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红色年代的集体回望

在这场历时经年的运动中,千百万人大迁移,或回乡、或插队、或支边,曾改变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轨迹,涉及亿万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形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回望知青岁月,这个时代的人们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那段历史、看待那个年代上千万年轻人的选择?

很多年以后,山东知青许树基常常会想起那个日子,一趟破旧的绿皮火车,载着他和数百名“战友”,从济南出发,驶往遥远而又神秘的青藏高原。正是十七八岁年纪的他们,还完全不知道这样的远行意味着什么。干事创业的理想和实现自我的激昂里,笑声很快掩过了离别的抽泣。一代人的青春,就这样被绑上了时代的列车。

坠入时代的洪流

年逾花甲,人难免怀旧。作为济南波罗峪景区的负责人,许树基当初看中这个地方,就与自己的经历息息相关。

位于波罗峪的“知青村”,是济南市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知青点”,几栋满身岁月划痕的石头房子坐落在半山腰。锄头、石磨、具有浓郁***色彩的黑板报,时代的痕迹清晰地记录着一代人曾经在此的生活。“立志山区扎根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柴门上的对联依稀可见,记录着1968年十几名济南青年的青春抉择。当年,这十几名青年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来此下乡插队。栽树、种地、护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苦中作乐乐此不疲。

每次来到这里,许树基都会想起曾经同为知青的自己。

就在十几名济南青年来到波罗峪的3年前,1965年的秋天,年仅18岁的许树基第一次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奔向一个遥远而又未知的地方——青海生产建设兵团。

“说实话,那时候我并不认同青年人只有‘上山下乡’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弹指间,40多年过去,虽然早已释然于那段特殊的岁月,但许树基并不讳言自己当初的困惑。

生于1947年的许树基,从小家境贫寒。及至他初中毕业的1964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席卷开来,但在毕业前的主题班会上,许树基仍然倔强地表示:“如果考不上学,我更想到工厂做一名学徒工,因为我们家生活太困难了。”

这样的表达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人一旦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注定难以抉择完全遵从自己内心的道路。在稍后进行的中考中,原本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的许树基意外落榜。从居委会借来了一辆地排车,这个年方十七的小伙子,拉沙子、运石头,开始了打零工的生活。

1965年,又是一个秋天,青海生产建设兵团来山东招工的消息传来,许树基再次被建议报名。考虑到建设兵团的“半部队化”编制管理,这个在过去的一年间尝尽生活酸楚的小伙子,决定去碰一碰运气。

青海格尔木,就这样一步一步烙进许树基的生命年轮。

一代人的梦想

事实上,早在许树基作出这一抉择之前,在山东,就有一个知青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这时候,这位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知青明星,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回乡知青,正式步入共青团山东省委的领导岗位,这位知青名叫徐建春。

每一个时代,似乎从来都不匮乏与今天并无二致的“明星效应”。现在,徐建春早已从山东省人大***会副主任的职位上卸任,而她的形象,伴随一张叫做《给点烟的人》的经典照片,始终被人们记忆。

生于山东莱州的徐建春,1951年高小毕业。是继续上学还是回乡务农?作为当时的知识青年,徐建春在第一次人生抉择面前就面临着巨大的困惑。一家三代只有爷爷一人劳动的拮据现实,让徐建春不得不放弃到外面就业的打算。

在故乡莱州的土地上,那年16岁的徐建春,带领乡亲们建起了第一个生产互助小组。“我当上了互助组长,也考上了济南市公安学校……接学员的汽车开到了村里,但最后我还是决定留下来。”60年后再回首,对于那段岁月的故事,徐建春依旧历历在目。“互助组获得了丰产,群众把我们的互助组当成了榜样,把我当成了学习的模范。”

徐建春在贫瘠的农村土地里,不断寻求着一个高小毕业生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当我见到时,我又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做梦也想不到高小毕业不久的一个农村孩子能见到,惭愧的是自己过去不安心农业生产。我这才真正体验到:没有比劳动更光荣的了!”

在一份口述实录里,徐建春回忆那一段岁月,多次表示“最难忘的就是见到伟大领袖”。而这样最难忘的时刻,在她的青春岁月里曾经连续出现了12次。

“每个时代的‘成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色彩,比如衡量标准和实现途径等,很多时候都截然不同。”研究山东知青史多年的作家卞奎也认同,“在注重***治生活的当时,以徐建春为代表的知青明星,实现了最高理想,成为一代人的榜样,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一代人的抉择。”

梦想照进现实

回忆当年的知青岁月,现在早已成长为一名成功商人的许树基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混得还不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适应能力很强。

他说:“其实,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这样,如果一味抱怨环境不好、氛围不公、人浮于事,那么,注定一事无成。”

虽然当初很不情愿地登上了西行的列车,但在火车上的三天三夜里,许树基已经展露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那个业余生活贫乏的岁月里,会吹拉弹唱的人,一向被人们捧为明星。家住大观园附近的许树基,从小就在那里听快书,尤善模仿。当一个爱好曲艺的小学同学在火车上发现了他,当即邀他出任捧哏,表演相声。

笑声很快压过了车厢角落里隐隐的抽泣,列车抵达西宁,许树基和同学二人已经成为知青中的名人。随即,作为山东知青的代表,在西宁举行的欢迎知青晚会上,二人受邀登台献艺。

许树基回忆,从山东平原到青藏高原,建设兵团的艰苦环境不难想象。但当时,是人才,大都格外受重视,就跟今天各单位选拔人才一样。卞奎1966年从青岛前往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因为拉得一手具有专业水准的小提琴,几乎没有下过农业生产连队,就被选拔进了宣传队。

许树基也曾担任宣传员,但在机务连,他很快在拖拉机驾驶和维修方面展现出才华,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生产能手。“有一段时间,连队一个中专毕业的排长,老想自己开拖拉机,让我去干别的。”许树基说,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会闹情绪,但他没有。“冬天往地里挑肥料,我一天挑六七十趟,全连队都没有比过我的。后来,这个排长又找我谈话,主动承认是他对我有偏见,对我的安排是不妥的,重新让我开拖拉机。”

从履带拖拉机到轮式拖拉机,许树基开过的拖拉机几乎可以排列成为拖拉机的“进化史”。在被裹挟的人生选择中,许树基相信,自己的选择是主动的。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当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上山下乡”的知青自然也是如此。原山东省知青办主任孙丹华说,到农村插队的知青,各方面的状况都要比去兵团的知青更困难。

1975年,孙丹华带领知青在泗水插队锻炼,一年后返回济南,担任山东省知青办主任。正是在担任知青办主任期间,孙丹华开始接触到知青对不公的种种声讨,并积极思考如何保护知青的问题。

这时候,“上山下乡”实际已经进入末期,很多知青开始陆续返城或参加招工。但一些问题经过了10年的积郁也开始发酵,比如村支书借招工、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等迫害知青的事件开始曝光。

“当时,经常有一些知青到知青办反映情况。”孙丹华说,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及时向山东省委作了汇报,最终促成了几起恶性案件的从严、从快、从重解决。

当时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让一些知青常常无端陷入被批斗的旋涡。许树基也曾挨过批斗,他记得,很多时候,“根本没有人干活儿,都去参加运动了”。

转眼间,这些当初还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成了很多知青一辈子的回忆,许树基与爱人正是在兵团结的婚。“也不存在谁追谁,开始都是一帮知青说‘我看你和谁不错,快去谈谈吧’。起初不当真,但大家都那么说,我就真去找她拉了拉,‘同意吧?’一听同意,就这么定了。”许树基说,那时候的感情都比较单纯,而婚姻生活的到来,也让生活不再那么单调。两个人的结合有时候比想象的更简单。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策的推出,历经长久的期盼与煎熬的知青,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即将过去的时候,等来了安置回城的春风。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并不是每一段姻缘的结合都是甜蜜与幸福的。

当爱恨已成往事

当***治氛围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日渐淡去,当年那些年少轻狂的知青,已渐渐步入暮年。

已经65岁了,许树基越发追忆那些遗落在青藏高原的“青春”。“从那里离开的时候,我们好多人都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但一些年过去了,回去看看的愿望却越发强烈。”1998年、2000年,许树基两次回到格尔木,而现在,“又想回去了”。

下乡,返城。如果不是隔着时代的河流,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当他们选择返城时,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了。

知青杨春明1970年参加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在下乡期间表现突出,当选为中共十大代表。1976年11月,杨春明担任利津县委副书记。但就在这时候,战友们陆续返城了。感到前所未有孤独的杨春明,“再也无法压抑重返故乡与家人长期厮守的强烈愿望”,毅然向组织提出不当县委副书记,按照知青返城***策回济南。次年3月,他终于重获“济南籍”。

然而,“原以为回到济南照样可以干***,可是,从那以后,无论我再怎么能干,再怎么来补救,也没能重现当年的那些辉煌”。

时代的转变注定使人无法始终停留在一种维度上,孙丹华笃信,“上山下乡”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并不适合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去肆意打量。事实上,它和那个时代一起,属于一代人的记忆。它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其实和今天的种种一样,都有着时代的必然。

许树基渴望留下这一个时代的背影。守着一处保留完好的“知青村”,在济南南郊那个叫做波罗峪的地方,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起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

1981年,许树基携妻带子返回家乡。走的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回来时,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岁月的蹉跎中他一下子就想起了《红旗谱》中朱老忠30年后回家乡的情形,各种物是人非。

一个少不更事的年纪,倏然就过去了。所幸的是,“我们失去过许多,但没有全部失去……”同样是回忆那一段岁月,曾在日照插队的知青尹凤鸣说:“我们与共和国一起走向成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知青岁月:红色年代的集体回望

学习

食“乌饭”锁谈

阅读(19)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我国苏、浙、皖、赣、鄂、湘等地区有吃乌饭的习俗,尤以江南为最。每年这天,各地大街小巷卖乌饭的担摊比比皆是。旧时2、3个铜板的乌饭,置于干净的湿白布上一摊,热气腾腾,放上白糖,白布一卷,再用荷叶包裹,喷香扑鼻,别具风味。

学习

南纬八度的热带风情那些日子,我们在巴厘岛

阅读(36)

2012年,龙年伊始,《金色年代》与她的读者们一起共同度过了在巴厘岛难忘的日子……乌布――最具巴厘风情的地方美丽的巴厘岛,绿树婆娑,步移景异,而其中最具当地风情的地方,非乌布莫属。据悉,乌布的古意是“药”的意思,因为乌布的强普罕(Campuhan)

学习

NST结果对胎儿出生评分的影响

阅读(3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6.78摘要目的:探讨分析NST结果对胎儿出生评分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集产科门诊接受定期检查的孕妇120例,从孕妇孕周36周起每周进行NST检测直到临产。对反应较差或一次性无反应者进行吸氧和

学习

丁字桥也有春天?

阅读(36)

一丁字桥小学,正如她的校名,是武汉一所不起眼的小学校,不仅是小学,而且是一个规模才几百号人的小校,这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家庭背景,几乎都是农民工子弟。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学校,正如很少有人知道丁字桥这个地名,即使是当地人也不明

学习

提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集体凝聚力

阅读(34)

班集体凝聚力的好坏,关系到这个班集体管理的成功与否。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必须通过加强班集体的自身建设、鼓舞学生士气等系列活动来实现。关键词:凝聚力闪光点良性循环士气班集体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大小,关系到班级整体的好坏。凝聚力强的

学习

年味儿 祁智/文杨力

阅读(33)

1.西来镇的年味儿越来越浓,路过西来车站的长途车也多起来了。车在西来镇停一下,让到站的旅客下车,没到站的也下来休息一下。好多在外工作的人都回家了。2.更能显示年味儿的,要数写春联了。熊老师是镇上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

学习

公序良俗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29)

内容提要:公序良俗作为对合同自由的一种限制是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个人利益服从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对构筑现代社会文明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实践上对这一问题都重视得非常不够。本文首先阐释了公序良俗

学习

腾讯的文娱帝国

阅读(29)

腾讯,又是腾讯!继今年5月9日,腾讯对国内著名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之后,腾讯在文娱领域再出大手笔。10月22日,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文化中国)连同其附属公司宣布,同意有条件收购中国娱乐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的股本

学习

中国最年老的北漂:女儿给我的爱与众不同

阅读(29)

今年74岁的彭玉被誉为荧屏上的“第一母亲”,从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中人见人爱的牛大妈,到家庭温情电视连续剧《浪漫的事》中的女一号,彭玉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多部影视剧中塑造了多个性情迥异的母亲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鲜为人知的是

学习

浅析甘肃武威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差异

阅读(33)

武威方言属于西北次方言,武威方言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与普通话有差异,差异最大的地方表现在语音上。将武威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中的具体差异以及与普通话发音的不同之处,以期为武威

学习

浅谈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内容包括北京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百强,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意义。当今时代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转型升级”成了民营企业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意识到科技创新才能让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于是

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代讲”

阅读(3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体现“以读代讲”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读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

学习

试论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论对大学生性教育的启示

阅读(40)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被视为探索人的心灵奥秘以至社会发展动力的灵丹妙药,至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深具影响。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是性本能。他认为性的升华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

学习

网游不大众《激战2》配置要求可不低

阅读(20)

随着《魔兽世界》渐显老态,众多欧美流行网游开始杀入国内。《激战2》便是一款欧美很流行的网游,但配置要求却不低。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游戏仍然偏向A卡,七八百元的R7260X才能满足流畅需求,但千元级的GTX750反倒表现更差。处理器选购:还是i3最具

学习

提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集体凝聚力

阅读(34)

班集体凝聚力的好坏,关系到这个班集体管理的成功与否。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必须通过加强班集体的自身建设、鼓舞学生士气等系列活动来实现。关键词:凝聚力闪光点良性循环士气班集体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大小,关系到班级整体的好坏。凝聚力强的

学习

论王安忆知青小说与基督教《圣经》元素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论王安忆知青小说与基督教《圣经》元素,内容包括王安忆关于知青的作品,王安忆忆五河知青生活。王安忆是新时期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创作成绩颇丰,创作题材也遍布多种领域。知青小说创作是王安忆创作的重要领域。她的知青小说

学习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维系客户要靠集体智慧

阅读(31)

在维系客户时,不能把它建立在一个人身上,只有在各个层次和客户都建立了稳固的关系,才可能长期与客户合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集体作战,而不能靠某个人的能力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维系客户要靠集体智慧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郑新安(供《I

学习

后知青时代的断想

阅读(24)

丁帆曾在《知青小说新走向》一文中对知青题材的写作评述道:它是被绑缚在伤痕文学的祭坛上,用悲剧的手法抒尽了一代知青的苦难和悲情;而后,他又被凌驾于英雄主义的战车上,以悲壮的美学情调净化和深化了那一段苦难的历程。诚如丁帆所言,在那个历

学习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

阅读(31)

年逾花甲的李琳芝是湖南知青网的管理人之一,也是湖南知青网的创建者之一(其他三位是彭凯琪、郑抗生、张建夫),知青们都亲切地叫她李姐。在生活中她是大家的李姐,网络中她也是大家的李姐。李琳芝是湖南的第一批老知青,1964年被下放到湖南江永

学习

浅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内容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问题探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概念。摘要进入新世纪,中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体制也不断地快速转轨,人口、资源、环境等发展条件以及思想文化不

学习

知青张致远

阅读(34)

张致远,1952年生于成都。18岁时,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他来到川南(现重庆市)的南江县插队当了知青,20岁时“嫁”给了31岁有四个孩子的寡妇胡秀云。19岁照顾遗孀和孩子1970年,张致远到南江竹岭公社大湾大队3小队插队的时

学习

集体土地住宅拆迁的评估

阅读(85)

本文为您介绍集体土地住宅拆迁的评估,内容包括集体土地建筑物的拆迁评估方法,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怎么评估。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住宅拆迁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集体土地住宅拆迁评估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