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台舆论宣传中,如何切实改善两岸关系,塑造一个友善、亲切、尊重台湾、值得台湾信任的大陆形象,是我们对台舆论宣传工作重大和长期的任务。在这个问题上,心态和情感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舆论宣传工作者在舆论宣传中动之以情,使舆论宣传对象的心理上产生强烈震动,受到感染,和舆论宣传者产生感情共鸣。”①台湾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和自然地理环境,在***治、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与祖国大陆差异很大,一些在大陆人民看来是“大是大非”、天经地义的问题,他们却会表现出怀疑甚至对立的态度,表现出独特的心态和情感。
在台湾第一本系统分析台湾族群性格的专著《台湾人论》的自序中,②作者深切地感慨说:“历史的传承原本就是因果相连,偶然常寄存于必然当中。存在于台湾族群性格中的个个层面有其合理之处,本质上并无对错可言;然而族群性格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影响客观上却足以左右台湾未来的命运,这就不得不令人感到警惕。”此处作者还郑重地指出了台湾族群性格对于台湾未来命运的重大影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加上台湾民众心态和情感(大致相当于书中所言的“族群性格”)相对于祖国大陆而言具有显著的独特性,所以对台舆论宣传中心态和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并且对于有关心态和情感因素的舆论宣传策略和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体察“台湾心”、怀有“台湾情”就是我们重视台湾民众独特心态和情感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我们对台舆论宣传的原则要求和重要致效途径。
对台舆论宣传不仅要“说服台湾”,而且要“感动台湾”
当今的受众已经不再盲从“权威”、接受说教,而乐于选择交流,如果谁还总是板起脸来对他们说教,谁就往往会失去受众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大陆同胞应当同情台湾同胞的不幸遭遇,理解他们的复杂心态和情感的根本原因,而不能只是以历史事实进行解释、分清是非就行了。我们不仅要“说服台湾”(说“理”方面的目标),而且要“感动台湾”(动“情”方面的目标)。
台湾民众长期以来形成了深重的“恐惧被出卖的心态”,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就是造成这种心态的重要历史渊源。我们一方面要在道理上说明,割让台湾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它主要应当归罪于日本的侵略野心和清***府的腐败无能,与后来的及今日的中国***府、中国人民无关,不能得出“中国出卖台湾”的结论,并不能说是“中国对台湾绝情背义”。但是,有些事不是靠“讲道理”就能解决的,还必须考虑到“感情”问题。有一位外省籍学者写道:“如果外省人把日本占据台湾的责任推给清廷腐败,不能面对这样的问题与汉人的历史责任,那么本省人又情何以堪?”这个看法是值得我们考虑的。③
厦门的“”曾经把台湾的中小学生领到厦门本地孩子的家里去住,一起吃饭。台湾的中小学生回到台湾以后就说:“厦门不输台湾!”(意思是厦门不比台湾差)他们以前认为大陆非常落后,现在他们看到厦门小朋友家里什么现代化的家庭设施都有,他们的思想观念就改变了。台湾小朋友离开厦门的时候还恋恋不舍地哭了。这样的对台舆论宣传工作才是真正做到人心里去了。我们的对台舆论宣传要向台湾民众展现中华文明的华美和伟大,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台湾青少年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要真正有效说明这样的道理,我们应该以活泼的、力戒说教的文化娱乐产品吸引台湾青少年,做到“润心细无声”。有的台湾青少年说:即使是光荣的传统也要打上当代的烙印才可以传承下去,我们需要有一种能深入家庭、深入大脑的东西,像看过精彩的韩剧一样,让人想去全智贤的故乡。
这方面有一个成功的例子。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曾经在台北举行过两场公益演出,残疾演员们高超的艺术表演、感人的梦想与追求,震撼了现场的广大观众。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刘永泽说:“《我的梦》首次走进台湾,用特殊艺术这种形式表达对祖国宝岛人民的特别问候,这不仅是艺术的交流,更是感情的沟通、心灵的契合。”
对台舆论宣传要适当放柔、放低身段,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台湾
对台舆论宣传我们要适当放低,注意做到刚柔相济,即所谓刚性舆论宣传、柔性舆论宣传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适当加强和有效改善“柔性舆论宣传”。我们对台舆论宣传还要真诚平等,适当放低身段,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台湾,尽量多一些交流、平和、对等,尽量少一些武断和高傲。
我们舆论宣传的语言不要过于严肃和刻板,应该避免激发台湾民众对抗性情绪的语言。通过网络论坛或台湾当地学术文章,我们可以及时搜集、整理一些新颖的、体现两岸真诚平等心态和情感的舆论宣传用语,其中有的可以为我们所吸收、使用、推广。
对台舆论宣传适当放柔、放低身段以及换位思考也意味着我们在对台舆论宣传中要树立服务观念。例如,我们可以设置专门服务台胞的资讯网络,其中包括渔业海洋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市场情况通报,医疗保健和寻医问药等。我们可以增加台湾历史文化名人影视剧的制作,《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沧海百年》等在台湾产生了较大和较好影响的影视剧如果用闽南语播出,对台舆论宣传效果会更好。可适当开设闽南语的新闻和谈话节目。开设此类节目,是考虑到岛内普通民众的语言现实,特别是台湾中南部地区闽南语使用普遍的现实情况。话题可以是台湾普通人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可从两岸征集。这类节目最好都配上字幕播出。
对台舆论宣传要努力改善人际传播,增强人情味和亲和力
我们在对台舆论宣传中应该与台湾民众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改善人际传播,增强舆论宣传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我们有的专家建议,我们大陆有关组织和领导人向台湾民众进行各种问候(例如春节拜年)时如果学说几句闽南话,说一句“我爱台湾”、“天佑台湾”等,可以增强一些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亲切感和好感。台湾***界精英频频来访大陆,大陆方面也应加强私人感情的交往。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多人不怪,我们应该有主动、积极的回应,不仅只有大熊猫回访。有的台湾网民说:“大陆方面应该聘请圣严法师访问北京,感激他为民请命,体现了佛法的慈悲胸怀。我很想知道,(佛法提倡的)‘利益众生’与(中共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可以邀请台湾文学、美术、音乐、摄影、舞蹈等文艺界人士到大陆采风、创作、表演。大陆方面曾经邀请台湾摄影家到四川凉山采风,效果很好,可以看出,原始、人性、民族、传统的东西容易引起台湾民众的兴趣。
我们在对台舆论宣传中设法契合两岸相通、相近的文化传统也是改善人际传播、增强舆论宣传人情味的重要途径。以传统家庭文化交流的舆论宣传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出现了孩子们要求“爸爸回家吃晚饭、妈妈回家做饭”的运动,引起全社会的热烈响应,被视为利己、利家、利社会的亲情活动,牵动了台湾千家万户的心。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舆论宣传媒体,扩大两岸之间传统家庭文化交流的社会影响,例如两岸联合举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专题讲座、“幸福之家”征文或摄影比赛、治家格言古今谈、“孝悌模范青年”选拔与表彰活动、承扬家庭传统习俗礼仪等舆论宣传活动,也可以把大陆每年“感动中国”活动中民间百姓感人事迹、孝义典型宣传、介绍给台湾民众。
对台舆论宣传要重视台湾的“草根文化”心态,充分关注台湾普通百姓的命运
台湾本土文化中显露着对小人物的关怀和更多的人本精神,但它却又容易流于消极悲观。我们在对台舆论宣传中要注重台湾的“草根文化”心态,充分关注台湾普通百姓的命运,关注台湾的平凡人平凡事,增强对台舆论宣传的贴近感。
话剧《茶馆》曾经在台湾演出并获得极大成功,这可以作为我们对台舆论宣传中重视台湾“草根文化”心态的典型范例。话剧《茶馆》里凸显了大量被压迫、被迫害的小人物,让台湾观众感动的正是这些生活中的小人物和他们生活中的那个感动人心的世界。一些台湾学者观看完演出后提出:话剧《茶馆》“从人物出发,挖掘百姓苦闷,这点是最具意义的”,“老舍岂止表现了清末到民国的中国人的命运而已,他也表现了在任何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任何一个社会中大多数小人物的命运”。《茶馆》正是因为“帮助我们正视苦难、反省苦难”才会获得如此长久的观众缘。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敏锐地指出:“这是出‘老北京’风情的戏。老舍是京味胡同戏艺术的集大成者。”被乡愁困扰了好多年的台湾观众来看《茶馆》,很多就是想从中寻找自己梦寐以求的老北京的胡同戏风貌。
2009年1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在会见***林的谈话中讲道:“台湾电影金马奖得奖最多的电影《不能没有你》,描写了本土基层小老百姓的遭遇和面对庞大官僚系统时的无奈与无助。我肯定电影中传递的理念,面对民众,我们必须有同理心,设身处地体会人民的甘苦才能准确了解人民的需求与期待。我还请了一百多位陆委会同仁去电影院看这场电影,大家都深受感动与启发。”这些话实际上充分肯定了电影《不能没有你》对于台湾普通百姓的命运的深切关注,指出其成功关键在于契合了台湾的“草根文化”心态,可以给予我们对台舆论宣传一些启发。
对台舆论宣传要注意整体的平衡性,对台湾的宣传报道要多提建议慎提批评
我们对台舆论宣传要注意整体的平衡性,可是现在大陆的不少民众并不知道台湾到底是什么样,我们的对台舆论宣传有时充满讽刺,对台湾的赞扬太少,总是批评台湾选举的弊案、黑帮、黑金、治安混乱、经济滑坡、“立法院”的肢体冲突等,让台湾人留给大陆人的印象似乎很差。我们其实需要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台湾,我们不能让大陆民众总是觉得台湾就是乱象丛生,例如台湾股市上涨也可以高调报道。有台湾研究专家指出,大陆的某份重要报纸在报道台湾摩托车增多的新闻里,把摩托车增多说成了交通事故增加和利用摩托车抢劫的重要原因。但是想想大陆,现在哪里没有交通事故,哪里没有利用摩托车抢劫。不切实际的报道也许是为了***治目的一时需要,可却误导了不少台湾民众。
《台湾人论》自序中有一段充满深情的话:“我充分了解,当我从历史的背景中指出台湾族群性格中某些容易产生负面作用、陷入挫败的恶性循环的特点时,必然会引起许多人剧烈情绪的反弹,因为一个受难情结深刻的族群迫切需要的是关怀、爱心、体谅和了解,并不是直率的批评,批评只能激起更大的反感与挫折感。”我们的对台舆论宣传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的对台舆论宣传也要充满关怀、爱心、体谅和了解,要从整体上平衡对台舆论宣传,对台湾的宣传报道要多提建议、慎提批评。如果一定要指出对方的错误,最好同时提出对方的一个优点;如果一定要提出不同观点,最好同时列举出一项彼此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这样做,在提出不同意见的同时,并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在道理越辩越明的同时,又越辩越亲了。
注 释:
①邵培仁:《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宣传学和舆论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徐宗懋:《台湾人论》,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年版。
③陈孔立:《台湾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民众的复杂心态》,《台湾研究集刊》,2003(3)。
(作者单位:南京***治学院新闻系)
编校:张红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体察“台湾心”,怀有“台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