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埃累思·罗塞尔是瑞士罗塞思州医科大学的学生。这一天,1956年7月25日,是他寒窗苦读的最后一天。明媚的阳光使他放弃了上完最后一堂课的打算。他选择了游泳池。
然而祸从天降。正在悠闲自在地畅游的埃累思突然感觉自己后背仿佛被一辆疾驰的卡车重重地撞了一下,旋即失去了知觉。事后他才知道,这“卡车”竟是一个从10英尺高的跳板上跳下的男孩。这男孩的冲力如此之大,使埃累思被人从池底救上来后已呈脊柱断折,四肢瘫痪。甚至在进行了手术后,齐腰以下仍处于瘫痪状态,成了一个活一天就要让人护理一天的“废人”。
埃累思在州立医院***了一年。这一年中最初的那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感忧郁的时候。每天,他都期待着奇迹的出现,使他能够站起来,并且实现他当一名神经科医师的夙愿。但一次次的失望所带来的打击使他几乎绝望:他差一点就认定这一辈子就算完了。
濒临绝望常常使人意外地获得勇气和信心。终于有一天,他重新拿起了他的医学书,心中再度萌发当医生的念头。随后的几个月,他一心一意扑在功课上,完全忘记了残疾带给他的烦恼和痛苦。考试那天,他就在床上笔试,然后教授们到他病榻前对他进行口试。埃累思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在20个人的班上名列第二。
现在埃累思是合格的大夫了,但他无法从业,他得首先使自己身体复原。他是躺在担架上由私人飞机送到法国坊登勒博欧医院去进行康复***的。医院的马克·莫利医生不仅使埃累思放弃了对奇迹的等待,使他能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还帮助他进行锻炼以提高他的自理能力。也正是这位莫利医生,在埃累思即将出院的那一天,帮助指点了他未来的道路。埃累思不仅有了创办康复中心的设想,还由此开始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回国后,埃累思决意要成为瘫痪***方面的专家。为此,他又先后去英国和法国学习一切与康复医学有关的知识。此后又在苏黎世大学医院的一家诊所进行了一年的矫正***实习。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不仅使他后来成了一家瘫痪诊疗所的负责人,也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一位名叫贝蒂·安德森的丹麦女医生。这时候,埃累思在神经手术和泌尿学这两个专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除了不能施行手术外,其它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已达到了相当水平。
埃累思对自己却从不感到满足。他曾到美国去学习,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脊柱损伤***康复中心。后来他又在苏黎士攻读了一年内科学。业务的精进逐渐使这位“轮椅上的大夫”的名声广为人知。当1963年瑞士第一家瘫痪病人康复中心建成时,埃累思接受邀请,成了该中心的领导。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埃累思领导该中心工作的9年里,他和康复中心皆名闻遐迩。该中心在医学研究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包括用脊髓X线雾相诊断脊骨损伤,以及在95%的病人中施用多种疗法以恢复其膀胱功能等。意义更为重大的是,瘫痪病人不再是被禁锢在与世隔绝的医院里的“废人”,他们被扶起来,坐进轮椅,经过锻炼使其能回家并参加工作。不言而喻,从埃累思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典范。他能干的事,他们为什么不能?
在此期间,埃累思还常到世界各地去讲学,并曾受聘于国外的康复机构。1984年埃累思来到了日内瓦,又一项邀请在等待着他:他的第一个雇主——苏黎世大学医院的诊疗所要建造一所康复中心,这样他再一次被推上了领导位置,虽然这意味着每周他必须长距离往返于工作地点和他在日内瓦的家之间。新的康复中心要到1990年才能交付使用,但埃累思早已对其未来的发展激动不已了,因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心将是“验证我所学一切有关脊柱损伤的知识的用武之地”。
现在埃累思是该诊所的咨询顾问,每日得驾驶着有手控装置和无线电话的汽车两次往返日内瓦和苏黎世之间。不久前,一位搭车的人和他谈到他的事业时问他,在那个命运攸关的日子,要是他没有去游泳而去听课的话。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后悔过吗?
埃累思是这样回答的:“说我毫不后悔未免太言过其实。但我得承认,我经历过的生活,比起双腿健全,只做做神经手术更富有情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