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广大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思想品德课空洞、乏味、无趣,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学生不喜欢听,更不愿意学。教师在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时,还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在有些地方沦为“鸡肋”。
新课标的实施如同春风吹绿大地,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采用新观念。因此,怎样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课堂改革。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让学生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第六课第一框题“了解我们的老师”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反应平淡,教学效果很差。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采访他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请老师们谈谈他们的日常工作和课外生活,谈谈对学生的了解和期望。到了上课时,学生们积极踊跃,每个学生都有很多话要说,甚至一个平时很羞涩的女生都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了一首歌颂老师的诗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高潮迭起,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实践证明,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是新课标得到真正落实的基础,是新课改的重要立足点。
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很严厉,甚至严苛,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现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第二框题
“抵制不良诱惑”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受到过哪些不良诱惑。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调查结果保密,对犯错误的同学既往不咎,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课堂讨论时,我主动加入学生中,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想说、敢说,主动参与、勇于表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取得优良成绩。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束手束脚,甚至手足无措,当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千差万别,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一定的梯度,包括讨论的问题、小组的合作学习、习题的布置批改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请优生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困生解答;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一般学生解答;有一定深度和综合性的问题要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就可以达到培优补差,整体提高的目的,同时对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帮助很大。
例如,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第三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设计了以下不同难度的三个问题:“你自己能给自己买一件心爱的商品吗?”“你听到过哪些坑害消费者的事?”“你能给父母提几条合理的消费建议吗?”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生进行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每个同学都有话说,课堂气氛热烈,有些同学甚至意犹未尽。
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所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课本的例子虽然很典型,但是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有所用,学习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总之,只要我们潜心教学,不断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越来越精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陈集初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