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几时开始,从大清早离家上班后,我们就甭想再中途折回来做顿午饭了――谁也没有时间。
记忆里一家人的午餐变成了全社会人的午餐,陪你吃午饭的也从家人变成了同事和朋友。午餐的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带饭、单“超”、外卖、AA或者干脆饿着。而每一种就餐方式背后,也都藏着一群人的故事,藏着这群人的生活状态。
午餐不再只是填饱肚子,它已经成为职场人必修的社交文化。要修炼午餐文化,先从午餐众生的吃相里,找找经验。
带饭族:自得其乐的“孤独者”
///人群特征
男女不限,年龄不限,这是午餐众生里最好自由发挥的一类人群,年龄呈现两极化分布。
低龄化特征:他们可能是初入社会不久的年轻男女(当然女性偏多),一类与父母合住,因家中长期开火做饭,他们便坐收渔翁之利,安心带着父母制作的便当上班。一类“动手能力”较强,看着偶像剧成长起来的时髦男女,将为对方“做便当”当做是表达爱意的方式,即使是前天晚上吃剩的剩饭,也要将其包装得有滋有味。
高龄化特征:多为进入职场多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已婚人士。因为职业性质患下了“职业病”,无法长期在外吃饭,并且因为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认为自己做的饭更卫生,食用也更方便,故采取带饭的方式就餐。
///午饭时间特写
早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带饭族”们却不紧不慢地继续看着电脑,喝着水。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去凑午饭高峰期的热闹,只要愿意,在1到2个小时的午饭时间里,他们可以随时开饭就餐。
相比同事的躁动,“带饭族”自始至终都是安静的,或许会跟着在QQ群里打闹,却也平静地继续做着该做的事情。虽然不时也会有同事友善地问:“带饭没有?没带一起吃哦。”但TA总会回应一句:“带了嘛,都习惯带饭咯!”然后又默默地低头做事。待办公室开始空起来,带饭族们便相继来到微波炉前,排队等待热饭热菜。遇到同一个部门的同事,端着饭盒便聊了起来,遇到不同部门的人,就安静地排队。
长形的办公桌上,陆续坐下几名食客,相熟的同事小声地谈着话,或者互相夹对方的菜来吃。落单的人要么埋头大吃(多为男性),要么就开始了一心二用(多为女性),一手拿筷子,另一只手却没有闲着,给朋友拨个电话,或者找本杂志来翻。磨蹭着细嚼慢咽地吃完午饭,洗好饭盒,嚼着口香糖四处晃晃,然后便坐回电脑前开始午间的娱乐,或者抱着靠枕睡午觉。
当办公室再一次嘈杂起来,“带饭族”们便伸着懒腰醒来,因为,下午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女食主心声
吃饭在我家从来都是大事,无论早中晚餐,都是一家人需要正点准时参加的,做公务员的爸爸和做医生的妈妈,现在都保持这样的习惯。虽然我从读高中开始就没在家吃过一次午饭了――但还是经常吃妈妈做的盒饭!读大学好不容易疯狂了4年,一毕业,一工作,得,又还原了。
因为妈妈是医生的缘故,对营养和健康的要求非常高,我现在带的午饭都是她早上起床做好的,非常辛苦。当然,带饭上班也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自然得就好像:手机没电了你就得插上充电器一样。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就是什么异类,有什么不同了,并且,我们单位的“带饭族”也并不少。当大部分同事选择外出吃午饭,我们“带饭族”也可以聚在一起吃,大家一样聊得很开心。而就算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边吃饭边刷微博,照样很欢乐嘛。
因为习惯了带饭,我曾经很多次拒绝过同事的午饭邀约。但我不并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群,要和同事沟通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非得成为“饭友”,并且我觉得朋友和同事的确还是有区别的,看你的心态了。
///社交宝典
1、带饭上班的确是一种常见的午餐方式,但当“午餐社交”成为一种社交文化,“带饭族”们也需要掌握一些小心机。对,你并不是不合群,但你需要看起来“更合群”。
2、带饭上班是一种正常、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妥。所以,一旦你决心做一个勤快的带饭族,就不要扭扭捏捏,不要偷偷摸摸,说通俗点:爽快点!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有资格评论你的正常生活方式。
3、你也许不相信,很多“带饭族”甚至是单位里受人羡慕的人,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父母或者另一半亲手制心便当的待遇,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带饭族”那般的“勤快”。所以,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好手艺。在特别的日子或节日里,带着拿手好菜或者应景小吃(如鸡蛋饼、饺子)等食物大方地与同事们分享。据说,越来越多的白领加入了“带饭族”行列,原因之一就是受带饭同事的怂恿和诱惑。
4、珍惜你的“饭友”,他们也许与你不是一个部门,平时不会有太多接触。但每天中午,你们却默契地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记得给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因为保不准TA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好朋友。
新来者:融不进小团体的恐慌
///人群特征
最大的特征自然是“新”, 包括初来乍到的职场新人,或者刚刚跳槽的新人。他们大多性格内向而单纯,在职场上没有什么心机,将工作成绩当作证明自己能力的标杆,但却忽略了“人格魅力”才是交到朋友的最大法宝。
///午饭时间特写
不做第一个,就做最后一个,这是大多数“新来者”的午餐就餐宝典。刚到午餐时间,就见他们接着电话往外走,一边走一边重复着:“好的,我马上下来,你等我一会。”实际上,这场午餐也许真的是与朋友共度,但更多的时候,或许自始至终都是TA的“独角戏”而已。一个人扒饭时,最怕遇到大规模的人流袭击,最怕某位同事不经意地拍拍自己的肩膀,抑或意味深长地看自己一眼。每次吃午饭,都像在“打游击”一般,既累,又恐慌。
那就做最后一个人吧,装作很忙的样子拼命打字,即使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还是等到大部队出发后才挪开座位。坐电梯看到一拨拨“午饭团”,落单的自己只有尴尬地站进电梯最里面。走出大楼,看到人群往东,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往西而行。
也曾想过加入同事的拼饭队伍,却总怕对方不喜欢自己,怕自己融不进大队伍的八卦话题,甚至还在疑虑:初来乍到的我是不是该请同事吃一顿饭?那吃什么呢?价格怎么控制?对方要AA怎么办?想着想着,也就把这事拖了下来,依然一个人默默地饿着肚子,一个人默默地找空旷的角落吃饭,一个人继续抓破脑袋陷入“落单”的恐慌。
///女食主心声
我的同事几乎都比我大,男性居多,女人们都化着精致的妆,走起路来高跟鞋踢踢踏踏的,我甚至还不敢主动和他们说话,更别提一起吃饭了!
我是6月6日入职的,几乎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中午都“拖”着不去吃饭,有同事问我就说自己还不饿。那哪儿是不饿啊,就是觉得别扭,怕自己融不进那个圈子。但不吃又不行,只得一直拖到午餐时间快结束时才匆匆往外跑。在牛市口上班的我甚至选择走到双桥子去吃饭,而不是就近的海椒市,因为我怕遇到被我拒绝的同事啊,如果遇到,那就太尴尬了。
然而,就在上周五,一名过生日的姐姐主动“抓”住了我,非常真诚地邀请我参加她中午举行的生日宴。“这条街最好吃的串串,不吃真的很可惜哟!”中午下班,姐姐拉着我就往外走,完全不给我拒绝的机会,我只得尴尬地去了。
幸亏有这么个姐姐,幸亏我去了!那顿饭是我上班以来吃得最开心的一次午餐。我终于明白:之前的担心和恐慌有多么的幼稚。新入职场谁都会有恐慌,但其实你恐慌的午餐方式可能恰恰是化解“恐慌”最好的方式,关键在于,你敢不敢跨出那第一步。
说真的,我很感谢向我伸出手的姐姐。
///社交宝典
1、无论是工作还是生存,只要你是社会人,就无法忽略社交礼仪。所以,为什么不把吃午饭看作一种交际方式,当作你新工作的第一个目标呢?大方地加入这个团队,通过和大家吃午饭,让大家接受你,认识你,了解你。与此同时,你和他们在午饭中的交谈,也在不停地交换信息,不断地丰富、提升和展现着自己。
2、人从来不可能无缘无故排斥另一个人,除非你威胁到TA的利益。不要让你的恐慌将你压迫成一个孤僻的“落单者”,当同事发来善意的邀请,大方地接受,而不是拒绝。如果你终日躲在“午饭恐惧症”下,一个人自怨自怜,最终只会导致同事对你的孤立,这样的工作,快乐吗?
3、在团队合作的今天,你和同事们一起工作、沟通和交流的时间,会远远多过一起吃饭的时间。连吃个饭都不敢,还谈什么合作?
4、热情大方,是最好的邀请函。
TIPS:
午餐社交,海外新潮
GrubWith.us
去哪里吃饭?如何结识新朋友?周末去做什么?……这几乎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名曰GrubWith.us(grubwith.us)的网站于2011年上线,其主要作用就是解决 “谁来和你一起午餐?”的问题,网站在推广社交文化的餐饮服务的同时,还融入了团购的内容,让用户在饭桌中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网络。
GrubWith.us网站由硅谷知名创业孵化机构Y-Combinator投资,很有饭桌文化的意味。网站每天会寻找城市里一些好的、有品位和质量的餐饮场所,然后征集参与者,犹如团购一样,用户去购买位置,最后一起聚餐、结交朋友。
这样看来,GrubWith.us网站很有团购网站的性质,每天出售1个或几个聚餐,然后又融入陌生人社交的概念,在国外还是很受欢迎的。该网站自推出以来,每个聚餐几乎都预定满了。这种模式,也已经开始运用到国内。
LetsLunch
5月6日,创意性极强的创业项目LetsLunch,在美国创业天堂硅谷上线,将社交网络以及人脉的拓展从网络和活动延展到了餐桌。创办人利用LinkedIn [一家面向商业客户的社交网络(SNS)服务网站]这个商务信息平台来拉帮结伙促成陌生人间的会餐。于是 LetsLunch 就成了 LinkedIn 生态圈中的一员,并已经得到了硅谷人士的好评。
LetsLunch 的流程和玩法非常简单:首先,用社交账户登录。然后,告诉 LetsLunch 你什么时候有空。之后,LetsLunch 帮你安排午餐。LetsLunch 会安排地址相近、身份相近 (共有 10 级别) 的会员共进午餐 ,并邀请他们在午餐后给彼此评分。为了让评分更有效力,网站还制定了一些有趣的规则:评分是匿名的; 你可以随时改变评分; 任何经常给对方打 0 分和 10 分的同学均不计算在内。上线仅仅1个多月,已经有数位重量级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作为 VIP 出现在LetsLunch 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午餐。
落单者:职位带来的距离感
///人群特征
这类人群通常事业有成,在职场中处于“领导”位置。在员工和下属面前既要树立威严,又想拉近距离。他们往往饭局颇多,无论中午还是晚上都鏖战在“酒桌”之上,但一旦落闲,如何解决午饭,也是个考验他们的问题。毕竟,职位高低必定会带来距离感。
///午饭时间特写
“小李,告诉我下午的工作安排,我中午有个饭局。”挂掉内线座机,便开始拨通手机,“王总,12点在XX酒楼,还记得吧?准时到哟。”再次挂掉电话,整理了衣襟和仪容,望了望透明玻璃外还在工作的员工,便信步走了出去――这是一次正常的商务午餐。
然而更多的时候,身居高处的领导们却感受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有12点整办公室门铃准时响起,然后一个人坐在硕大的办公室里,吃着下属准备的品质盒饭的。有看着员工们三五成群外出“觅食”,然后只能独自一人开着车,找家品质餐厅用餐的。有走上街头想找家路边摊吃牛肉面,却发现员工们正乐呵呵地吃着面打闹,只得默默转身离开的。甚至,还有干脆在办公桌前看文件到下午两三点,再往嘴里塞两片面包,午饭下午茶一起解决的。
而无论是上述的哪种午餐方式,这样的人,都是落单的。
///女食主心声
吃午饭啊,这确实是个难题。有很多人会以为,广告公司多活跃的气氛啊,老总和员工肯定打成一片,吃个饭多简单的事情――你错了。在活跃的气氛里掌握抓与放的度,这就是这顿午餐的难点。
如果你平时工作里就不是一个大大咧咧的老总,员工其实是惧怕你突然心血来潮地加入午饭大队的,我就遭遇了这么一次。某个中午看他们讨论得那么兴奋,我就一挥手加入了午饭团。但那顿饭看似风轻云淡,实则暗流涌动。我明显感受到了员工们的拘谨,场面多次冷场,大家都在为话题而找话题。到了买单的时候,甚至还在互相递眼色,哈哈,真是难为了他们。
即使我有这个心思,但工作性质也不允许我长期和他们一起吃午饭。那么干脆就减少这样的机会吧。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现在都是吃过午饭才到公司。其实你是个怎样的老板或者上司,不会因为你与员工、下属吃几顿饭就改变。而既然做到了这个位置,你就得接受可能落单的现实。在如今的职场,高低职位之间的距离,真的没有那么容易靠几顿饭、几句话就拉近的。
///社交宝典
如果你是领导:
1、如果你真的决定和员工打成一片,自愿加入“午饭团”,第一要记得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员工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第二记得要一视同仁,不要总是和相同几名员工过于亲近。
2、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从以下两位老板的行为中,吸取如何与员工相处中的经验:女老板A,在自家的公司办了食堂,每天亲自下厨给员工做饭;男老板B,带头在自己创办的IT公司内吃零食,在午休时间玩游戏。这两位老板都成了广受员工爱戴的好饭友和好朋友,其秘诀不是作秀,而是够真诚。
3、最好不要单独约一名异性同事进餐。
4、不要因员工偶尔拒绝你的午餐邀约就患得患失,神经兮兮,疑神疑鬼,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私事儿,不是么?
5、不要把饭桌变成办公桌,多和员工聊点生活中的趣事,暂时忘了工作吧。
如果你是员工:
1、领导主动邀约吃午餐,请欣然接受。即使你认为主动找你吃饭的领导并不讨人喜欢,但仍然要最大限度说服自己赴约。其实跟领导一起吃午餐,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借此机会跟领导联络感情、建立形象。二是可以进入公司核心内,趁机多了解公司内部事情。
2、不想赴约或者有私事时,艺术性地拒绝领导。千万不要丢出一句简单的:“我不去!”这样直接的拒绝等于“自找死路”。巧妙点好,比如用委婉谦恭的态度表示自己待会儿还有重要的公事等着处理,或早已与重要的朋友或家人约好一起共享午餐时光。此时,这样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
3、很多领导会在午餐时借机套员工的话,以套取“小圈子”的秘密。作为一个聪明的员工,一定要知道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死也不能说,切忌不要在背后随便道人长短。
4、领导和你吃顿饭,就只是单纯吃顿饭,别觉得自己就怎么样了,脚踏实地地好。
小圈子:和谁吃饭?不和谁吃饭?
///人群特征
这是午餐社交群里较为活跃和广泛的一群人,也可以被称为“剂”。他们通常热情大方,好交朋友,有一定的职场经验,懂得较好地处理职场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小圈子”之间通常有三种关系:一是存在紧密的工作联系,比如是同部门的员工或者同一项目组的成员;二是存在紧密的情感联系,比如是私底下交情不错的同事;三是因为特定事件而临时形成的午餐组合。
///午饭时间特写
时针慢慢指向12点,办公室里开始“暗流涌动”。QQ上,群里吆喝吃饭的各种建议不断浮现。
“今天中午吃肥肠鸡的报名了哈,统计完了我就打电话订位子咯。”
“你们去嘛,我们几个要减肥,就整点清淡的,吃点抄手就可以了。”
群里越来越热闹,群外的人也不闲着,有约的美女拿出镜子开始补妆,小伙子走到走廊里默默地点一根“饭前烟”,更多的人则开始心不在焉地开起小差,甚至干脆踱步到“饭友”身边催促其关机就餐。随着打卡机一声音乐响,同事们三三两两地开始出门觅食,把电梯挤得水泄不通。虽也有“午饭团”的成员选择单独就餐,或者加入了另一个圈子,原因无非是和谁谁谁有了小过节,正处于“双方看不过眼”的时期,抑或突然心情不好,要一个人“清淡”一下。但部分“团员”们依旧牢牢抱成团,开心就餐。
聊八卦、八领导、自拍……无论是匆忙的20分钟还是充足的2个小时,一顿午饭早已不是简单的饱腹,而成为大家工作之余放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女食主心声
“我们两个是因为工作相识,然后成为好朋友。因为工作性质一样,几乎天天都在对方眼皮底下窜,大家就叫我们TWINS!”婷婷笑着说:“是,我们两个是‘饭团’的绝对主力。”笑笑快速地补充道。
午饭团形成的原因大同小异,无非是几个同事因为相处时间较多,彼此了解,所以选择共同外出觅食。“工作时间里不好聊天,但午饭的时候什么都谈,时事、热点、八卦、领导、工作等等,想到什么聊什么。”要加入婷婷和笑笑的“小圈子”并不难,“聊得来就行。”但也并不容易――“绝对不欢迎虚伪的人,还有大嘴巴的人!”
而婷婷和笑笑也并非每天午饭时间都腻在一起,毕竟在工作单位里,你需要和不同职位和岗位的人打交道,也需要时不时地改变口味,认识新的朋友。“有的人说饭团就是一个小团体,是,我们当然是。但这个小团体并不一定是固定的,万一我哪天和笑笑吵架了,我才不会和她去吃饭呢!”
“那我拉着你去,咱在饭桌上和好呗!”笑笑赶紧打圆场。
///社交宝典
1、因为各种原因,你的午饭“小圈子”会不停地加入和离开一些人。请记住,职场有自己的动态平衡规律,人也应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失去了熟悉的“餐桌密友”,你也可能会得到另外一个新搭档。
2、午餐对象的变化也体现在人事变动、升迁、离职等方面,餐桌上的人员更替可能意味着同事升迁了,或是得到了更好的机会,但自己却没有。这样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影响到你的心情,要学会排解这种不必要的压力。
3、同事毕竟是同事,午餐上绝不是什么话题都可以说。将话题局限于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兴趣爱好是最安全的,不要顺嘴就把话题拉到职场中个人的是非上。餐桌联盟本质上也是利益的联盟,而在这样的联盟中,应该保持一些职场上应有的警惕。
4、“午饭团”基本上是AA制,但并不会分那么仔细,经常是这顿A请,那顿B请。但最好不要因此“耍手段”,比如轮到自己的时候就招呼大家吃点便宜的。拜托,大家可不笨。对于小圈子来说,午饭吃的是交情,而不是填肚子或者排场。是不是志同道合,是不是一类人,这些只需要一顿饭就可以检验出来。
TIPS
北上广流行社交“拼饭族”
近年,“拼饭”成为SNS网络新的流行词,北上广不少白领在网上组织“拼饭团”,每天应付午饭不再四处“打游击”。
事实上,如何应付午餐一向是令白领头疼的问题。食堂不想去,外卖又不让带进办公室,就只能出去“打游击”。但同事之间“拼饭”每次只能凑几个人,到了餐厅一样要等位,跟“打游击”区别不大。这个时候,专业的拼饭社交网站的出现给了这群有“拼饭”需求的白领们一种新的选择。
可以发起一项“拼饭”号召,也可以加入别人的号召,到了午饭时间便各自在相应地点集合。这样的方式,不但人多,话题也够多,大家吃得开心,聊得也高兴。甚至有的餐厅还会给“拼饭团”额外的优惠。
“拼饭团”的出现,显然与SNS核心价值之一――关注朋友不无关系,而且在网上“拼饭”,形式灵活,联系方便,自然会获得白领青睐。据悉,网上的麦当劳午餐“拼友团”已有近10万人报名参加,其中,北京用户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来自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显示出白领找寻“午餐解决方案”的愿望强烈。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