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通感现象及翻译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茶文化发源地,拥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文化也对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流传至今的茶文化典籍中,出现了诸多通感现象,或者说通感效应,为当代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运用了通感手法的茶文化典籍,表述更加生动形象,所传达的意蕴也更加让人流连忘返,可以说茶文化中的通感现象,是研究茶文化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也是在茶文化翻译当中需要密切注意的。基于此,本文对茶文化中的通感现象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其翻译问题进行了科学探讨,希望对相关的茶文化研究、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茶文化;通感现象;翻译

通感,简单来说就是感觉的联通,即通过描写艺术和头脑想象,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相互转移、融合、贯通,达到更好的文学表达效果。中国与茶文化相关的典籍、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通感现象,用文学的方式将茶文化的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通感的应用,让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升华,让茶文化和文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在《茶诗三百首》和《续茶经》中,都不乏运用通感手法的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句,为后人所称道。研究茶文化,可以将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由此可以更加深刻、更加简洁地窥探到茶文化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价值,也可以帮助茶文化翻译工作者更好地把握翻译准则,达到翻译过程中表词达意的准确与适当。

1通感现象概述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古已有之,但其运用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与良好的文学素养。通过不同感觉形式的相互连通、转移、融合,通感可以把作者所描绘的内容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呈现在读者眼前,极大地增加了文段的表现力,也有效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得阅读过程生动有趣、波澜起伏,如身临其境一般。钱钟书先生曾经对于通感这一文学表现手法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日常生活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者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这正是通感手法的形象描述,钱钟书先生对于通感的表述,也引起了诸多学者对通感的浓厚兴趣,不少专门研究通感现象的课题才开始出现。近来对于通感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得到了不少研究结论。通感现象涉及的学科是比较多的,包括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乃至认知学等等,从大的层面来看,通感现象可以是一种修辞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认知方式,同样可以是一种人类基于感觉和想象的心理活动。在通感现象中,从触觉领域向其他感觉领域映射的现象是最为普遍的,这也是通感现象中人的感觉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变化的表现。在人的所有感觉中,触觉是最为简单的,之后由易到难的感觉排列分别是温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在不同感觉相互贯通、转移的过程中,人对于事物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具体、形象,事物给人留下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将会更加深刻。茶文化兼具形象性和抽象性,运用通感手法表现茶文化内涵,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2茶文化中的通感现象

在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如《续茶经》以及诸多茶诗中,都大量地出现了通感现象,运用感觉的转移、融通,提升了文学语句所描绘的茶文化的魅力。分析发现,大多数的茶诗以及《续茶经》中,运用的通感手法主要有四种,即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视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嗅觉向味觉的映射以及味觉向视觉的映射,并以前两种的使用为最多。大量的通感手法运用,让茶文化典籍的言辞更加生动、形象,也让读者读起来更加津津有味,更加能领会茶文化中的深刻意蕴。

2.1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

在前面提到的人的所有感觉的级别中,已经说过触觉是人的所有感觉中最为低级、最为简单的感觉。因此,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在通感现象中出现的次数也最多,运用难度也比较小。在中国古茶诗以及《续茶经》中出现的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数不胜数,有效增强了文句的感染力。如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道:“欲知花***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刘禹锡将花***的清冷触觉运用通感手法转移到了味觉中,实现了触觉向味觉的映射,让人们对于花***的感受更加形象、具体。又如在《续茶经》第六章中写道:“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此时作者将触觉转移到了嗅觉中,实现了触觉向嗅觉的映射。此外,触觉向听觉和视觉映射的通感现象也很多,如梅尧臣在《宛陵集•茶灶》中写道:“夜火竹声干,春瓯茗花乱。”其中所运用的通感手法就是触觉向听觉的映射。又如高启在《采茶词》中写道:“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旗短。”运用的通感手法则是触觉向视觉的映射。可见,在中国古茶诗和《续茶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运用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的通感手法的地方是非常多的,将陌生、新鲜的描述对象形象、生动甚至有趣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通过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通过不同感觉形式的交织,使读者对于作者所描绘的对象的感受更加深刻。

2.2视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所运用的通感手法中,以视觉为出发点的映射主要是朝着味觉、嗅觉、听觉等映射,表现出了作者强大的文学功底。相比于触觉,视觉的复杂程度更高,因而视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也更加复杂一些,但所能取得的通感修辞效果是非常好的,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例如,郑谷在《峡中尝茶》中写道:“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其所运用的通感形式,就是视觉向味觉的映射,酒渴、春味等词语,将诗句的文化意蕴提升了一个台阶,让人读来对作者尝茶当时的心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共鸣。又如,黄庭坚在《同公择咏茶碾诗》中写道:“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其中所运用的通感手法,就是视觉向嗅觉的映射,把视觉感受的元素应用到了嗅觉感受当中,增强了诗句的文学感染力。又如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写道:“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李白所运用的正是通感当中的视觉向听觉的映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视觉向其他感觉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的应用同样普遍,因为人对于外界的百分之九十之多的感觉来自于视觉,因而视觉对于其他感觉的映射所能达到的文学表现效果也是最高的,非常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建立对作者所描写的文学对象的形象化认知。

2.3嗅觉向味觉的映射以及味觉向视觉的映射

相对于前两种映射,嗅觉向味觉的映射和味觉向视觉的映射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出现的次数更少一些,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嗅觉和味觉都是比较高级的感觉,以其为起点建立映射相对更困难,并且读者理解起来相对难一些,如果运用不当,很可能造成文辞生涩,不仅对表词达意不利,还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如灵一在《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中写道:“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作者所运用的正是听觉向视觉的映射方式,将流水的潺潺之声映射到暮色当中,在读者眼前形成一幅生动的、两人在暮色中、流水旁饮茶的画面,让人感叹。又如温庭筠在《西陵道士茶歌》中写道:“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作者将水的味道形容为“香”,而“香”明显是形容嗅觉的,这即是运用了嗅觉向味觉映射的通感方式,将井水的清澈、甘甜、清香描写得细致入微,让人读后在头脑中对井水产生的印象更加多元、深刻。可以说,嗅觉向味觉的映射以及味觉向视觉的映射,虽然在中国古代茶典籍中运用较少,并且理解起来较为复杂,但其恰当地运用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文辞感染力,让语句的表现力上了一个台阶,也让读者读来获得了更好的文学艺术感受。

3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

通感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升了茶文化的意蕴,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然而在茶文化典籍的翻译过程中,通感现象的翻译却尤为困难。基于中西方茶文化乃至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汉语和英语在表述方式、意义范围方面的不同,对于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必须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将茶文化典籍中运用通感手法的原意准确翻译出来,并尽可能全面地传达原句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准确性与语句内涵中寻找到平衡点,成为了茶文化通感现象翻译的关键。目前来看,常用的方式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从而尽可能有效地跨越语言、文化、思维、生活经验的差异,达到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良好翻译效果。例如,《续茶经》第三章中写道:“茶味主于甘滑。”可以将此句话翻译为“Thetasteofteashouldaboveallbesweetandsmooth.”在此句翻译中,将茶味道的甘滑翻译为“sweetandsmooth”,就是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式,sweet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甜,而smooth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滑、光滑。直译的翻译手法,非常有助于维持原文词句意思的准确性,遵循了翻译工作的基本原则,忠实地反映出了原文的辞藻运用方式以及语言组织方式,更加有助于读者细致入微地感受中国茶文化内涵、领略茶文化的魅力。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单凭直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时候直译只能呈现词句的基本意思,而无法传达词句的深层次意蕴,此时,就需要综合运用直译和意译,达到译文中原文此句意思的全面表现。例如,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道:“欲知花***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对于此句的翻译,就需要用到意译的策略,最合理的译文为“Yettosensethetruescentofsuchdazzlingtea,AStoneGardenrecluselikemeyouneedtobe.”此句译文中,将原文中的“花***清冷味”翻译为“thetruesenseofsuchdazzlingtea”,运用了意译的翻译方式,因为如果简单地将“清冷”直接翻译出来,完全无法表现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让外国读者读起来感觉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而采取此种意译的方式,则可以将原文的意思准确表达到位,虽然未能将“清冷”二字进行准确翻译,但所达到的翻译效果却是最佳的。可见,由于文化因素以及经验因素、语言因素,对于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确实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需要翻译工作者悉心钻研。唯有综合、灵活、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全方位展现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通感手法的美感,让国外读者跨域语言文化的障碍,近距离欣赏中国茶文化的文化之美、内涵之美,这对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作为茶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方式,通感现象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的大量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研究茶文化的快捷道路。在多种人类感觉相互转移、贯通的过程中,茶文化的内涵、魅力、意蕴得以充分展现,茶文化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文化感受也更加能够深刻地影响读者。通感手法的应用,升华了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的文辞美感,也塑造了中古茶文化高大、儒雅、温和的基本形象,成为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能将原文中通感现象所描述的意蕴翻译出来,将可以帮助外国友人更准确地、更直接地欣赏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外国友人形成的文化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这将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将有助于赢得更多的、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认可和欣赏。

参考文献

[1]邵惟韺.词汇化通感与修辞性通感———英汉语通感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1-6.

[2]姜欣,吴琴.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现象及其翻译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52-155.

[3]彭懿,白解红.通感认知新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4-17.[4]邱文生.文化语境下的通感与翻译[J].中国外语,2008(3):89-94.

[5]马红娟.通感现象下英汉视觉隐喻对比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

[6]刘珍.“通感”与英汉感觉形容词词义转移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4-95+98.

作者:杨晓丽 单位:宁夏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茶文化中通感现象及翻译

学习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四)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四),内容包括十位物理学家故事500字,十位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普朗克――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1858年4月23日,普朗克生于德国基尔,在那里度过了他童年最初的几年时光,1867年他全

学习

国内首家社交型阅读社区“书客”上线

阅读(31)

5月20日,大佳网“书客”社区上线及首批名家入驻仪式在本届文博会上举办。尹昌龙、胡洪侠、止庵、刘苏里、熊培云、雪珥、赫连勃勃大王、戴旭、王绍培、邓康延、胡野秋、张清、钟二毛等30位知名作家、文化评论家首先人驻“书客”社区。据

学习

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电熔焊接工艺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电熔焊接工艺,内容包括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电熔连接步骤,联塑钢丝网骨架复合管焊接参数。沙多玛(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总投资6000多万美元。由我公司负责施工总承包,该工程管道总长约27629m,包括不锈

学习

网络服务商“避风港”原则的适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服务商“避风港”原则的适用,内容包括网络服务商的避风港原则,网络服务提供商适用原则。云存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盘、云盘等侵权案件也日益增多。其中“避风港”原则作为网络服务商的免责条款,为均衡权利人和网络服务

学习

用钢琴作诗的王子 理查德.克莱德曼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用钢琴作诗的王子 理查德.克莱德曼,内容包括理查德克莱德曼土耳其进行曲钢琴,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歌曲经典100首。他是一位钢琴家,一个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他的单曲一上市就在38个国家卖出2200万张。他在钢琴领域创造了“新浪漫

学习

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内容包括直线的参数方程怎么设,直线参数方程t代表什么。众所周知,在数学学科的解题过程中,直线参数方程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材的改革中,将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再次纳入教学内容中。关键词:直线参

学习

田径运动员比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分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田径运动员比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及分析,内容包括田径运动员多久不训练成绩会下降,田径赛前心理调整方案有哪些。编号:G8(2014)9-02-01作者:曹宗玺1.前言田径运动是以个人为主的竞技运动项目,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除

学习

克劳迪奥.真蒂莱

阅读(29)

国籍:意大利出生:1953年9月27日位置:后卫国家队数据:71场/1球“他应该去杀猪”黄健翔在2006年深夜的那一嗓子“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差点抹杀掉了意大利右后卫在历史上所留下的全部印记,不过如果是一名纯正的意大利球迷,即使黄健翔在20

学习

《万国公报》对西方国家女子教育问题的介绍

阅读(15)

传教士曾在近代女子教育产生和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为了说明在中国兴办女学的进步性和合理性,传教士和教会内的写了大量的文章对西方各国的女子教育进行了介绍。特别是《万国公报》西方国兴办女学的情况进行了较多报道和评论,其中介绍外

学习

我国节庆活动发展趋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节庆活动发展趋势,内容包括我国节庆活动的发展现状,节庆送礼趋势。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是指某地区或某城市以其特有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竞技、体育、风俗习惯、风情风貌、地理优势、气候优势、遗址、

学习

浅析互联网上的隐私暴露的原因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互联网上的隐私暴露的原因,内容包括互联网的发展与个人隐私,关于互联网与隐私的文章。目前的中国社会,私人生活正受到空前关注,针对私人的服务业也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隐私已不陌生,它成为媒介曝光率很高的词汇。互

学习

隐者的信仰持守

阅读(25)

严遵传皇甫谧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①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

学习

安德列耶夫《沉默》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安德列耶夫《沉默》,内容包括安德列耶夫沉默原唱,安德列耶夫沉默全集。详细分析了安德列耶夫的短篇小说《沉默》,分析“沉默”在小说中的多词性化使用,拟人化处理,女儿薇拉和妻子奥尔加的“沉默”选择和表现,老神父面对的“沉默

学习

水晶演义

阅读(18)

整理游云眼镜最初的材料来源于水晶,在上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眼镜材料从珍稀到大众,技术从简单到复杂,工艺从粗糙到精细,每一次突破者饱含着人类的智慧和无穷的想象。两片玻璃改变世界在《福布斯》的“史上最伟大的20种工具”中,眼镜名列前茅,理由

学习

烟草广告中的隐喻现象

阅读(51)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种广告已全面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产经营者不惜斥巨资利用各种媒体大打广告,促使广告设计者不断尝试新的广告策略。近年来,隐喻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广告策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本文将对烟草这一特殊商

学习

城市建设中的潮汐现象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建设中的潮汐现象,内容包括城市潮汐现象是什么,关于潮汐现象表述正确的是。很多公司企业为了工作方便,都把办公地点设在中心城区。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出现一种城市上班族的“潮汐涌动”――早上,大量的人群从城市周边涌入中

学习

《西风颂》的翻译对比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西风颂》的翻译对比,内容包括西风颂原文全文,西风颂各个版本的翻译。《西风颂》的中译本数不胜数,各大家都有自己的译本;本文选取的是王佐良和查良铮的译本。从翻译方法、诗歌蕴意和口语化语言特点的应用三个方面,对查良铮和

学习

中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错别字现象及其规范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错别字现象及其规范,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错别字的研究,识字教学错别字研究方案。由于社会语用环境的演变及汉字音、形、义的分化,在汉字使用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非常普遍。下面就教学中发现的同音

学习

Excelsior翻译初探

阅读(20)

作者简介:李思诗(1989-),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翻译。朗费罗,H.W.(HenryWadsworthLongfellow,1807-188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歌大都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见解,以及对生命和时间的认识

学习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内容包括翻译语料库没有译文,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摘要】语料库辅助(Corpus-assisted)翻译研究始于英国学者MonaBaker,近些年我国相关学者应用这一新范式对翻译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基于

学习

中式菜单的英文翻译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式菜单的英文翻译,内容包括菜单英文翻译大全,中式菜单英文翻译障碍。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许多菜名反映着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这也给菜单的英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学习

论电影字幕的翻译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阅读(2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带有字幕的影视作品能够让观众更快地获取信息,同时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作品。本文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电影字幕的特点及翻译策略,旨在为字幕翻译提供参考。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特点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