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语用环境的演变及汉字音、形、义的分化,在汉字使用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非常普遍。下面就教学中发现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及形近字容易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及规范进行探讨。
一、同音字
汉字中的很大一部分,它们的读音相同,形旁相似或相近,学生在初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读错、认错,出现同音混淆。如:“晦”和“诲”,“坐”和“座”,“即”与“既”等字,同音异形,在口语表达时,听不出错误,但是动手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出错。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地预防同音混淆呢?
(一)充分了解这类汉字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用字。例如“坐”和“座”两个字,学生在作业时经常把“座位”写为“坐位”;“坐下”写成“座下”。有老师认为两组词都正确,因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座”的解释义项明确说“‘座’同‘坐’,表座位。如:座次;满座;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座。”但通过研究发现,“坐”最早指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是一种止息的方式,表停坐,由此引申为“处在、在某处”或因犯法而被治罪的“连坐、反坐”。而从“广”从“坐”的“座”字,古本用“坐”表示,后分化字义,加“广”字头作“座”,其中的“广”字头表房屋,意为停坐之处,“坐”兼表音。因而“座”指停坐之处,后由此引申指“星座、承托物体的底座”等。
弄清了两个字的区别之后,教师便可设计相应的语境,如对某一位学生说:“请你坐在第二排的一号座位上”,待学生坐好后,再让另外的学生把刚才自己说的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辨别这两个字的不同,且加深了他们对这两个字的印象,从而减少错误情况的出现。
(二)认真分辨同音字,弄懂某些汉字的特殊用法和某些词语、成语的典故来源,帮助学生识字用字。例如:“州”和“洲”,它们都可以作为地域名称。其中“洲”与“水”有关,因而全世界七大洲和水中陆地通常都用“洲”;而后者“州”则是对行***区域的划分名称,像“贵州”、“杭州”等。一些学生对成语、典故的来源不甚清楚,张冠李戴的现象也较为严重。比如:把“汗流浃背”错写为“汗流夹背”;“黯然失色”错为“暗然失色”;“按部就班”错为“按步就班”等。对于这一类特殊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环境,找出分辨的方法。
二、多音多义字
汉字有时一个字有几个读音,并且其在不同的语境又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学生在读用时往往会有错字别字现象出现。
(一)从词性入手。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例如:“参”字,作动词时,音“cān”,如参加、参与;作名词时,音“shēn”,如:人参、海参;作形容词时读“cēn”,如参差不齐。“笼”字,作名词时读“lóng”,如:笼子、鸟笼、牢笼;作动词时读“lǒng”,如:笼络、笼括、笼统、笼罩。“畜”字,作名词时,音“chù”,如:畜力、家畜、牲畜、幼畜;作动词时读“xù”,如:畜产、畜养、畜牧等。
(二)从词义入手。例如:“鲜”字,表示“新鲜,鲜美,鱼虾等水产食物”义时,读作“xiān”,如鲜花、鲜果、鲜艳等;表示“稀少”义时,读作“xiǎn”,如鲜见、鲜为人知、寡廉鲜耻。“载”字,表示“记载、年限”义时,读“zǎi”,如一年半载、千载难逢、三年五载、刊载、转载;表“装载、充满”义或用作姓氏时,读“zài”,如载客、怨声载道等。“杆”字,它有“gān”和“gǎn”两个读音,表示物品细长一点儿的读gān ,如旗杆、电杆;表示物品粗短一点儿的就读gǎn ,如笔杆、秤杆。
(三)结合语境分析
大部分多音字,既可作书面语用,也可作口语用,且读音不同。所以,结合语境对其进行分析,即是注意这类字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区别,以读准字音。
如“杉”字,在书面语中读作“shān”,组成词组有紫杉、水杉、银杉等;在口语中读“shā”,如杉木、杉篙。“给”字,表示口语场合,当作单音词用时,读“gěi”;表示书面语场合时,音“jǐ”,形式为复合词或成语,如补给、供给。“澄”字,口语音为“dèng”,一般单用,如:“把水澄清了”。书面语音为“chéng”,一般用在复音词中,如:澄清。
三、形近字
由于汉字在形体、结构、笔画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又有很大的局限,所以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常会有大量的错别字现象出现。一是因字的偏旁混淆不清而造成错误,常见的有“拔”和“拨”,“赢”与“羸”,“辩”与“ 辨”等。二是因字形、笔画相似造成的错误。如“兔”与“免”,“徙”与“徒”,“梁”与“粱”等。我们应有意识地从汉字的形体、结构、笔画几方面进行辨别。
(一)从相关的构字规律对形近字加以分析,比较异同,集中识字。
(二)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效辨别形近字。例如“赢”和“羸”两个字,部件多,笔画多。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将两个字的部件分别有序地以各种方式和颜色直观的展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让他们记住了字形和书写的顺序。
(三)运用本义分析法。例如,与“戎”、“戒”字形相似的“戍”字。“戍”是个会意字,其左下方是变了形的“人”字,右下方是“戈”字,表示戍守的意思,本义就是守卫。了解了“戍”的本义,就不会将“戍守边疆”写成“戎守边疆”了。
错别字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及我国语言文字的纯洁。规范错别字,除了教师自身要提高素养、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之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龙秀.谈识字[J],云南:大理学院学报,1995,(02).
[2]现代汉语词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2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错别字现象及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