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济南沿220国道东北而行百余公里到达惠民县的魏集。下国道将抵黄河坝堤的地方,就是魏氏庄园。这是我国北方仅存的清代城堡式建筑群,青砖青瓦,构成了一幢神秘的历史深宫。在古代的武定府、过去的惠民地区,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何以有一座建筑鹤立鸡群?魏氏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修造这样的大宅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呢?建园后,这个家族后人为何大都短寿?
官商之家
魏氏家族五世前一直务农为本。五世时,多人出仕为官。至十一世,除邑庠生,郡庠生外,24人是太学生,20多人有官职,五品以上的13人,最高从二品阶,家族先后与23个官宦人家联姻。明洪武年间,魏氏迁徙至山东棣州永安镇,即现在的惠民县魏集村,逐渐发迹,十世时达到鼎盛。
魏氏家族在财富上的暴发比***治上的暴发稍晚。至七世,太学生出身,后任布***使司理问职衔的魏毓柄,“禀承父命”开始经商,并将重点由小杂货转为钱庄、食盐当铺一些新兴暴利行业。作为清代中后期鲁商代表,财富聚敛之道与当时的浙商晋商京商并无二致。
魏毓柄后来涉入了一本万利的私盐生意,得到食盐专卖权,开办了多处盐店。这成为魏氏家族暴富的又一重要财源。
首起福寿堂
魏毓柄时,魏氏生意兴隆、骡马成群,已是大富户。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后撇下三个儿子。不久,魏毓柄又娶盖氏为妻生了一子。这时,魏毓柄年事已高,遂将财产平分给了四个儿子。
真是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年,魏毓柄老来得子,盖氏又给他生了小五。此时魏毓柄早已把家产分给了4个儿子,怎么给小五分财产呢?
这天,弟兄四个主动来到父亲跟前,说,“五弟财产这事您老就不用操心了,弟弟用钱时,尽管和我们要。不管他跟谁要,我们都会给他。他要多少我们给多少,决不打折扣。”
魏五子乐坏了。还是小孩子的他先到三哥家里要钱。三哥命账房先生领他到钱仓取钱。铜钱“哗哗”流了出来,一下砸在了魏五子的脚上,魏五子号啕大哭。账房叫仆人用箩筐装满铜钱给他送到家里去,魏五子这才破涕为笑。
由于铜钱装得太满了,路上撒了几枚,抬箩筐的仆人弯腰想拣起。魏五子制止道“拾这铜钱做什么,你们多抬一筐不就行了吗?”魏五子逐渐长大,要来的铜钱就随便堆在院子里,攒了一大堆。日久天长,铜钱堆上竞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沙土。土里的树种竟然发芽生根+长成了碗口粗的大树。到魏五子成年后,他的财产已远远超出4位兄长,成为巨富人家。
1865年,魏五子建成了魏氏庄园的第一个院落―福寿堂。共70间房,占地4亩多。
鹤立鸡群树德堂
魏氏家族延续到魏肇庆,已是第十世了,魏氏家族到了鼎盛时期。
这时的魏氏一门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在经济上也是富甲一方。几代人中相继有二十多人在朝为官或被皇廷封赠为官,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及惠民四周各地开设了十余家钱庄,当铺,而且还开设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手工作坊。当时,济南北郊最大的纺织厂和济南货栈场地也有魏家股份。此外,魏家还与章丘巨富孟家联姻,在孟家的“瑞蚨祥”号绸布店中也持有股份。魏家在魏集村的周围拥有200公顷良田,成为鲁北一带远近知名的名门望族。
魏肇庆是魏毓柄的重孙,靠在甲午海战时捐白银1000两作***饷,被欣赏为同知职衔,正五品阶,这是一个集司法,行***及某些地方性***策制订大权于一身的官职,极实惠的肥缺。
1886年,魏氏家族福寿堂兄弟分家,作为协和院一家之主的魏肇庆开始筹划建造新宅第。他多次到附近的州,县访察名宅高第,但没有一座符合他的心意。
最终,魏肇庆决定去北京城考察。他少年时曾在太学就读,因此对北京城不算陌生。魏肇庆对皇家宫廷建筑心仪已久,并对北京四合院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到北京,他通过父亲的同僚结识了宫廷御用建筑设计师,奉上十分丰厚的酬金。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设计师低头思谋良久,说,“宅第设计倒也不难,只是不知你的家资如何?”魏肇庆微微一笑,言道:“资金不是问题,只要你能设计得出,我就能建得起。”一个月后,魏肇庆见到了他未来宅院的设计模型,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果然正如他心中所想。
1890年秋收之后,魏氏庄园正式开工了。
这年黄河决口,惠民县受灾最重,当地的庄稼房屋多被淹没,灾民们生活艰难,而且又值农闲时节,前来筑基的民工非常多。取来的土与石灰,沙子搅拌均匀,成为三合土,每铺一层,就夯一遍,一共垫了一丈多高。到今天,虽然有地基下沉,但整个庄园的地基仍然高出地面3米多。原来取土的池塘后被修整成了元宝形状,里面种上了荷花,养上了金鱼。
魏氏庄园一直建到1893年秋天,整整花了3年。曾有人对修建城垣的费用作过统计,当时每垒一层砖要花费白银50两,如此累计,仅修城垣一项所用白银就达2万两。最终建树德堂耗用银子据说达10万两,恰恰是1890年整个大清国北洋海***全年***费的十三分之一。
庄园极尽防御之能事,后人很难理解庄园主近乎于病态的戒心,但于生活在那个特殊***年代的魏肇庆来说、这却十分自然。
魏肇庆15岁时,捻***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筑圩而御。这以后,社会***日剧,处于鲁冀两省交界的鲁北更是匪盗横行,劫富事件频出,庄园开始兴建前两年,即1888年,就有“巨盗”夜入魏宅,给魏氏族人心中留下了长久的余悸。再者,黄河堤坝长年长修,仅树德堂动工前5年间,黄河下游就决口了3次,魏肇庆做梦都担心黄河决口将其几世积攒的财产化为水漂。
难以成方徙义堂
农村盖屋建房讲究方正,若宅基缺上一角则房主多磨难,不是破财就是伤人。可是如果你到魏氏庄园,就会发现了一大奇事,魏氏庄园徙义堂的东北角是空缺的,这是为什么呢?
徙义堂为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祥于1892年时所建,原有房子80余间,占地近5亩。按照原来设计的***纸,东北角上有一户人家。魏肇祥寻思,不就是一户贫困人家吗?多给他点钱或另给他盖一几间好房子就是了,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开始建房时,庄园主人来到这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谁知这家认为房屋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若让别人抢占了去,被别人笑话不说,还可能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不祥之兆,不肯搬出。
庄园主人找了个中间人,几番讨价都被拒绝。最后,中间人开出最高价钱,“庄园主人愿在你的宅基里放满元宝,能放多少放多少,宅基归庄园,元宝归你。”谁知这户人家认准了一个理死活就是不答应。庄园主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命家丁对其进行威胁逼迫,谁知这法也不奏效。
最后魏肇祥实在没办法,只 好重新修改***纸,建起了这个缺角的三进院落――徙义堂。
谜一样的魏氏庄园
这座别致,精巧,古朴典雅的宅子,除了能让人领略到建筑之美,也让人感受到了财富和身份的“力度”。
庄园占地面积24613平方米,40余亩,由福寿堂、树德堂、徙义堂组成。分城堡式住宅、广场,池塘,花园四大部分。墙内四周建有12个壁龛式射击掩体,东南角、西北角建有半突出墙体的碉堡,分上、中,下三层。这些***事防御设施在现存古建筑中十分罕见。
庄园坐西朝东,高大的拱券门上方镌刻着道劲有力的“树德”两个大字,“树”走隶书,“木”字上行,“寸”中一点转走为撇而成“才”,取家族众人均要德才兼备之意。
城墙原为两重,两墙间为更道,现仅存内墙。城墙东南角和西北角建有两个半突出墙体的圆形炮楼,各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砌有射击孔,根据不同距离射击目标发挥不同作用。
住宅群体共三进九座院落,共有大小256间房屋,现存院落6个,住房40余间,属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住宅。院落间设有通道、房屋间以夹壁墙和暗道相连,通过石流向内宅供水,供物靠内外相通的壁洞。各房间冬季取暖采取中国传统的火炕式。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贮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全部人员(家人和百余名家丁)三年足不出户都可温饱。此外,内宅北大厅东西两端硬山设有吊桥,联接城墙顶部。
入门是片空地,右首正对院门,门的两侧墙壁各有数个石镂的栓马环,高大的红漆木雕门。雕刻的有梅花鹿,龟,荷花、蝙蝠等,象征福禄寿喜。门楹上所雕龙头凤尾,则是为了祥瑞且避皇家之龙。门前两头石狮已佚失,但石基仍在。左刻独角兽,右雕麒麟状物“贪”,它吃金银,想吃太阳和月亮,以此告诫家人不要贪心。
正院门是两重结构。官居五品以上的人方可直入,其余均由两侧小门入。
房屋供暖为地暖。屋外坑中置木炭,封好渥烟,经由各地下通道游走暖室,干净有效。饮用水则由墙外男仆经专门孔道递入,女仆在内承接。孔下设一缸养鱼,水可活鱼方饮,以验毒否。
屋内许多壁橱类的内设,有些是小门暗通别个房间,有些则是保镖藏身之处,在必要的时候冲出救主,主人则可以趁机出逃。更令人惊叹的是屋内还置有真假壁橱掩人耳目。
沿高陡的石阶登上十米高的城墙,厚实的墙身上每隔几步远便有打***的孔洞和放置弹药或灯具的壁龛,下设小巧嵌入的排水孔道。城墙上的甬道设岗哨,甬道越走越窄,至岗哨处便狭仅通一人。因此,只要在岗哨处设一人便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北角和东南角都设城楼。城楼正中心地面上的孔洞直通到下面,是专门的传话孔。
城墙从多处设通向地下的石阶和通入房内的木浮桥。院落内的房屋高度进行了严格测算,站在城墙上,可以看到整齐的青色房屋围成的四合院落,房角蹲坐的各类小兽,院角搁置的巨大石碾和石磨,但只看到屋顶或部分墙体,根本看不到地面上的任何事物,这也是基于安全考虑。据说院中本无树,为防贼人藏身和枯叶季节失火。
现游客仍可观墙内半探铜钱光亮的外缘,据说铜钱是工人的工钱。修健庄园时,若被检查出衔接处不平,工人就要用自己的工钱充进去垫平。
昔日离魏氏庄园仅两公里的黄河,在魏氏庄园高大坚固的城垣面前无计可施,决口也罢,风沙也好,都无法侵入到庄园的丝毫,魏氏庄园成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地带。
四代拆屋卖庭柱
魏氏家族从搬进庄园开始,就已显出衰败迹象。这座貌似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小城堡,反映的是庄主的一种“乌龟心态”和“鸵鸟策略”,自我封闭!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私盐猖獗,盐、当两业由盛变衰,1914年,山东盐务进行改革,食盐由民营改为官营,从此支撑魏家财源的半壁江山易手,而魏氏家族的另一财务支柱――典当业也越来越不景气。终于,魏氏家族的两个支柱坍塌。
这时,魏家协和在蒲城的当铺失火,物品全部被焚,存当人纷纷以当票为凭据索赔,魏家只好变卖家产还账。这一偶然事件也加速了魏氏家族的衰落。
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一代穷,二代富,三代挺胸大揭肚,四代拆屋卖庭柱。”当地人说起魏家的兴衰故事时,也总会感叹,“富不过三代啊!”好像这就是历史的轮回,魏氏一门也逃不过这一历史怪圈。
魏肇庆率家人搬进庄园居住之时,诺大的庄园,只有魏肇庆夫妇及其长子、次子,女儿五口人居住,人丁不旺。魏肇庆寿命不长,1902年,活到49岁便病故了。魏肇庆有二子三女,其长子成了庄园的主人,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不仅衣食奢侈,还抽大烟,娶了五房妻妾,而其生意却相继亏损,最后变卖家产,坐吃山空。小儿子20娶妻21岁便亡了,其孙也有少亡者。偌大个家族,竟是钱旺人不旺!魏肇庆特别疼爱小女儿。人言其容貌美丽,性情孤傲,没有找不到门当户对的夫婿,竟终生未嫁,至38岁乃抑郁而终。
魏氏家族的人为何都短命而死呢?据说是因为庄园房顶黑黑的平板全是铅。当时为了防火,房梁和檩条全都灌了铅,而铅是有毒的,魏氏家族的人大概是因为铅中毒而早亡的。
魏氏后人魏炳明上世纪50年代随母亲改嫁到滨州市刘家口村,后改姓梁。他从未踏进过魏氏庄园,他生在庄园外――当时的魏氏庄园已经成为人民***府粮站。当人们问及魏炳明想不想回老家魏集去住,他总摇头‘现在在那里五服里的人都没有了,还回去干嘛?连借个扁担都难。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
“富润屋,德润身”,魏氏后人对钱财身外物的领悟比他的祖辈更加透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