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泉城,热情似火。“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便是济南夏日风情的完美写照。其实这分怡然自得并非原始心境,而是因了前几次对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先生的采访。
带着这分怡然,《尚家·家文化》专栏继续走访王大千先生。忙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大千秘书长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虽然正值炎炎酷暑,在他的办公室里聊天却如沐春风,为我们耐心解读家族文化,娓娓阐述,一副诲人不倦的学者模样。沿着家文化的脉络,继家书、传家宝、姓氏文化、家谱之后,大千秘书长本期为我们讲述的话题是“家训”。
他说:“帅湘***围剿已横扫半个中国的太平***队,开启被称为‘近代变革之始’的洋务运动,对这个人相信你们都不陌生。没错,他就是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颇受争议的人物。功过是非自是从不同的考虑视角来论断的,‘誉之为圣相’者也好,‘谳之为元凶’者也罢,都有对曾国藩极为推崇的一面,那便是他的家训智慧。”继而关于家训的内涵与起源便随之娓娓道来。
家训,顾名思义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它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乃“言居家之道,以垂询子孙者”,“治家立身之言,用以垂训子孙者也”,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家训之所以形成,是家族长辈居于守护子孙的大爱,将人生历练所体会出的成功经验,条列成为一种训示,成为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用之以诱导、劝解家族成员,期待子孙能时时遵行,营造幸福生活,进而兴家立业,光耀门楣,甚至构建安和乐利的理想社会。家训的形式并不局限,它可以是一句话,教导子孙后代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它可以是一封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老祖宗对后代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它也可以是一张家谱,从一个家族的起源开始并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它甚至可以是一件传家宝,在为后代保留物质财富的同时并添加其精神财富。无论家训以何种形式出现,皆是先辈留予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家训的出现由来已久,距今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家训,并至今影响着每一个人。孔子教子学诗学礼的典故,便成为中国古代家训思想的雏形。《论语·季氏》中有这样一种思想,“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这种思想涵盖了深刻的哲学意义,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不学“诗”,就不懂得如何说话。孔子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儿子为人处事的道理,也使得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关于《诗经》的道理,关于“礼”的道理。孔子提出的家训,不仅仅教导了其子孙后代应如何***于世,也对整个国家,整个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在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年,***治局面复杂,社会秩序混乱,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人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先学“诗”,然后“言”;先学“礼”,然后“立”。这是古人的学习态度,也是对文化的信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的大量文化和思想财富,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延续至今,儒家文化成了中华名族的文化信仰。
说明家训的起源后,为了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家训,王秘书长继续以《曾国藩家训》为例,为我们讲述家训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的作用。他说,家训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遥远的古代,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曾国藩的家训,因此有人称曾国藩家训为“千古家训之首”。开篇时秘书长已经直言,对于曾国藩这个人物,很难做出一个确切的评价,可以说这是一个既备受关注又颇受争议的人物。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他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曾国藩一生中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其中涉及历史、文化、***治、经济、教育及学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却认为火候不到,要待自己阅历丰富的时候,才能完整地写出曾国藩家训。在曾国藩的一生中,虽然未能亲自写出家训,可是他留存于世的作品中涉及很多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值得当今的每个人去学习与研究。曾国藩家训中,包括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等道理,每一个无不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其对子女身心等各方面的教导。所以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曾国藩,是和他以儒学作为毕生信仰和信念分不开的,也是和他流传于世的家训分不开的。
王秘书长说,要研究家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系统全面的家教经典——哈佛家训。它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生活方面的指南,而且也是世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必读之作。300年哈佛的教育智慧,全部凝结于此,给人以心灵上的全面滋养,甚至启发人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人生。王秘书长认为,哈佛家训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它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哈佛思想的精髓蕴含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里,让每个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上的感染。哈佛家训的开篇故事即为认识你自己,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准确给自己一个定位,才能从心底认可自己,从而才能得到别人的高度认可。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是对的,世界便是对的。另外,哈佛家训中也提出人人都应有梦想,人人都要树立成功的信念,人人都应该无所畏惧,人人心中都应该常存一颗爱心等等,每一个智慧的结晶,都留给世人宝贵的思想财富。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有着规范自己家族自己国民的思想行为准则,也就是说,家训本应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但事实上,这种成文的家训,在当前这个光怪陆离、突飞猛进的的社会中,已经很难再发现了。这是不是说明伴随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家训这种精神上的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呢?
对这样的疑问,王秘书长坚定的予以否定。他说,如果家训没有价值,为什么孔子要将自己对儿子的教育记录成文,从而影响历代?如果家训没有价值,为什么一代官员曾国藩要涉猎群书,只为写一本《曾国藩家训》?又如果家训没有价值,为什么世界高级学府——哈佛大学,要汇集众多学者的智慧,来整理编辑哈佛家训?古今中外的实例告诉我们,家训不是没有价值,相反,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日常的工作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自身所接受的家训的影响。
那么这一影响是如何体现的呢?王秘书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继而给出解答。家训,是古代一个家庭对某种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认同并要求本家族及后代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家训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它打破了文字形式的束缚,表现出其独有的特色。家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行为产生一定的规范。不论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家训,其根本目的都是对其后代进行行为上的约束,告诫后人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则,让子孙后代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于世,从而让自己的家族继续在世上延续下去。其次是家训文化意义。家训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其从产生之日起,就带有浓厚的家族文化气息,同时对于文化的持久与传承也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中国的家训文化由来已久,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的形成,都是与家训文化密不可分的。家书、家谱、传家宝这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无不体现这一个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对每个人来说,了解家训才能更好地理解家族的起源与发展。最后是家训的精神意义。家训是家族的灵魂,是每一个家族在生命岁月里实践与精练出的宝贵财富,是励志的警句与足音,对一个家族的发展变化有着统领作用。当前国家大力号召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尽快建成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和谐社会,家训的精神力量便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行为、文化、精神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转化,形成了独特的家族风范,不断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使得家训的价值更加鲜明地彰显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于我们对当前家训正在逐渐消失的困惑时,王秘书长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家训并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随即他提出健全完善家训文化的建议。如何保护现存宝贵的家训文化,理应提到社会的层面给予高度关注。意识到家训的重要性便是弘扬家训文化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一步。现如今,家训不再只限于对本家族人员的思想引导,而应该放到全社会,通过社会全体有志之士的共同探讨,共同努力,为保护现有的家训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一些文字,更重要的是一种甚至是一系列的思想,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才不辜负他们为家族所做出的贡献,才会为自身增添智慧的因素,最终才能以一种清新高雅的姿态***于社会,为家文化的保护与发扬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家训——岁月里传来的励志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