理以笔墨来表达祖国山河的热爱;钟平妹还是善良美丽、吃苦耐劳的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追S,但是他们体现新时代人物的特性,面对父辈们的安排,他们能站出来说“不”。在面对不喜欢的工作的时候,没有委曲求全,毅然辞掉工作开始写作等。
同时电影的主题也从以往的花前月下的爱情和传统家庭里两代人之间的相处转向中国人都关心的国族认同情结上,不再是停留在“小家”的问题上而是转向“大国”的概念上,在“小家”里的小世界实现家与国的道德和理想的结合。《原乡人》上映后得到观众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李行导演最具有启示意义的一部作品,标志着李行导演艺术风格创作达到了新高峰。同时李行导演作品中的创新之处和美学观念对于后来台湾电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以侯孝贤、杨德昌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在其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为台湾影开辟新的天地。
5 结语
《原乡人》作为李行导演息影之前的一部重要作品,开辟了台湾寻根电影的先河。在台湾电影先行者中,李行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又有盎然新意。他使人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对所处的土地不那么陌生,增加一份安心。在传统与现在之间,在规训与成长之间,在坚守与开拓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刘翠霞.李行写实影片:对面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大中华电影的构建[J].电影评介,2009(02):5.
[2] 画出台湾电影发展的轨迹――记台湾杰出的电影艺术家李行[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0(00):3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电影《原乡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