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酒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酒种。历史上,黄酒名品数不胜数,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迄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作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而精心酿造成的发酵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绍兴加饭酒、福建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广东珍珠红酒、山东即墨老酒等。但是被中国酿酒界公认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最受欢迎的、最具中国特色的,首推绍兴酒。
历史与黄酒
绍兴酒起源于何时已很难查考,目前只能靠文物考古进行推断,初步认为位于余姚河姆渡文化和杭州良渚文化中间的绍兴,酒的起源应与之同步,其证据是河姆渡文化出土大量的粮食(水稻)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这样推测绍兴酒应起源于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左丘明所作,书中记载有越王勾践为了报吴王夫差之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为增加国家人口、补充兵力和劳力,采用一系列奖励生育的***策和措施,内中有“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即生儿子,奖励二壶酒,一条狗;生女儿,奖励二壶酒,一头猪。以酒奖励生育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作为国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国君,听从国君;二作为对产妇的一种保健用品,帮助催奶和恢复产妇的体能,有利于优育。因此,以黄酒作为产妇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吕氏春秋・顺民篇》又载:“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就是说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越城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迎流共饮,于是士气大振。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而这条河就是现在绍兴市南的投醪河(宋本《会稽志》)。由此可见,2500多年前的越人已将酒融入***治经济活动中,绍兴酒至少有2500多年历史的说法,就是从以上两部《春秋》中来的。
从有文献记载的春秋时期开始,经过了一千多年,到南北朝时,绍兴地方所产的酒,已由越王勾践时的浊醪演变成为“山阴甜酒”。清人梁章矩在《浪迹三谈》中认为后来的绍兴酒就是从这种“山阴甜酒”开始的,并说:“彼时即名为甜酒,其醇美可知。”绍兴酒正式定名始于宋代,并开始大量输入皇宫。明清时期,是绍兴酒发展的第一高峰,不光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而且产量高,确立了中国黄酒之冠的地位。当时绍兴生产的酒就直呼绍兴,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越酒行天下”,即是当时盛况的最好的写照。
健康与黄酒
绍兴黄酒是一种健康的酒。从酿造时间上看,一般地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酒酿,大雪前后开始酿酒,到次年立春结束。长达80多天的发酵时间是绍兴黄酒不同于其他黄酒的特色所在,而正式投放市场一般是在三年后,酒越陈,越香,味越厚。
从酿造的流程来看,需要经过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等多道程序,绍兴黄酒的制酒手艺主要靠口头传授,制作也多为人工手酿,因此不同品牌的黄酒又有各自的秘方,流程更加复杂。
从黄酒的原料来看,除了精白度高的糯米外,还有就是“为酿酒而生”的鉴湖水。大凡酿酒用水,必须水体清洁,不受污染,否则酿成的酒会浑浊无光,称为失色,如有杂质,酒味就不纯正而有异味。同时对水的硬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水质过硬不利于发酵,硬度太低,又会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涩味。鉴湖水即有上述的一些特点,用它来酿酒,自然酒色澄澈,酒香馥郁,酒味甘新。鉴湖的优良水质,形成了绍兴黄酒的独特品质,“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离开了鉴湖水也就酿不成绍兴黄酒了。清人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就曾说过:“盖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宜地则不能为良,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酿制,而水既不同,味即远逊。”
绍兴黄酒的分类很多,按工艺、色彩、酒精、含糖、酸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元红(状元红)、加饭(花雕)、善酿(以存储1~3年的元红酒代水酿成的双套酒)、香雪(以陈年糟烧代水用淋饭法酿制而成,也是一种双套酒)四大品种。如果单纯根据糖份含量则可以分为干型黄酒、半干型黄酒、半甜型黄酒、甜型黄酒四类,也正好对应以上四个名品。其它分类方式繁多,如按原料的不同、产地的不同、颜色的不同、米饭冷却方式不同、酿酒酒曲种类不同等,不再赘述。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绍兴黄酒不一样的营养价值。经科学验证,绍兴黄酒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但无法自身合成的氨基酸,这是绍兴黄酒有别于其它任何一种酒类的营养成分。饮用黄酒,对健康十分有利,据邓榕在《我的父亲***》首发式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讲到,***在85岁那年遵医嘱戒烟后,每天要喝一杯绍兴酒。无怪乎称绍兴黄酒是“健康之酒”、“养生之酒”。绍兴黄酒在医药方面的用途也很广,在中医处方中,常用黄酒来浸泡、炒煮、蒸炙各种药材,借以提高药效,因此,黄酒是调制各种中成药(丸散膏丹)的重要辅助剂。绍兴酒的药补方法很多,如浸黑枣、胡桃仁,不仅补血活血,且能健脾健胃,是老幼皆宜的冬令补品。浸泡龙眼肉、荔枝干肉,于心血不足,夜寝不安者甚有功效。
名人与黄酒
从古至今的名人雅士,不管是生长在绍兴,还是慕名而来绍兴的,一旦品尝过真正的黄酒佳酿,立刻就会对绍兴黄酒产生深厚的感情,甚至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何以绍兴黄酒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那得从它独特的色香味说起。
人的魅力在于人格,正如酒的魅力在于酒格,独特的色、香、味就是绍兴黄酒的酒格所在。色,绍兴黄酒主要呈琥珀色,即橙色,透明澄澈,纯洁可爱,使人赏心悦目。香,绍兴黄酒有诱人的馥郁芳香。凡是名酒,都重芳香,绍兴酒所独具的馥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味,绍兴黄酒的味更是由酸、甜、苦、辛、鲜、涩6种味组成,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绍兴酒的酒体。
如此充裕的味,加上如此美好的色和香,就形成了绍兴酒不同寻常的“格”,一种引人入胜的,十分独特的风格,难怪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辞章大家、历史伟人为之倾倒,为之叹服,对之赞不绝口,更为其赋予一个又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佳名,女儿红,状元红,花雕,善酿……。绍兴黄酒给予名人们不同寻常的意境体会,名人们赋予绍兴黄酒新的文化意蕴,黄酒与名人、名人与黄酒之间才能产生一段又一段佳话。从古至今,悠然道来。魏晋之际,作为人口大郡的会稽名士云集,风气所及,酿酒饮酒之风大盛,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曲水流觞”的盛会,乘着酒兴写下了千古珍品《兰亭集序》,可以说是绍兴酒史中熠熠生辉的一页。他儿子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也可以说是绍兴酒史中的一段佳话。到了唐宋时期,山清水秀的绍兴更是许多著名诗人如贺知章、宋之问、李白、杜甫、崔颖、孟浩然、刘长卿、白居易、元稹等等的向往之所,他们或为绍兴人,或在绍兴做过官,或慕名来游,都和绍兴酒有过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陆游慨叹“城中酒垆千百家,倾家酿酒三千石”。明代的徐渭(字文长)在《兰亭次韵》诗中描述绍兴是“春来无处不酒家”。清代是绍兴黄酒最辉煌的时期,全国流行,康熙朝修的《会稽县志》有“越酒行天下”之说。品酒之人对其的评价更是超群拔萃,乾隆年间著名诗人吴寿昌有《东浦酒》五律一首,盛赞东浦酒:“郡号黄封擅,流行遍域中,地迁方不验,市倍榷逾充。”用现在流行的话说,那时绍兴东浦酒就已经是国家免检产品了。更有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今绍兴酒通行海内,可谓酒之正宗,……至酒之通行,则实无他酒足以相抗。”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绍兴黄酒的饮食文化、品酒艺术更是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鲁迅的诸多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乡》、《祝福》等,无不以酒写人写事,或以人以事写酒,使鲁迅的作品中时时飘出绍酒的醇香,把人带到二十年代那个特定的氛围里――沽半斤老酒,热一热,抓一把茴香豆,叉几串臭豆腐,闻一下,香气扑鼻,喝一口,暖彻心扉,那是一种何样的心情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