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详细分析了安德列耶夫的短篇小说《沉默》,分析“沉默”在小说中的多词性化使用,拟人化处理,女儿薇拉和妻子奥尔加的“沉默”选择和表现,老神父面对的“沉默”世界及其为打破沉默而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安德列耶夫;沉默;多词性化;选择
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安德列耶夫(1871-1919)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文坛上独具特色的小说家,戏剧家。
著名短篇小说《沉默》(1900)讲述的是老神父伊格纳季夫妇同女儿薇拉由于彼此不理解而给他们带来的难以诉说的孤独和寂寞。女儿薇拉面对父母的关心和询问,选择了沉默,最后竟然卧轨自杀,自杀原因到最后还是一个谜。女儿死后,妻子中风瘫痪,嘴巴不再会说话,整天只能躺在屋里。神父从此每天面对着沉默的世界,他提出疑问,他挣扎,反抗,到最后一无所获,自己也崩溃了。小说没有花大笔墨讲述薇拉自杀原因和妻子中风过程,没有物象世界的具体描写,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大部分是在描写这些沉默的人,沉默的事,沉默的世界,在这沉默世界中的神父的内心世界,以及沉默和非沉默的对抗。
一、沉默的解读
沉默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三层意思:①寂静;②不发声,不说话;③不爱谈笑。小说中这三层意思都得到了诠释,在妻子看来,神父和女儿都是沉默的人,这时沉默代表不爱说笑。薇拉面对询问一直沉默着,这是不发声,不说话。而后屋子沉默着,坟地沉默着,这里的沉默似乎就是寂静,但又不等于寂静。小说第二章就将沉默和寂静进行了对比,“寂静―只意味着不存在音响”,“沉默就是人们可以说话而不想说”①。这样一来,小说中的沉默便是人为主动的选择了,是人与人之间拒绝交流的后果。第二次对比是在坟地里,“他感觉到了坟地里的...深邃的寂静。但是神父马上又觉得这不是寂静,而是沉默。②”死亡是沉默的极端形式,就连死后,面对父亲的追问,恳求,女儿乃至整个坟地都选择了沉默。人与人之间已经不愿沟通,拒绝沟通,造成了每个人的孤独,寂寞和痛苦。
在使用过程中沉默还有三个词性:名词,如沉默是金;形容词,如沉默的人;动词,如他沉默了。本小说中,沉默出现了36次,这三种词性也都有体现。动词的沉默是最先出现的“薇拉沉默着”,而后是妻子瘫痪后“两只眼睛沉默着”,接着是“肖像画沉默着”“鸟笼沉默着”“坟地沉默着”结局是“房子沉默着”。
形容词的沉默随后出现,虽然次数不多,却也起着相应的作用。“两个沉默的人”“那双眼睛依然是沉默的”“沉默的尽头”,让人时时刻刻感到一种压抑的感觉,无从发泄,悲观色彩浓重。
在小说中沉默以名词出现的次数最多,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沉默转化为了小说中的人物,赋予了它生命,个性,情绪。“沉默本身仿佛也感到痛苦,难受,竭力想转化为语言...开始缓慢地,怯生生地,悲戚戚地呜咽起来”,甚至老神父开始和沉默对抗起来,“沉默窒息着他”“沉默驱赶着他”,使得“伊格纳季神父走得越来越快”“奔跑着”。
二、女儿薇拉选择的沉默
薇拉的活动只存在于小说的第一章,开始之时,面对父母的询问,她只是简单应付,不肯叙述在彼得堡发生的故事,然后不管怎么追问,薇拉都以沉默来回答,拒绝告知任何信息。而后在谈话后的一个星期她就选择了沉默的最极端形式―死亡,年轻生命的逝去让每个人都感到可惜。可是安德列耶夫认为死是人生解脱的根本方式,所以最后薇拉得到了解脱。而由于薇拉的沉默,到最后我们都无从得知她在彼得堡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选择自杀。
薇拉选择了沉默有在彼得堡经历事件的原因,但也有神父的原因,奥尔加对神父说道“都是你使得她变成了这样,她这种态度就是从你身上学来的…”③。女儿一直沉默着,神父甚至阻止妻子的再次劝慰,说女儿把上忘却了,眼睛里更没有了父母。从这一天起,神父不在同女儿说话,女儿最后选择了自杀是对他最大的反抗,因为基督教徒不可以自杀,而神父却没有防止自己的骨肉不犯自戕的罪过。
三、妻子奥尔加的沉默
奥尔加本来是“一个喜欢说说笑笑的女人”,但面对沉默的薇拉和神父,她变得“战战兢兢,茫然若失,不知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④。在女儿死后,奥尔加中风瘫痪,嘴巴再也不能说话,这是比死亡还要残酷的沉默。此时奥尔加是被选择了沉默,女儿下丧的时候,她想画十字,想说“永别了,薇拉”,可这些她都做不到。接下来的生活,她只能躺在屋子里,在神父一遍遍追问,自责,寻求答案慰藉时,她双唇沉默着,双眼沉默着,这时就是她主动地选择沉默。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中风瘫痪以后,眼睛成为了她传递喜怒哀乐的唯一途径,可是她把最后的窗户都关上了。“暗灰色的眼睛里既没有同情也没有愤怒,既没有怜悯,也找不到原谅的表示,这双眼睛只是沉默着...”充满了绝望之情。
四、神父对抗沉默
小说的开始,神父陪妻子去询问女儿在彼得堡发生了什么事情,面对女儿的沉默,他还会和女儿吼叫,指责。女儿死后,妻子中风瘫痪,金丝雀被放走,屋子里到处笼罩着沉默,神父时时刻刻感受着这份沉默,“妻子的沉默虽然有墙隔着,但是却顽强,沉重...”“女儿的沉默则像坟墓一样冰冷,久长,如同死亡一般神秘莫测”。这种沉默让神父生气,压抑,所以他开始和沉默对抗,在家里他会自言自语,一遍遍追问自己,追问女儿。一离开家就不得不常常说话。在家里沉默时,神父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问题,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薇拉为什么要死?”为了得到答案,来到妻子屋里,和她谈关于薇拉的事,承认自己对女儿的关爱,这时神父是矛盾的,他爱女儿,却也在怪罪女儿,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神父来到女儿屋里,呼唤女儿,流露作为父亲的关爱;来到坟地里,他四次呼喊“薇拉”并将耳朵贴到坚硬的,扎人的草土块上“薇拉,你说吧!”,但是回答他的永远只有沉默。坟地的沉默使他迷路了,却又不得不奔跑着,回到家中,他不脱外衣也不脱帽子,带着一身尘埃和破旧的衣服来到妻子房间,恳求原谅,恳求对话,可是回答他的仍然是沉默的眼睛。
神父和沉默的对抗以神父的失败而告终,小说结束在“整个这幢黑洞洞的,凄凉的房子都沉默着”,悲伤情绪上升到了极致。
安德列耶夫创作的基调是批判现实主义的, 但具有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一方面, 安德列耶夫注意反映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间题, 描写具有生活真实性和一定社会典型性的人物, 而另一方面, 他又象一般表现主义作家一样, 往往不屑于过分具体地刻划人物性格, 逼真地描绘一般的生活现实和外部环境,将生活中选取的形象作为表现作家预先拟定的某种思想、理念或道德原则的体现者。在这种情况下, 具体生活细节的真实性对他来说失去了大的意义, 他注重描写人的主观世界,在《沉默》中,主人公生活的具体时间,地点,主人公的外貌,物象世界都没有给予描写,而是紧扣沉默的主题,使得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物体都先后选择了沉默。所有这些人, 全都既不能被别人理解, 也不能理解别人, 心灵与心灵之间隔着无法逾越的无形屏障, 而这又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注解
① 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安德烈耶夫中短篇小说集,南京:译林出版社.
② 同上.
③ 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安德烈耶夫中短篇小说集,南京:译林出版社.
④ 同上.
参考文献
[1] 安德列耶夫中短篇小说集,靳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4年
[2] 解读安德列耶夫的《沉默》,李筱洁,《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