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亭建筑

摘 要: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缩影。本文从亭几千年来的发展变化开始讲起,通过对亭的分类、亭的功能和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系统阐述了亭这一极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揭示了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亭;分类;功能;文化内涵

Abstract:The pavilion is an architectural form that representing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features.It is the epitome of loop-formed Chinese classical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is beginning to talk up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pavilio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fter discussing th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lassification, the pavilion func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ntroduced this one building form of the pavilion that contains Chines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Reveals the rich histo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words:pavilion;classification;function;culture connotation

中***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4-0040-03

1 前言

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2 亭的历史沿革

亭的适应能力很强,遍布我国大江南北。无论它矗立在哪里,总是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令空间环境妩媚,为自然山川增色。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诗:“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千百年来,亭几经变迁,从市亭、邮亭,一直发展到观赏亭,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观临之美”,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观赏自然,体察万象的场所。亭可以使人神与物同游,进入“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壮丽山河中的点睛之笔。

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汉时封功臣还有“亭侯”之爵位。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而且在北魏时期,园林造园之中便已经采用的亭这种建筑形式。到了南朝时,在园林中建亭已经十分普遍了。

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而西苑中的“逍遥亭”更是“四面合成,结构之丽,冠于今古”。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1]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宰相李德裕平泉别业中的“瀑泉亭”、“流杯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中书令苏味道宅中时称巧绝的“三十六柱亭”等等。亭几乎成为了园林非常重要的一种景观建筑,并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形式。可惜的是,唐代的亭,除了湖北黄梅的石构鲁班亭之外,现均已荡然无存,只能从日本法隆寺梦殿(建于740年,相当于唐开元二十八年)等一些亭式建筑中,以及西安法门寺出土的铜亭模型中窥见其风采了。

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 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2]

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最重要的是,这一时期,还相继出现了一些有关的著作,《园冶》、《工程作法》、《营造法源》以及《工段营造录》等书中都有论述亭的篇章,内务府营造司还编整过***文并茂的《各种亭子作法》,从理论上对亭的形式、构造、选址和用料等,加以总结和归纳,并使之规范化,对亭的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亭的分类

亭的建筑造型丰富生动,灵活多样,尽管它只是中国建筑体系中较小的一种建筑类型,但它却是“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其具体的分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3.1按照平面形态来分

亭的平面形态是中国古典建筑平面形式的集锦。它的平面形态,以一般建筑中常见的多种简单的几何形态为最多,如正方形、矩形、圆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十字形、凸形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平面形式,如三角形、五角形、九角形,以及一些变形的几何形,如扁六角、扁八角、圭角形、扇面形、梅花形、海棠形等等。在一些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还经常运用两种以上的几何形态组合起来以增加体量,如方胜、双环、双六角、三叉形等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采用一些不规则的平面形式,以适应地形的需要。

3.2按照屋顶形式来分

亭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荟萃。亭的屋顶,以攒尖顶最为常见,如圆攒尖、方攒尖、三角攒尖、五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和盔顶等等。既有带正脊的屋顶,如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十字脊和顶;也有不带正脊的屋顶,如卷棚顶、元宝脊,以及组合形式的勾连搭、抱厦、重檐和三重檐屋顶等等。另外,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屋顶形式,如在四角攒尖顶的上部做成层层叠起的顶;在四角攒尖顶的下部,中出戗脊,变成八角形的屋顶等等。

3.3按照建筑材料来分

亭的建造,由于选用材料的不同,所以各自带有非常显著的不同特色。

3.3.1 木亭

中国建筑是木结构体系,所以亭也大多是木结构的。木构的亭,以木构架琉璃瓦顶和木构黛瓦顶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前者为皇家建筑和坛庙宗教建筑中所特有,富丽堂皇,色彩浓艳。而后者则是中国古典亭榭的主导,或质朴庄重,或典雅清逸,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古典亭的代表形式。此外,木结构的亭,也有做成片石顶、铁皮顶和灰土顶的,不过一般比较少见,属于较为特殊的形制。

3.3.2石亭

以石建亭,在我国也相当普遍,现存最早的亭,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结构的做法,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明清以后,石亭逐渐摆脱了仿木结构的形式,石材的特性突出了,构造方法也相应地简化,造型质朴、厚重,出檐平短,细部简单。有些石亭,甚至简单到只用四根石柱顶起一个石质的亭盖。这种石块砌筑的亭,简洁古朴,表现了一种坚实、粗狂的风貌。然而,有些石亭,为了追求错彩镂金、精细华丽的效果,仍然以石仿木雕刻斗拱等构件,屋顶用石板做成歇山、方攒尖和六角攒尖等等。

3.3.3砖亭

碑亭往往有厚重的砖墙,如明清陵墓中所用,但它们仍是木结构的亭,砖墙只不过是用以保护梁、柱及碑身,并借以产生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而不起结构承重作用。真正以砖做结构材料的亭,都是采用拱券和叠涩技术建造的。北海团上的玉瓮亭和安徽滁县琅琊山的怡亭,就是全部用砖建造起来的砖亭,与木构亭相比,造型别致,颇具特色。

3.3.4茅亭

茅亭是各类亭的鼻祖,源于现实生活,山间路旁歇息避雨的休息棚、水车棚等,即是茅亭的原形。此类亭多用原木稍事加工成为梁柱,或覆茅草,或盖树皮,一派天然情趣。由于它保留着自然本色,颇具山野林泉之意,所以备受清高风雅之士赏识。

3.3.5竹亭

用竹作亭,唐代已有。诗人孤独即曾作有《卢郎中寻阳竹亭记》:“伐竹为亭,其高,出于林表。”[3]由于竹不耐久,存留时间短,所以遗留下来的竹亭极少。现在的竹亭,多用绑扎辅以钉、铆的方法建造。而有些竹亭,梁柱等结构构建仍用木材外包竹片,以仿竹形。既坚固,又便于维护。

3.3.6铜亭

据《儒林外史》中记载,明代南京中山王府内的瞻园假山上,曾建有铜亭一座,下面还可以燃火取暖,立意新巧。[4]现存铜亭不多,著名的有:泰山的金阙、颐和园中的宝云阁、昆明鸣凤山的金殿,以及五台山的铜亭等等。

3.4按照性质功能来分

亭的性质、功能不尽相同,大概有以下几种:

3.4.1路亭

《释名》:“亭,停也。人所亭集也。”就是指的由驿亭演变而成的路亭。它们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避雨和纳凉。建于村头、街尾的路亭,则是村民耕作之余,下棋、纳凉和谈天的地方,是村民们最喜爱的去处。因此,路亭往往在村镇建筑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一些造型很有特色的路亭还成为了村镇的标志。

3.4.2桥亭

亭与桥的结合,源自何时,不得而知。但桥与建筑物结成一体的情况,至少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较为普遍了。桥上建亭,是为了遮雨防腐,以使木构桥梁延年,后来出于造型的目的,便也在石桥上建亭。桥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建亭于桥头。另一类是建亭于桥上。现在最早的桥亭,是建于宋初的闽南同安太师桥石亭。

3.4.3井亭

井亭出现的很早,是为了防止井水受到污染,保持井里清洁,防滑而设置的。乡村中的井亭比较古朴,结构和构造都很简单。城镇中的井亭较为复杂,皇家宫苑中的井亭,则建造的相当华丽了。

3.4.4钟鼓亭

钟鼓亭是为报时之用,在寺庙中常成对出现。当然,也有一些单独设置的钟亭,如南京的大钟亭和九华山的大钟亭等。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阳渠备有建阳里,里有土台,高三丈,上作二精舍。赵逸云:‘此台是中朝旗亭也。’上有二层楼,悬鼓击之以罢市。有钟一口,撞之闻五十里”。[5]看来后世的钟鼓亭,甚至钟鼓楼或许就是由秦汉时的旗亭演变而来的。从现存的寺庙中钟鼓亭的布局来看,辽金时期的佛寺中的钟鼓亭最有特色。

3.4.5乐亭

乐亭是戏台的前身。由于戏剧的发展,乐亭逐渐不能适应需要了,而被戏台、戏楼等所取代。但从戏台、戏楼等建筑造型中,仍可窥见亭对其形象的影响。宋金时期,南曲、杂剧、院本、诸宫调等相继出现,演出场地也由地面登入舞台。至元代,杂剧大为发展,乐亭遍及各地。

3.4.6祭祀亭

庙宇、道观和祠堂中常设有亭,而位于中轴线上主要殿堂之前的亭,则多为供奉祭品、举行仪式之用。虽名称不一,如献亭、拜亭、香亭、享亭等等,但作用相同,都是属于祭祀之亭。祭祀亭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的亭,如山西晋祠东岳庙的献亭、陕西黄帝陵的祭亭。另一种亭,是与主要殿堂连成一体,屋顶做成勾连搭的形式,或以短廊相接,如山西蒲县东岳庙的献亭、陵川龙岩寺的献亭和广东德庆龙母祖庙的香亭等等。

3.4.7碑亭

碑亭属于庇护亭,有些碑亭则带有纪念意义。庇护亭,是为了保护某些重要的物体而建造的亭。现存最早的碑亭是山东曲阜孔庙中建于金明昌六年的御碑亭。曲阜孔庙中有十三座御碑亭,均是为了保护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的石碑而建。

3.4.8纪念亭

许多亭都带有纪念的性质,或是为了纪念某些著名的历史人物而建,或是为了纪念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建。亭子本身也许并无多大特色,但是如若身临其境,却会令人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3.4.9流杯亭

流杯亭是我国园林中所特有的一种娱乐性建筑,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亭。流杯亦称流觞,《字源》中关于曲水流觞的解释是:“在曲折水流中泛杯而饮,三月三日之酒宴。”是古人举行的一种饮酒赋诗的娱乐活动。以后逐渐演变,由室外到在凿有弯曲回绕水槽的亭内进行,于是流杯亭也就应运而生了。关于流杯亭的最初记载见于唐代,《旧唐书・中宗本论》和《长安志》中都说到:唐长安禁苑中有流杯亭,名“临渭亭”。现存最早的有关于流杯亭的实物,即是建于宋代的河南登封崇福宫的“泛觞亭”遗址。现存的流杯亭,多为明清遗物,全国各地均有,形式和名称也不尽相同,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4 亭的文化内涵

亭在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国建筑和园林景观美学的一种体现,在亭台楼阁四类中名列首位,而且也是各类文学、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诗词、散文和小说中,处处可见到它的存在,以及对它的赞颂。

亭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唐代以前主要是实用功能,如***事、驿站、旅舍和邮递等作用。到了唐代,亭的美学功能兴起,出现了风景亭和园林亭。一些亭的功能分化出去,形成了官邸和驿站。宋以后,亭基本上已没有多少实用功能了,而它的美学功能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功能则很快的凸现出来。亭也因此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6]亭的种类不断增多,亭的造型更加丰富。建亭的目的意义也呈现多样化。由于时代的发展,建亭的技术不断改进,所用的材料越来越好,亭也越造越美。它们或面对青翠群山,或侧临浩荡江湖,或隐于静寂园林,或踞落喧闹市井。它们有的雄壮巍峨,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富丽奢华,有的简朴清雅。与自然风光、村落乡土一一融入,合为一体。亭的这些变化,美学功能的强化,也引来文人骚客的关注。他们登临亭间,或咏叹风光之美不胜收,或吟唱性情之真切感触,或祭吊古今之来去无踪,或感伤时事之变化莫测,通过诗词歌赋,乡调小曲,一一表露出来,一时流派纷呈,名家名篇盛出,形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类题材。当然,也有一些帝王的附庸,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此,亭作为文化、文学的载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而这种亭文化的发展,又推动了亭的发展。[7]历代名家的登临,流览风光,题咏著文,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和名作。这一切又会使后来者充满遐想和品味,从而构成独有的人文景观和风韵。所以,在修建亭中,把名篇佳句或刻至楹联,或录于风墙,使之处处透显出人文气息,凭添了几分雅致,景观与文化融为了一体。

5 结语

亭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产物。从它的形式,从它所构建的意境,甚至是它的材料,无一不是中国古典观念的体现。亭对于中国的意义正是对人的意义,人们构建了种种亭的意境,然后又影响了后辈世世代代的人。这种意境,己经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亭,以它特有的气质,传承了数千年,相信在未来,在新环境的熏陶下,它的生命会继续延续……

参考文献:

[1]覃力.说亭.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刘少宗.说亭.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林焰.意象园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4]陈益.江南古亭.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1.

[5]高明,覃力.中国古亭.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邓众.建筑艺术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7]孙承彬.建筑文化散论.中外建筑,19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中国亭建筑

学习

“名人素材”解读与延伸运用之一:苏轼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名人素材”解读与延伸运用之一:苏轼,内容包括苏轼多维素材解读,苏轼和而不同素材。针对2016年的中考作文素材备考,我们特别策划了由深谙考场作文之道并具有深厚古典文学功底的刘德福老师撰写的“名人素材”系列稿件。此系

学习

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

阅读(28)

摘要: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同学习效果紧密相关,这说明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创造条件

学习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对比技巧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对比技巧,内容包括装在套子里的人心得体会,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总结。作为契诃夫的经典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布尔金向兽医伊凡讲述的别里科夫的人生故事。契诃夫在文中巧妙使用对比

学习

引水式水电站设计分析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引水式水电站设计分析,内容包括引水式水电站设计,径流引水式电站设计保证率。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水电站在电力行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设计、施工质量对于电力企业的生产具有重要

学习

浅析湖北民间舞蹈“撒叶儿嗬”动作风格特点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湖北民间舞蹈“撒叶儿嗬”动作风格特点,内容包括撒叶儿嗬舞蹈动作,2021年春晚撒叶儿嗬完整版。撒叶儿嗬,即跳丧舞,是鄂西土家人一种古老的丧礼习俗上的祭祀性歌舞活动,是恩施州土家族人民用来表达对死者哀悼之情的一种带有

学习

一场离奇的争爱决斗

阅读(53)

她有个男友胡子文,还有个闺蜜王丽晴。“东家眠西家食”自是不行,男友与闺蜜就此上演一出争爱决斗。青春年少,纯美友情变爱情今年20岁的胡子文出生在湖南省株洲市一户普通的工人家庭。2001年9月,他顺利地进入湖南省重点中学――株洲市八中读

学习

振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振动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内容包括振动半主动控制器有哪些,苏州振动半主动控制器价格。在过去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振动控制系统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这种保护系统可以用来降低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建筑的

学习

朗诵科学发声的中部共鸣腔的几点思考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朗诵科学发声的中部共鸣腔的几点思考,内容包括朗诵声音低沉怎么读才有感情,朗诵怎样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摘要】中部共鸣腔是朗诵科学发声的关键点之一,对它的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部共鸣的训练效果。然而不少人对中

学习

巾帼女杰 樊锦诗:敦煌女儿的“敦煌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巾帼女杰 樊锦诗:敦煌女儿的“敦煌梦”,内容包括分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事例,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概括。提起甘肃,很多人会想到敦煌,而提起敦煌,大家自然会想到樊锦诗。她的名字已经成为甘肃的名片,珍藏在很多甘肃人的心里。2014

学习

警惕“慢性拖拉症” 拖住你的人生

阅读(34)

真实案例:小华在一家私企负责文案策划工作,不管要做的文案简单还是复杂,她一定都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埋头苦干”。比如最近她新接到一个项目的策划案任务,交稿期限是一周,由于时间较紧,因此她还专门做好了进度计划。但实际的情况是她一直

学习

给推诿划上休止符

阅读(32)

2014年3月的一天,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文小区。“本来停车位就少,这样一来就更没地儿停车了。”“现在大家都乱停,像什么样子!”…………面对凌乱不堪的小区环境,业主气不打一处来。原来,今年初,入驻超市将小区的50个停车位擅自改造霸占,使得

学习

文化传播视野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传播视野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内容包括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方案,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现状。一千多年陶瓷历史的沉淀赋予了景德镇独特的城市气息,陶瓷文化在瓷都人民心中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留住城

学习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内容包括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完整版。“一生只爱一次的人是肤浅的,他们把那叫做忠贞不渝,我却叫做习惯性懒惰或是缺乏想象力。当爱到了终点,软弱者哭泣,精明者马上去发现一个,聪明

学习

十大新闻人物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十大新闻人物,内容包括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十大新闻人物观点。1王选:“当代毕”的陨落王选给中国留下的,不仅有创新的技术和思想,还有一个国家创新向上的梦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

学习

建筑结构工程论文范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结构工程论文范文,内容包括建筑结构论文发表,建筑结构论文3000字。建筑结构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1.1地下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必须要加强对地基稳固度的重视程度。地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

学习

浅谈内墙抹灰工程施工技术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内墙抹灰工程施工技术,内容包括浅谈抹灰工程施工技术,内墙抹灰8毫米如何施工。内墙抹灰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房屋内部观感质量,墙面抹灰空鼓、裂缝、起砂,是常见的质量通病。通过规范抹灰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从而提高抹灰施

学习

建筑工程担保管理规定

阅读(10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程担保管理规定,内容包括建设工程担保制度文件,建筑工程担保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降低工程风险,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

学习

浅谈外网供热系统的调节与节能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外网供热系统的调节与节能,内容包括浅谈外网供热系统的调节与节能,对供热系统节能潜力的几点分析。外网供热系统是集中供热条件下用于输送和分配载热介质(蒸汽或热水)的管道系统。由于外网供热系统是一个闭路循环系统,为了

学习

浅谈湛江港国外进口水水联运货物港口建设费的征管方法

阅读(34)

海事部门研究了水水联运货物的规律与特性,总结出国外进口水水联运货物港口建设费的征管方法。关键词:港口建设费国外进口水水联运报备核销1.引言国外进口水水联运为国外进口船舶到港的大宗散杂货物卸到港口堆场或罐库,然后通过二程船舶运输

学习

浅谈国企职工培训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国企职工培训,内容包括国企培训费用管理规定,国企员工培训方案。在这几年中,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整个社会管理层人员饱和造成的。随着近十年来我国各类大中专院校的飞速

学习

浅谈中国烹饪文化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国烹饪文化,内容包括烹饪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原点,烹饪专业实训室文化。烹饪,自其诞生那一天起便标志着人类从此最终与动物划清了界限,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用火熟食,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项成果。它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

学习

浅谈对傣族舞蹈的认识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对傣族舞蹈的认识,内容包括傣族舞蹈月亮教学分解动作,傣族舞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傣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重新理解,深入地了解了傣族的民族思想和舞蹈元素,把以前学习过的傣族舞蹈加以深刻化专业化。再加上自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