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代讲”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读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学字学词学句,在读中感悟语言魅力,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志。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 以读代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话给予语文教学很大启示:只要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包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多读固然可取,但如果“不会读”,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以趣为着力点,唤起读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朗读意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稳定,很多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诱因引导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也是如此,尤其是对朗读缺乏兴趣的学生。针对这一特点,我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配上特定画面,不仅可以更好地烘托朗读气氛,而且可以牵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如朗读《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我选取了轻音乐配合学生朗读。许多学生读后说,他们好像身临其境,兴味盎然,获得了美的享受。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选用恰当的音乐往往胜于教师枯燥的分析。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使他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从而热爱朗读。
二、朗读层次递进,读有所得所悟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合理的阅读方法。阅读要体现层次性,体现循序渐进的精神。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阶段,不管教师怎样设计导语,采用何种形式读书,都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通读课文,感知文中信息。这一环节是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读书目标与要求,进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初步探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动地迈向最近发展区。教师必须保证通读课文的全员性与完整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遇到难读或不懂的地方,可引导学生停一停,想一想或者回过来再读一读,力争使每位学生都有自读自悟的时间和机会。
2.再读课文,读通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同桌学生互相朗读课文,然后互相纠正读音。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不出声地阅读,就不能发现读错字音。读通读顺文章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词句的品味和感悟。
3.精读课文,品读悟情。
品读阶段,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具备了向新目标行进的要求与能力,教师必须强调的是“细读悟文”,包含两层要求:一悟思想内容;二悟表现形式。即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并透过内容,有所感悟,包括对一些道理或思想的感悟及表达方法等的领悟,充分体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思想内容的人文性的内在统一。
这一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这些“对话”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品读,发展学生的语感。
三、根据具体情况,朗读形式多样
为了让学生能“以读悟文,以读悟情”,教师要敢于放手,做到“有扶有放”“有错就纠”。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朗读形式。为了让学生在获得文章整体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少,***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因此,教师的范读有必要。
另外,要根据不同的教材,设计领读、轮流读、默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当教材中出现长句子、结构复杂或内容难读的片段,我就采用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可选几个人让他们一个接一个,每人一句或一段地轮流读;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划出段落层次或关键词句,则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并做记号;为了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具体选择何种朗读方法,要精心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决定。
总之,“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多读”让学生迎刃而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特别是精彩段落、关键词语,学生在“读”中深知、熟诵,“如出己之口”,这样不仅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口语与书面语的距离,而且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搞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