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刘大娘一向身体不错,只是一到夏天容易“上火”,出现眼角、嘴角发炎疼痛。居住在北京的妹妹来看她时,特意在北京蔬菜市场买了些被称为“药用保健蔬菜”的板蓝根和薄荷的鲜叶,说是能“清热祛火”。刘大娘觉得把药当菜吃的办法不错,几乎每天都炒一盘,口感像地里的荠菜,略带苦味。可是吃完后,刘大娘就感到全身有说不出来的不舒服、头晕眼花。只好去医院。医生为她做了仔细的检查以后,没发现她有什么病理症状。经询问,老人说,自己吃了十多天晾干的中药鲜叶。
很多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却不知道没有经过科学处理的药材鲜叶也含有一定毒素。老年人上了年纪,代谢功能较差,即使微量的毒素,也容易在体内积存,积存多了,轻则会产生不适,重则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中毒症状。因此,要慎吃药材的嫩叶,药食两用食品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千万不要随意滥服、滥用。
含中药零食应该慎吃
不仅药食两用蔬菜如此,含有中药的零食也应该慎吃。央视曾报道含中药成分的食品存在滥用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并慎用。随着养生保健日趋被人重视,一些厂商把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与零食结合,推出一些具有一定功能的中药零食。最常见的如龟苓膏、阿胶枣、茯苓饼等。由于对药材、食品性质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不少人盲目食用。
龟苓膏因含有龟板(或龟)、土茯苓(或茯苓)两味主药材而得名,是一种传统药膳食品。龟板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血补等功效。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等功效,能够起到利尿、解毒的作用。夏天吃龟苓膏比较合适,因为可以应对天气炎热造成的心烦口燥、咽喉痛等,皮肤上长疮、疖、痱子的人吃了,也有一定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过,由于龟苓膏中所含药物成分有限,尽管从理论上说可以有上述作用,但作为***用药则明显药力不足,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热毒、暑热、阴虚的产生。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因人而异。因为龟苓膏有清热排毒的作用,药性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的人应少吃。龟板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故孕妇和月经期女性也不宜多吃。一旦出现腹痛、不思饮食、腹泻等情况,应该停止服用。
阿胶枣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中药零食,主要含有大枣、阿胶这两种成分。俗话说“一日三颗枣,容颜永不老”。阿胶枣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养血补血、滋阴润燥的功效,有助于改善面色黄白、心慌怕冷、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气虚、血虚体质者,尤其是女性比较适宜食用。但是,阿胶枣不好消化,每天不要多于10颗。另外,因其含糖量很高,糖尿病患者忌食。
含中药饮料不宜多喝
炎热夏日,各种消暑的食品和饮料越来越受欢迎,其中各种“凉茶”销售直线上升。凉茶最早起源于岭南地区,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广东人喜欢食煎炒燥热之品,习惯晚睡,因此很容易“生热气”即“上火”。古代岭南先民采集一些清热解毒、消暑去湿的草药煲水饮用,以消除“热气”,并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经过一些有中药知识的人的长期实践配伍,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凉茶”。据了解,凉茶如今已红遍全国。有资料显示,几年前,我国凉茶销售量就已经超过500万吨,直逼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销量。
据专家介绍,按照不同功效,凉茶大致可以分为4种。一是清热解毒茶,主要适合内热、火气重的人,含有的代表药材有金银花、、栀子、黄芩等。适于春、夏和秋三季饮用;二是解感茶,主要医治外感风热、四时感冒和流感,代表药材有“***”时期卖到天价的板蓝根等。这种凉茶四季都可以饮用;三是清热润燥茶,适合秋季风大物燥时饮用,对于口干、舌燥、咳嗽都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含有的代表药材有北沙参、玉竹、麦冬、银耳等;四是清热化湿茶,适合湿热气重、口气大、面色黄赤者饮用,含有的代表药材有金银花、、茵陈、土茯苓等,适合于夏季高温时饮用。
凉茶是带有中药性质比较“浓”的饮料,不应该拿来当水喝,喝多了或者不适宜于喝的人喝了,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凉茶服用也有忌讳,脾胃虚寒者、老人、小孩、孕妇和哺***期的妇女要慎服。即使是健康人,也不宜过度饮用凉茶,否则容易引起脾胃不适。手脚冰凉、胃寒、阳虚、大便经常偏稀的人尽量少喝凉茶,以免加重原有症状。
中药零食和饮料食用因人而异,多吃并非有益,要根据自身体质食用。为了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平时可以把酸奶、水果、巧克力、奶片等食品作为零食吃。对健康人群来说,额外再吃中药零食没有必要,只要饮食正常,营养就够了。另外,由于零食中含有一些添加剂,会对肝脏降解造成额外的负担,所以建议适量少吃。
消费者在购买中药零食和饮料时,应注意辨别是否为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的食品,一定要看清楚标签,如特殊标识、批号、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要到正规的大商场、大超市或者厂家购买,看清楚产品的原料、成分、功能、适宜人群、食用剂量等,同时要留意自己是否属于禁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