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摘 要】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作为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见面第一句话便问“吃了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饮食艺术博大精深,灿烂丰富,《论语》中就有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说法,直至今日,依旧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随着历史朝代的发展和传统饮食的风俗中,体会饮食文化作为一门艺术在中国带给我们的无限精神哲学。

【关键词】历史发展;艺术特征;皇家膳食;节日习俗;饮食器具

中国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饮食文化的传播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态,本身具备研究艺术线索的科学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伦理道德观念、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包括饮食审美风尚、文化艺术成就、民族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造就出了中国的烹饪技艺,继而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艺术。从远古时期开始,吃便贯穿人类始终,灿烂丰富的饮食文化不断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

依据历史记载,从黄帝时期开始,中华民族的饮食开始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为集中火力节省燃料,让食物速熟,并且在秦汉时期广泛使用。不久之后,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发明出蒸锅,名为甑。至此,历史上第一次随着烹调方法的不同来设计食具,“蒸谷为饮,烹谷为粥”就是如此。到了周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人类开始以谷物蔬菜为主要食物。而汉代则是中国饮食的丰富时期,这主要归功于汉代中原与西域文化间的交流,比如石榴、芝麻、西瓜、菠菜、葱蒜等果蔬品的不断引进,还有各种烹调手艺。在此尤为一提的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他研究的豆腐工艺能使豆类的营养在人体内得以充分消化,同时可做出多种菜肴形式,可谓物美价廉。在大约1960年,河南密县的汉墓中就发现了大量的大画像石上有关于豆腐作坊的石刻艺术。

一直到明清鼎盛时期,中国的传统饮食工艺可谓又攀高峰,不仅是对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加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极大之变化。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的大辐增加,使得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此外,明代大规模引进马铃薯和甘薯等作物,蔬菜的种植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一度成为人们餐桌前的主要菜肴。人工畜养的禽类也作为肉食的主要来源,著名的“满汉全席”可谓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不但总结并吸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这里不得不提到当时的皇家膳食文化。此时的饮食文化可谓把宫廷饮食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档案史料中获悉,清代皇家膳食有以下特征:首先清代皇帝每天进食两餐,早膳一般在早晨6点至8时左右,晚膳多在正午12点至午后2点。现今来说,晚膳应算是午餐,只是在两次正餐之后,饿了才会各加一顿小吃。二是清宫御膳的构成特色,主要由三种地方风味及菜系组成。首先是满族菜,是皇帝从小吃惯的民族口味,它由各种肉类及野味、粘食饽饽等组成,这些都是皇帝后妃难舍的美食;其次是随着皇室入主中原后,明代宫廷饮食特色从清宫中沿袭下来,膳食逐渐以山东风味为主;到了真正乾隆年间,由于皇帝屡下江南,苏杭菜慢慢受到赏识并逐渐在宫中流行起来。就此三大菜系饮食文化特色在清代皇室间广受喜好。可以说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这些不同历史朝代下的人们,无时无刻在用他们的智慧塑造着一场场新的饮食艺术***。

此外,由于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也是造就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艺术特色之一。古往今来,中国人不管是平日还是请客做东,都是七大盘、碗,一是见证了中国人对饮食的重视,其二是显示了主人的富足与排场。特别每到风俗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做出各自拿手好菜,来招待各家亲戚,每一道菜对于主人来说,不仅是招待宾客远道而来的诚意,更是对家庭、对节日所期待的一种祝福和呈现欢乐的一种形式。由于各地的传统不同,于是代表着各地风俗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中,饮食文化则占据了不可小觑的地位。比如在江苏无锡当地的饮食习俗中,每逢春节时期,年初一的早餐要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吃饭时不能以汤浇饭,也不吃粥,怕出门遇雨。还忌向邻居乞火、汲水,告诫不骂人,不发怒,不讲不吉利的话,祈求全年平安吉祥。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此外,近而形成的另一个风俗就是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此外,说到传统饮食文化,不得不联系到的便是饮食工具。在中国,由于人们都是主要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普遍用筷子来吃饭,不像西方人起于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他们一般使用刀叉。筷子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之道。两跟筷子,就是一阴一阳。在你用筷子的时候,动的那个筷子就为阳,不动的那个就为阴,可见传统烹饪所用的食具十分有意思,如《灰陶釜、灶》,是目前已知发现较早、且完整的炊具,新石器时代的《附加堆纹灰陶鼎》是三足锅,《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屉,下半部盛水,称鬲,中间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以烧烤为主,到了新石器时期,则开始用水煮、气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到了春秋后期,饺子也已出现,随之而来的各种面食、云吞及粉食也纷纷出现。

其次,中国的传统饮食艺术也是比较讲究和谐圆融的。中国人吃饭一定是要用圆桌的,因为圆桌意味着吃饭的时候不分贵贱尊卑。古人认为,进食是人类最放松的时刻,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放松的愉快的心态。这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不要老去催促孩子“你快吃,快吃,快吃”,这样对他将来的生活习惯和脾胃都会有很坏的影响。

中国的饮食文化偏喜社稷,那何谓社稷呢?根据古代记载,“社”是古代的土神,“稷”是古代的谷神。这个意思大概是传统的饮食文化鼓励大家去喝小米粥,而不是去喝牛奶。对于刚刚生完孩子的母亲,最佳的哺育食品一定是小米粥。其原因是牛奶泼在地上可是什么都长不出来,而小米虽然粒很小很小,但是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所以说,中国人非常注重食物的这种生发性。在这里不得不再提到一个现象,古代的中国人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应该是华夏饮食文化艺术所独有的,也是历史人类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不过现今社会,这种意识残留流传到现代的大约只有在过节时进行,中医中药里虽然也有一些,但也从未受到重视。

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现今当代世界文化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可谓不读不知天下之大,那些前人吃出来的经验对我们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快乐哲学,它教我们去吃,去爱,去生活。

【参考文献】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胡自山.中国饮食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3]http://.

[4]http:///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学习

十大新闻人物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十大新闻人物,内容包括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十大新闻人物观点。1王选:“当代毕”的陨落王选给中国留下的,不仅有创新的技术和思想,还有一个国家创新向上的梦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

学习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内容包括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完整版。“一生只爱一次的人是肤浅的,他们把那叫做忠贞不渝,我却叫做习惯性懒惰或是缺乏想象力。当爱到了终点,软弱者哭泣,精明者马上去发现一个,聪明

学习

文化传播视野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传播视野下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内容包括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方案,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现状。一千多年陶瓷历史的沉淀赋予了景德镇独特的城市气息,陶瓷文化在瓷都人民心中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留住城

学习

给推诿划上休止符

阅读(32)

2014年3月的一天,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文小区。“本来停车位就少,这样一来就更没地儿停车了。”“现在大家都乱停,像什么样子!”…………面对凌乱不堪的小区环境,业主气不打一处来。原来,今年初,入驻超市将小区的50个停车位擅自改造霸占,使得

学习

警惕“慢性拖拉症” 拖住你的人生

阅读(34)

真实案例:小华在一家私企负责文案策划工作,不管要做的文案简单还是复杂,她一定都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埋头苦干”。比如最近她新接到一个项目的策划案任务,交稿期限是一周,由于时间较紧,因此她还专门做好了进度计划。但实际的情况是她一直

学习

巾帼女杰 樊锦诗:敦煌女儿的“敦煌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巾帼女杰 樊锦诗:敦煌女儿的“敦煌梦”,内容包括分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事例,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概括。提起甘肃,很多人会想到敦煌,而提起敦煌,大家自然会想到樊锦诗。她的名字已经成为甘肃的名片,珍藏在很多甘肃人的心里。2014

学习

朗诵科学发声的中部共鸣腔的几点思考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朗诵科学发声的中部共鸣腔的几点思考,内容包括朗诵声音低沉怎么读才有感情,朗诵怎样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摘要】中部共鸣腔是朗诵科学发声的关键点之一,对它的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部共鸣的训练效果。然而不少人对中

学习

马尾松\木荷栽培技术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马尾松\木荷栽培技术,内容包括马尾松和木荷是灌木吗,杉荷种植。摘要:针对马尾松、木荷优良种子进行试验,应用高锰酸钾和吲哚丁酸不同溶液浸种,直播造林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试验。应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直播造林的种子,

学习

赣水、赣县得名考

阅读(25)

[摘要]赣水、赣县得名的来源及其得名的先后历来备受学者们的争议,有“赣巨人说”、“章贡合流说”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已有的传统文献进行梳理和论证,同时利用古代地名学的地名命名规律,得出赣水得名先于赣县,且赣县之得名来源于赣水,“赣巨

学习

颂中华儿女作文400字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颂中华儿女作文400字,内容包括优秀的中华儿女作文,赞美中华儿女作文400字。颂中华儿女擎天霹雳是你的灵魂威武不屈你是万物的榜样你久经风霜的磨练把历史推进激昂高歌感叹中华儿女瞬间度过一万年不曾发生,但又发生了的事天塌

学习

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内容包括颛顼这个词出自哪里,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出自哪里。河名探故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指出:“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野是平原的意思。具有广阔的河谷平原,且有人居条件,利于开发农业,惟有安宁河宽谷

学习

怎样降低井下采矿损失与贫化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降低井下采矿损失与贫化,内容包括如何降低矿山损失率与贫化率,各采矿方法贫化损失率标准。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的利用量也在逐步提升,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

学习

寒春风又曲 今日再听松

阅读(30)

13年12月2日,“世界残疾人日”的前夜,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甘柏林和他的学生们民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为纪念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120周年,由吉林艺术学院、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担纲音乐会演奏的是

学习

智能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研究①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研究①,内容包括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论文,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优缺点。防误操作系统是防止电气误操作的必备技术手段,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感和通信技术的发展,防误操作系统随之产生了

学习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试论鲁迅小说中的讽刺艺术,内容包括浅谈鲁迅小说的反讽艺术,试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特色。【摘要】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作家。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小说。鲁迅自己曾经说过,他写小说的目的,是“‘人生’,而且要

学习

坦克库.艺术家档案

阅读(36)

“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拥有功能各异的艺术家工作室,伴随着艺术家的入驻、更新,为这块艺术之地注入新鲜的活力,同时也使持续循环的交流成为可能。罗中立当看到他的《父亲》这幅画时,许多人流下了眼泪,是真实地流下眼泪,是默默地流下眼泪

学习

控制饮食,你真的会吗?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控制饮食,你真的会吗?,内容包括控制饮食的书,瘦人健身真的有必要控制饮食吗。19.6%的受访者一直在控制饮食,56%的受访者有时候会控制饮食,15.9%的受访者已经开始计划着要控制饮食了,然而,你真的会科学合理地控制饮食吗?“早餐要

学习

“高原红”叫响的艺术

阅读(37)

“高原红,美丽的高原红,煮了又煮的酥油茶还是当年那样浓……”一曲曲动听的藏族歌曲从九寨沟飞出,容中尔甲、“高原红”女子组合等一批艺术人才也相继成为全国知名歌手。整整12个年头!印象九寨・高原红艺术团董事长汪斌颇多感慨。1993年他

学习

《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析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小雅·采薇》艺术美之探析,内容包括诗经采薇中的艺术特色,赏析诗经小雅采薇的艺术特色。【摘要】《小雅·采薇》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征役诗,后代文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本文着重从戍边征夫的形象美、富于变化的结构

学习

谈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谈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内容包括艺术品金融化的重点,文化艺术品金融化。艺术品金融化的历史借鉴及其特点在西方社会中,早在18世纪艺术品金融化就盛行于欧美,许多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的投资资产组合中都配备了艺术品资产[5]。例

学习

艺术双年展之反观

阅读(29)

一、艺术事件的力量艺术事件为现代社会生活和城市文化注入了决定性的活力。19世纪末,伴随着欧洲经济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文化艺术领域的运动也极为活跃。于是,以威尼斯双年展①为首的“艺术双年展”的模式应运而生,并奠定了国家性参展的雏

学习

人体艺术书法展 裸女大尺度“混搭”引争议

阅读(37)

网友“小诗子”说,虽然作品大尺度,但从艺术角度来欣赏,确实是一种创新,画面冲击感强,但也夹杂了眼球经济的因素。也有网友看过之后十分反感。网友“明天不下雨”:我看了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书法展还是摄影展?是摄影展没问题,是书法展,那就主次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