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近40年。据说他爱上儿童文学创作,是因为有了女儿后,经常给女儿编故事、编儿歌的缘故,那些随口编成的作品变成了文字陆续发表后,让他越来越投身其中。这一说法自然是真实的,但其实,他对于儿童文学的挚爱,是因为始终怀有一种纯粹的激情。他爱孩子,爱未来,爱一种纯而又纯的生活。一段故事、一首歌谣、一篇寓言,就能留驻和传诵美好的一切,就能表达自己心中诗一般的梦想,就能承载生动而朴素的智慧,他认定,没有比这更好的表达方式和文学体裁了。
金志强主攻童话和儿歌,兼及寓言、故事、散文和儿童剧等,可谓全方面播种,大面积收获。早在上世纪80年代,金志强的童话创作已经颇有成绩;80年代以后,金志强的创作热情更为高涨,发表了两千多篇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出版了《怕痒痒的恐龙》《咕噜咕噜摇呀摇》等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入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外读本”等多种选本,曾获多种儿童文学奖,所主编的《中华新童谣》一书还获得了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这些业绩放在儿童文学创作异常活跃的大局面前,或许并不特别耀眼,金志强也常常为自己未能写出具有更大影响的作品而苦恼,然而,金志强毕竟是个身患重病的人。2000年9月,一场重感冒不期而至,病愈之后,金志强不适的身体感觉未除,便再次求医,原来竟是罹患了尿毒症!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一周两至三次的肾透析、大把大把的药丸、可想而知的身心痛苦,一直纠缠着他,已严重折损了他的健康。如今的他,虚弱得连爬楼梯都得借助于栏杆,一步一步硬撑着,耗去十多分钟才能精疲力竭地走上六楼的家……据医生说,像他目前的病情,应该长期住院才对。可他不愿,因为他渴望最大限度地获得正常人的生活。
即使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金志强始终未曾放弃儿童文学创作,至今,他仍担任着杭州市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的主任,为组织相关活动热心地张罗着。只要还有一丝力气,他就喜欢坐在书桌前,在纸上划拉着,一笔一画地写作……金志强常说,他鏖战病魔的武器,不仅有透析、有药物,更有他的文学创作、那颗不竭的童心。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以文学作为自己人生信念的人,尤其是在病魔来袭、生命面临考验之时。就这样,十年来,他每年都有大量作品问世,有不少重要的创作成果正是在这十年中获得的。评论家孙建江说:“饱受病痛折磨和摧残的金志强,竟能凭借超人的毅力,一篇篇地写作着,甚至还可以出专著,他分明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拔河啊!”他的生命状态正如其散文《下雪天》的感觉:在雪后洁白的大地上,一个身穿大红袄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串红红的冰糖葫芦,在欢快地奔跑,在充满期待地迎接新年……红白两色对比强烈,画面单纯却意境深远。近十年来,金志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几乎每天都在与病魔决斗。貌似简单的文字,无疑渗透了他对未来、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2005年年底,由金志强担任主编的《中华新童谣》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于浙江省关工委、团省委等部门的重视,这本书从编选之日起,就被众人关注着。担任主编的他,身体已极为羸弱。由于接受了这个光荣任务,他常常又显得十分激动,每当透析回来,气还没有喘几口,就已翻箱倒箧、整理摘编,不时还给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作家打电话邀稿,忙得不亦乐乎。很多人担心他的身体,婉转地劝他能否推却一些任务,减少工作量,至少配个助手,他却微笑着说:“不要紧的,工作着是美丽的,或许,这是我一生中主编的最后一本书了……”他忍着病痛,在很短的时间里,从上百万字的文稿中,遴选出十多万字的精品童谣。据他所称,每一篇都是“绝对满意的”。书稿编完,他还主动地送到出版社,校样出来后他又忙着一遍遍地校订……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曾经说过:“病人比正常人更接近自己的灵魂。”金志强坚信生命不会简单地逝去,坚信灵魂不灭,因此,他始终抱有乐观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他所说的永远不灭的灵魂,其实是指生生不绝的人间挚爱。他曾在一篇《童话,源于爱的想象力》的创作谈中,转述了安徒生的一段话:“爱和同情――这是每个人心里应该具有的重要感情。”一个冷酷无情、憎恨人生的家伙,注定了是一具丧失灵魂的行尸走肉;而一个终生歌颂爱、传播爱的歌者,他的生命必将与人间挚爱一起,与世长存。金志强说过:“我觉得,给低幼儿童写的童话,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动人的幻想和夸张,更重要的是应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讴歌圣洁晶莹的童心,以此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使他们茁壮成长。这一点,是我创作童话思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