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淅淅沥沥的雨中,与友人相约出游,目的地是一个名字叫英谈的古村落。乘汽车从邢台市西行,在蜿蜒的太行山区公路上行驶了六十多公里,用时两个多小时到路罗镇下车,由于不通公车,我们只有再乘摩托车向英谈村进发,到达时已近黄昏。
依山傍水而建的英谈古寨,三面环山,东面临河,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静谧宜人。房屋依形营造,靠山而居,多是用红石所砌的二三层小楼,参差错落有序,因地形差异而千姿百态,层层叠叠的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非常好看,远看古寨就像悬挂在半山腰的一朵祥云。许多年来英谈村藏在深闺人未识,旅游开发也刚刚起步,依旧保持着处女般的羞涩,所以称这里是世外桃源当不为过。
友人家因为是建筑稍晚而在寨门外,挺别致的小院落同样是红石房子,院子的一角植修竹几棵,为小院平添了几分韵味。放下行囊,我们跟着友人去四处参观。这座用石头建成的山寨,有古老的城墙、箭楼、四角的城门,虽已残破不堪,但古朴异常,宛然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寨里面一条石街,一条山溪,一上一下,蜿蜒穿过村落。民居随坡就势,房前屋后,树影离离,绿荫婆娑,别具一格、自成特色。这也是英谈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它的建筑选材是当地盛产的一种红石,坚硬而不褪色,为国内少有。
据说,古寨原是唐朝黄巢起义***留下的营盘。如今,在这太行山一带仍然流传着许多的传说,许多地名如黄巢岩、朱温坪、血流峪、天明关、贺家坪等等,就是当时所留,况且邢台也本是黄巢朱温部的领地,此种称呼也算有史有据。后在明朝永乐年间,山西路姓举家来此落户,因为经商所得丰厚渐渐家大业大。英谈村有一姓三支四堂之说,所谓一姓,因为村民大都姓路,路姓有三支,三支又分设有四堂,这四堂是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据说三支四堂鼎盛时为当时顺德府首富,土地遍及冀晋交界处五县,后历经战乱而家业逐渐衰败。
村寨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咸丰时所建,是一处经典的明清建筑群落。原来的“营盘”被乡民叫来叫去,随着口音(谐音)衍变就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村里最古老的一处房子据考证有千余年了,随着岁月流逝,风韵犹存,也就近些年才无人居住。专家说英谈的寨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寨墙。寨墙宽三米,高低不等,最高达六米许。有以墙为房,也有以房为墙的,墙随地形而建,蜿蜒起伏,大气磅礴。整个寨墙置四门,南寨门外修石板阶梯,路外有断崖,甚为险胜。保存相对完好的东门,门上修有箭楼,城门旁边有水门,掩映在绿树之中。箭楼的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饰,装饰简洁、朴实、粗犷。根据东门上的墨书题记,可知寨墙修建于清代咸丰七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857年。
沿一条石板砌成的小坡道,一览古朴的幢幢寨楼,可不要忘记了一定要进农家的院子里走一走。这里民风淳朴、好客,他们也很高兴我们这些外乡人来参观,并不会像到城市社区的被人像防贼一样盯着盘问。它们院院相通,皆设有后门,无论是从***事意义上理解,还是从村民和谐相处上去体味,都不失古老文化的风韵。村寨的墙是硬朗朗的石块,瓦是冷薄薄的石板,小街旁、院门口弃置不用的磨盘、碾子、老屋、老墙、农具、箩筐、窗棂、水井……还有那龟背石做的影壁,老屋里的家具摆设,汲水、推磨的农家妇女的说笑声,都可能引发我们的兴趣和灵感。领略着古朴可爱的民俗风情,体味到久违的人间烟火的味道,加上秀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一个遥远的世界,真正有了远离都市的感觉。
走进古寨,让人感受到英谈的历史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村中有不少院落依旧保留着清代风格的门楼,木雕镂空,着木质的纹络。门廊装饰有门簪、门匾、对联;许多门框、柱础、栏杆、台阶上都用石雕,所有这些装饰,精致富于家庭气氛,彰显了尊贵与气度。这里民居的窗户是最值得观赏的艺术。窗户上方下圆代表了天圆地方寓意,在方形的窗户上装饰有简单的方格窗棂,而上面的窗户更装饰有复杂的花样寿字,是英谈祖先对上天的敬畏;看窗棂,无论是从简单的方格窗,还是有丰富民族文化的八卦五行窗、花样云纹窗等,都透露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信息,不能不让我们叹服其中的艺术魅力和先人的智慧。
英谈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据考证,英谈路家各堂不仅经商有道,也是诗礼传家,在历史上出有举人、秀才,这里有题词、书法、碑记为证。同时,英谈也是***老区,抗日战争时,百户人家的小村参***村民竟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六名青年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这里还是八路***129师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所在地,元帅曾在汝霖堂住过,在这里指挥过南下作战。在石板路南侧有一个四合院式建筑,这是中和堂的房产,院在桥上,院内有棵梨树,下细上粗别有情趣。1937年日本侵华时,时任河北省***的鹿钟麟来到英谈村,把这里设为河北省府战时办公场所。至今在门口右侧的一间房里保留有鹿钟麟当年洗澡用的石头澡盆,应该也是历史文物了。
英谈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村依山依树,晨辉中去登山是游人的首选。古寨身后有一万亩的山场,古木参天,林海苍茫,山峰连绵,高插云霄,怪石嶙峋,群峦叠嶂,沟壑幽深,云雾缭绕,恍如仙境。据不完全统计树木品种达三十多种,特别是果树,英谈山场仅上百年树龄的核桃树、柿子树、栗子树就达上千棵。的确,这里是都市人与大山、森林对话的绝妙之处。置身于这方美丽而清新的净土,古树和林海染绿了我们的眼睛,用心感受着生命绿色的韵律,活跃而又宁静的诗一般的自然浸润了我的灵魂,仿佛已远离世俗的喧嚣。
拨开岁月的云雾说英谈村神秘,不得不暗自赞叹古人创造的文化辉光。一是他藏在深山人不知,是华北最后一座古堡了;二是这里充满了神秘的人文的内涵,和谐、古朴、自然,不是我辈旅人走马观花所知晓的。而英谈最让人产生兴趣是它没有被旅游包装,没有商业化。第二天下午,由于还有许多俗事要做,我们跟友人一家道别,友人母亲诚恳地说:“明天走吧,早上走越走越明,下午走越走越黑。”其实,我开始本没有理解她的好意,执意要走,她们也不再坚持什么,随即为我们找来了出租车,一路将我送到了路罗镇的车站上,并嘱咐有时间再来。
在离开英谈的车上,忍不住回头再看看渐渐远去的古寨,回味着主人充满深意的话语,我们有着说不出的深沉感动,任何感谢的表白,在这里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做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