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从学生周边事物着手,引导学生对自然进行探索,从而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以保证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热情。本文将以科学课程教学为例,对该课程生活元素挖掘与利用方式方法展开全面论述,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小学生科学学科综合素养水平。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生;课前预习;生活元素
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教学中有着诸多生活元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对这些元素进行科学挖掘与运用,便能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科学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出他们对该学科学习的意愿,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今后长期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定基础。
1课前预习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进行了解,使其能够通过预习找到自己对于本科学习中的薄弱点,使其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讲,进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学习助益较大[1]。老师在进行该环节教学任务布置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完成课程的预习。以江苏凤凰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纸》一课的预习为例。在进行本课的预习任务布置时,老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对古代造纸技术以及四大发明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利用其中包含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去找到生活中的“纸”,不限种类与颜色,并使他们说出这些纸的用途,像钱币、卫生纸以及火车票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纸,从而使他们能够对纸这一概念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要让小学生在预习时与其他学生形成实验小组,使其能够在课前对纸的边缘进行观察,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对各类的不同方向抗拉性以及吸水性等内容进行明确。这一实验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便于小学生在课前进行操作,且这种课前预习方式,也是对课程内教学内容的一种提前性完成,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节约课程实验时间,使老师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进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的进一步实验,也会加深学生对于纸张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保证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兴趣以及参与热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2教材内容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小学科学课程使用的教材版本也在不断优化之中,整体教材内容编排更加理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以及探究性,并且加入了大量生活元素,更加便于老师对教材内容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因此老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也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运用,使科学教学能够与生活元素有效结合在一起,构建生活化理念教学模式。由于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相对较为薄弱,所以老师在对生活元素进行运用时,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教学[2]。例如在进行《果实和种子》一课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果实以及种子的***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从而带入本课课程教学。同时笔者按照小学生的语言习惯特点,对种子的生长过程以及果实的获得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放大镜来对解剖后的种子内部结构进行观察,通过实验使他们能够对种子构造、传播方式以及萌芽条件等内容进行初步掌握。此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上的引导,使他们认识到植物也是拥有生命的,也应是被保护的,从而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意识。
3教学情境生活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创建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师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直观性了解与认知,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模拟环境中对知识点进行学习,效果自然较为理想。因此,老师还应对生活元素进行挖掘,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出相应的生活教学情境,以便帮助学生对科学知识点进行学习。例如在讲解《七色光》一课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中营造出模拟彩虹,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彩虹有多少种颜色吗?”,在得到答案之后要继续提问“你们想要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彩虹吗?”,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热情,引入后续教学;其次,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棱镜,使学生自己通过对三棱镜的运用来制作出彩虹,从而使学生明确白光到三棱镜之后会发生“色散”,进而形成七色光;再次,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其他相关方式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彩虹,以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点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强化的目的,使他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对日光色散与合成等知识点进行掌握;最后,笔者对本次教学情景的开展进行了点评,对表现优异以及态度积极的学生进行了表扬与肯定,并对光色散、角度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了再次总结。
4教学活动生活元素挖掘与利用
科学课程动手能力较强,在教材编排中也拥有着大量的实践课程以及实验课程,老师在教学中应利用这一点,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拓展,同时也能增加教学活动趣味性,可以达到理想的活动开展效果[3]。例如在进行《做酸奶》一课的教学活动时,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喝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嘛”,进而引出本次的教学活动;其次要学生就酸奶制作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不要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点评,而是应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本次实验,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酸奶的制作方式;要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酸奶发酵必须要运用***酸菌,从而使学生对***酸菌产生兴趣,并在兴趣的驱使下和老师一起对细菌相关知识点进行探索,进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细菌防护方式,使他们能够远离细菌威胁,保证体魄健康。
5结束语
对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进行挖掘与运用,真正实现了科学向自然生活的回归,整体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极为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能够使学生主动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与研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科学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使科学课程的价值能够得到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04:68.
[2]公绪凯.浅议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6,08:31.
[3]郝成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65.
作者:李新印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老大房九年一贯制学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