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我国苏、浙、皖、赣、鄂、湘等地区有吃乌饭的习俗,尤以江南为最。每年这天,各地大街小巷卖乌饭的担摊比比皆是。旧时2、3个铜板的乌饭,置于干净的湿白布上一摊,热气腾腾,放上白糖,白布一卷,再用荷叶包裹,喷香扑鼻,别具风味。
乌饭即黑糯米饭,又名青精饭,是用青精树叶染制而成,有种特殊的清香味。据本草典籍记载,青精树又名南烛树、乌饭树、黑板树、牛筋旱莲草、染菽、康菊紫、苞越桔等,为杜鹃花科常绿灌木,高1~3 m,干、叶、根均有医疗作用,祖国大陆与台湾均盛产。现代医学证明,青精树叶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泻等功能。乌饭的制作在现代简易多了,用捶碎、揉烂的青精嫩叶浸水泡3小时,而后用纱布过滤,再把淘净的糯米倒进青精汁水中浸泡4~5小时,然后将滤水糯米入笼蒸透即成。黑色深浅主要在于青精汁水的浓度。过去苏南溧水、栗阳一带的人家不仅有吃乌饭习俗,还有用乌饭酿酒的习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饮其酒后曾夸道:“酒色黑,其味甘鲜,口不能言其妙。”往日溧水人家凡生女孩时,必造乌饭酒一坛,要保存到女孩长大出嫁之日才开饮。此时酒已蒸发仅剩半瓮,质如春胶,芳香四溢。
其实食乌饭的风俗早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在《赠李白》诗中有云:“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荤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亦有梁米游,方期拾瑶草。”唐代陆龟蒙亦在《润卿遗青精饭》诗中曰:“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自哭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云端。”当时青精饭的制法在唐人陈藏器《本草拾遗十种》中有记载:“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莹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这表明古代制乌饭很复杂,也是人们长途旅行的一种美食。这种“九浸九蒸九曝”的乌饭食法,直到民国初年仍在苏南一带流行。
自五代至宋代,乌饭已有多种做法,如宋代苏颂曾载曰:“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用南烛木叶2.5 kg,燥者1.5 kg亦可,杂茎皮煮取汁,极令清冷,以馊米,米释炊之,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假令4~5月中做,可用5 kg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此未只以水渍1~2宿,不必用汤。洒而炊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洒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一燥辄以青汁溲令氵邑氵邑。每日可二升,勿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今茅山道士亦做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文中还介绍了一年四季采用青精树的方法,并说明最迟从宋代开始道士就制乌饭了。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书中亦载有乌饭的制法和多种食法,并指出:“仙方又有青精石饭,按《本草》用青石指三斛,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为丸,如李大,白汤送服一二丸,可不饥……”这是群谷修道练功者服食的青精石饭仙方。由此看来,乌米饭本是古代一种食疗健身食品,素还被古人誉为“仙家服食”。
关于乌饭的起源,在古代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说。最早据说与佛教有关,所以乌饭又名阿弥饭。在《神隐》书中曾有这样记载:西域有神,名佛,佛主日黑黍饭祀之;传至中国,佛家与道家皆相仿效。乌饭由此而传开。又据说四月初八是佛诞生之日,佛家制乌饭供佛,供后将乌饭散发给弟子食之,以消灾灭病,故名阿弥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道:乌米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燕都游览志》亦云:“四月八日,梵寺食乌饭。”明末屈大均还有“社日家家南烛饭,青精遗法在苏罗”的诗句。清林兰痴亦诗曰:“青精益气道家风,供佛而今馈节同。习尚更关闺阁事,数枚鸡子黑参红。”这些都清楚说明,乌饭起源与佛、道家有关,并列为佛家四月初八的食品。而在民间关于乌饭来历流传最广的,则是来自神话《宝莲灯劈山救母》的故事。仙女三圣母(青提夫人)因思凡下嫁而触犯了天律,被玉帝关进阿鼻地狱,压在华山之下,终日挨饿。儿子目莲每日送饭到狱门都被看门鬼抢吃了,目莲便找到青精叶将米浸黑,看山鬼不敢吃了。青提夫人不仅靠乌饭维持了生命,还生津复元。人们为纪念目莲孝母精神,便形成吃乌饭的食俗。
在杭州一带,人们传说乌饭的产生与孙膑、庞涓有关。战国时期庞涓设计陷害孙膑,把他关入猪舍,不给饭吃,并派心腹监视。老狱卒同情孙膑,从四月初八那天开始,设法用乌饭叶煮糯米,捍成一个黑团子冒充猪食和猪粪,孙膑装疯吞食活了下来,最后雪耻而击败了庞涓。人们为纪念孙膑,所以浙江一带一直留传下来四月初八吃乌饭的习俗。在浙江宁海一带,人们则传说乌饭是纪念牛的生日。据说开天辟地后,凡间种的丝瓜藤一直长到天宫,人们常攀藤上天游玩,玉帝得知后大怒,一面命托塔天王斩断瓜藤,把天宫升到九霄云外,一面又命天牛星取来百草籽洒往人间,人间成了草的世间,庄稼凋零,百姓遭殃。天牛星闻知感到内疚,就在四月初八那天背起天犁降临人间,一边大口吃青草,一边用天梨翻耕。当地上长出庄稼后惊动了玉帝,就惩罚天牛星永留人间,过吃草耕地的生活。人们为感激天牛,便将四月初八定为天牛日,并在这天让牛休息,人与牛都吃一顿乌米饭,以示纪念。
在江淮、浙江、赣的黎川县及湘西侗族地区,民间还有寒食节(清明)食乌饭的风俗。清乾隆时赵予敏辑《本草纲目拾遗》“南天竹”条中曰:“天圣愈云: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说明清明食乌饭的习俗远有所承。而以南京为中的江南一带四月初八不仅争食乌饭,还要赶庙会,有浴佛,祀平安,热闹非凡;有的人家还购买鳖、龟等放生。所以清朝曾明文规定:“四月初八不宰牲、不审刑案。”顺从民意,怡乐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