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爱一次的人是肤浅的,他们把那叫做忠贞不渝,我却叫做习惯性懒惰或是缺乏想象力。当爱到了终点,软弱者哭泣,精明者马上去发现一个,聪明的早就预备了一个。”奥斯卡・王尔德在他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这样描述当时英国青年人的爱情,那是1891年。
用这段话来概述当下中国青年人的爱情,王尔德的论述一点也不过分。这年头爱情的寿命比一次性筷子的还短。根据中国红娘网和浙江理工大学的《2010年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平均恋爱次数是2.3次,平均爱情寿命是9个月,能够坚持四年并熬过毕业分离、艰难择业和“丈母娘考题”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不到5%。
曾经在象牙塔里面的山盟海誓即使跑得过时间,也会最终输给现实。毕业三年五年再不买房,你的爱情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因为此时,决定爱情生命的并不是男女双方,而是丈母娘。因此在中国,最刚性的需求是丈母娘需求。丈母娘从来不买潜力股,她们只买绩优股,她们不管你心有多大,只看你房有多大;她们不管你梦有多高,只问你工资有多高。
女人最愿嫁给哪种职业的男人?
女人最愿意嫁给什么职业的男人?看看吧,这是我们的选择。
2010年12月15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了《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根据该报告显示,40%的女性希望自己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其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老板、医生等。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积蓄才能结婚。在本次调查中,只有0.7%女性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
哪种职业的男人最受女人欢迎,这往往是评判职业好坏和行业前景的风向标。
30年前,女性理想的伴侣是手持一本雪莱或者惠特曼诗册并高声朗诵的文艺男;20年前,女性理想的伴侣是抛弃公职勇敢下海的创业男;10年前,女性理想的伴侣是精通互联网留过洋的海龟男;现如今,这些职业的男人统统都out了,真正受欢迎的还是享受权力和资源垄断福利的公务员和国企男。因为只有不动产才是决定婚姻成败的王道。
公务员和国企男虽说是稀缺品种,但是全国上下还是有6000多万。比这更加稀缺的品种叫做“富二代”。如今,这群“创一代”们在改革开放前后下的蛋,刚进入婚姻市场就遭遇哄抢。
2010年4月11日,广州市妇联首次《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根据该调查结果显示,59.2%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婚姻本是一次投资,家庭是投资后成立的生产组织。选择和谁结合成组织,归根结底的因素是,与谁结合能够优势互补?能够承担最多的风险?能够在最少投入的情况下取得最大产出?在60年前,女性选择农民作为结婚对象,多为规避***治风险。资本家和***学术是要被打倒在地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现如今,身处这样一个通胀时代,女性选择婚姻对象自然是要掂量你和你的职业能否跑过CPI。
社会学家帕森斯说,职业是最重要的分层标准,财富和声望其实都依附于职业。女性选择什么职业的男人作为伴侣直接决定了自己所处的阶层,也间接决定了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在中国这个起点越发不平等、过程坎坷而结果截然不同的非公平竞争社会,一个赚钱多、社会声望不错的职业属于稀缺资源。国企男和公务员自然是女性择偶的首选。
婚姻是家坏公司
从经济学的角度,寻找伴侣这一过程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情侣们在一见钟情的“发电”阶段是很难被意识到的。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找那个“黄金点”,然后一次性兑现,达到边际效益最大。只不过,“黄金点”上的性别差异却常常影响婚姻市场的供求关系,女人的黄金点来得早,男人的来得晚。一个女人在20来岁达到相貌和身材的黄金点,然后逐渐贬值;而男人在30来岁才慢慢升到事业和经验的黄金点,然后迟缓贬值――当然有的男人一辈子都在升值,像传媒大亨默多克,年近古稀还娶俏娇娃。
人们常常讨厌用经济的眼光来看爱情婚姻,因为他们说这样很伤情感,但当人们感到经济像情感一样是维系家庭的重要支柱时,婚姻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公司的经营过程。
从经济学上说,家庭作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至少有以下经济功能:生产功能――你的后代以及两者之间的情感;消费功能――规模效益,两人合买一套房、一张床更划算;风险分担功能――保险公司虽然多,但这个世界最可靠的保险还是你的另一半和你的后代。
社会学家加里・S・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这样分析家庭的经济行为:家庭就像一个企业,既生产用于增加未来收益的“产品”一一繁衍后代、教育子女等,也生产“消费”――衣食住行、休闲保健等,因此,家庭需根据其货币收入与时间这两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做出合理决策。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时代,这些经济功能都必须通过婚姻这家公司来解决。但是如今,市场这个资源配置效率更高的机制已经取代了“家”绝大多数经济功能。繁衍后代可以找代孕公司,发展感情可以找“小三”,即使性需求也可以完全市场化,那就是找或者***。风险分担功能方面,你一生中能够遇到的所有风险都可以找保险公司投保。所以养儿防老已经是个伪命题。
养个儿子比买个房子花费得多,你养育的孩子却不见得会陪在你终老,单从投入与产出模型来分析,婚姻这家公司已经破产。
谁在杀死我们的爱情?
曾经,爱一个人只需翻越七座山去牵她的手;如今,只需花七秒钟就可以爱上一个人。曾经,谈恋爱是要结婚的,丈母娘嫁闺女是不***你房子的;如今,为你生了孩子也是可以不结婚的,嫁闺女主要是看你房子的。曾经,爱是生产力,婚姻是生产关系;如今,爱无力,关系已坏,婚姻里面再也找不到爱。
到底是谁在杀死我们的爱情?
2010年5月20日,百度与江苏卫视联合了《2010年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报告》,该报告显示,近七成网民相信一见钟情,有将近六成网民愿意尝试闪婚。在追求对方时,“当对方明确说不喜欢自己或者没感觉时”,将近九成网友选择放弃。
从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杀死爱情的不是时间,不是婚姻,更不是金钱,而是我们自己。这时代,不是爱情太少,而是爱情太多,多得我们无从选择,多得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多得让我们越来越不懂得坚持,多得我们不愿在一棵树上吊死,这就是我们真实心理。
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也面临爱情衰竭问题。
2010年11月中国民***局公布称,前三季度共有131万对夫妻选择离婚,也就是说每天5000多对夫妻选择离婚,预计2010年总离婚人数将达到170万对,这是中国离婚人数连续第七年递增。在离婚理由一栏,填写最多的理由是,感情破裂。
“他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我都不关心。”这就是爱情死亡的表现。
一方面,经济的***,让绝大部分男女不再依赖家庭,扩大的社交范围以及认知能力更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似乎再无理由、无时间、无空间去爱。爱情本是一种相互依赖,当这种依赖感减少或者不存在的时候,就是爱情寿终正寝的时候。
另一方面,如今房价与物价齐飞,爱情共浮云一色。青年们开始收起自己的热情,不敢全情投入,不敢表达甚至说出自己的爱。他们变得世俗、冷漠甚至绝情。免于伤害或者风险的策略是: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这样分开时候也不至于撕心裂肺,更不会落得人财两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