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浮动汇率。外汇的价值由市场自由决定,中央银行不干预外汇市场,对外部和内部冲击名义汇率及时做出反应,不需要高额外汇储备。这种制度的缺点是名义(和实际)汇率的大幅波动可能扭曲资源配置,汇率的随机性和通货膨胀偏向较大。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纯而又纯的浮动汇率。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央银行偶尔干预外汇市场,但不捍卫任何确定的平价,干预的频率根据汇率目标而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优点是避免了汇率的过分波动,缺点是央行行为缺乏透明度,而且这种干预的效果还可能是负面的。
在一个区间内浮动(目标区)汇率。名义汇率允许在一个区间内自由浮动,这个区间的中心是一个固定汇率,这个固定汇率要么盯住一种货币,要么盯住一篮子货币。中心汇率又称为基础均衡汇率,即期汇率围绕这一基础均衡汇率波动,波动幅度有上下限限制。这种汇率制度的优点是汇率波动区间和中心点有助于引导公众预期,缺点是易于受到投机者冲击。
爬行区间汇率。汇率在一个区间内波动,中心平价随时间而改变。中心平价的爬行可以按照两个原则进行,一个是回顾性爬行,另一个是前瞻性爬行。这一汇率制度可以使高通胀国家采用区间调整的汇率而不必调整中心平价,缺点是回顾性爬行可能引入通货膨胀惯性,而前瞻性爬行则可能产生汇率高估,引来货币投机。
爬行盯住汇率。在高通货膨胀国家,盯住汇率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小幅贬值重新确定,而这种调整可以是每周一次的。爬行盯住汇率的缺点是如果得不到财******策和收入***策的支持很难维持,而通胀率指数化的汇率带来了通货膨胀惯性,可能使汇率失去名义锚的作用。
固定但可调整的汇率或可调整盯住汇率。名义汇率是固定的,但货币当局并没有维持一个固定平价的义务,对平价的调整成为一项强有力的***策工具。这是上个世纪最流行的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制度。这种制度下,汇率的调整(贬值)常常是突如其来的,带来了汇率的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压力。
货币局制度。货币当局根据对应的外汇储备额按某一固定比价发行国内货币。这种制度有利于维持汇率的可信度但不利于汇率的调节,外部冲击只能通过国内经济活动加以吸收,中央银行丧失了其最后贷款者的职能。一些小国曾采用这种制度,但不成功。
货币联盟。一国使用与其邻国相同的货币,包括统一货币(如欧元)和美元化两种形式。美元化使一国放弃了铸币税收入,丧失了货币***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中的一种极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