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共有19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件奇人趣事。素材来源于清末民初天津卫的民间传说,每一个传奇人物的奇特故事很多人闻所未闻。这些“俗世”中的“奇人”,在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各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打开这本书,你禁不住会笑,会赞赏,会思考。
【精彩片段】
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 (《好嘴杨巴》)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天津人好起外号,一为好叫,二为好记。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玄机――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蓝眼》)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苏七块》)
刷子李专干粉刷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刷子李》)
一天,他忽把两徒弟金三和马四叫到跟前说:“师傅我今年五十六,人间的事看遍了,阴间的事一点也不知道。近来我总琢磨着,这人死后到底嘛样?我今儿有个好主意,我装死,活着出一次殡,我呢,就躲在棺材里,好好开开眼。可我人在棺材里,外边事不能料理,就全交给你们俩了。听着!你们俩王八蛋别心一黑,把我钉死在棺材里!”
(《刘道远活出殡》)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酒婆》)
供稿: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外语学校 郭武松
【作者小传】
冯骥才,著名作家,民间文艺家,著作获奖无数,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摞起来比他还高。他生长于天津,对天津的一切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因此,他写了很多具有“天津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冯骥才注意选取新颖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描写,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主要内容】
作品写的都是“俗世”中的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们中间既有穿一身黑衣干粉刷的“刷子李”,也有只认七个银元不认人的骨折医生苏大夫;既有专会溜须拍马的“死鸟”贺道台,也有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作品语言幽默传神,不拘泥;写法一波三折,极具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联系生活】
《俗世奇人》记录的19个故事看似各自成篇,互不相关,但冯骥才抓住了他们的共同点“奇”,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作者善于讲故事,故事线索清晰,情节一波三折,十分精彩。我们平时写作文,也要“始终盯住故事”,因为好文章最大的看点首先在故事,其次在人物。故事和人物,再外加一点感想,你就学会了冯骥才的写作奥秘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俗世”中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