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也许在一个职业里可以获得满足和价值,但很多人也许要通过多重方式来实现
白天是程序员,晚上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周末和假期则变身为专业的旅行摄影师。90后的托马斯在不同的职业角色中游刃有余,是一名典型的“斜杠青年”。
“斜杠一代”,最早是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双重职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那些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们。例如,托马斯的名字后面可以加上程序员/自媒体运营者/摄影师等好几个头衔,这个“/”就是定义他身份的重要标志。
如今,“斜杠”正成为更多年轻人的新选择。求职网站前程无忧曾作过一个调查,发现每10个上班族中,就有4个人同时干着2份工作。
另一种人生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重病,谢江可能会像许多人一样,守着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直到退休。
动完手术,步出医院大门的那一刻,他决定给自己放一个长假。来到距上海千里之外的云南,谢江租下了一块农地,想要圆自己的农耕梦。他没想到,这个在他看来的“一时冲动”,却成就了他的另一种人生。
受日本人福冈正信所写的《一根稻草的***》一书影响,谢江在那块土地上开始实验不使用任何配料、农药的“自然农法”,并创办了一家名为“自然农夫”的公司。
不过,谢江并没有放弃自己原本的进出口贸易工作。“对我来说,贸易是主业。农业不比贸易,我们在农业上赚的钱都变成了仓库里的机器。正因为有主业的支撑,我才敢做这么疯狂的事情。”谢江对《t望东方周刊》说。
与谢江一样,虽然酷爱摄影,但托马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行――一家银行的程序员。
“现在的工作不是特别忙,待遇也还不错,但就是觉得这个活儿是像螺丝钉一样的工作,并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全部的能力。”托马斯告诉《t望东方周刊》。
而旅行摄影在托马斯看来,则是帮助他不断挑战自己、亲近自然、认清内心的更好方式。
这种边走边拍的爱好,让托马斯成了小米、携程的签约摄影师,尼康中国供稿人和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士。因为喜欢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摄影心得,托马斯的自媒体拥有了一大批拥趸。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们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的时代,我们想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想要体现价值。有些人也许在一个职业里可以获得,但很多人也许要通过多重方式。”麦瑞克・阿尔伯在《双重职业》一书中这样写道。
2016年,许巍的一首歌传唱度颇高。歌中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许,今天的斜杠青年们就是这句话的忠实践行者。
猎聘网曾作过一个关于兼职的调查,24小时内收到了6000多份回复。其中有17.53%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在做兼职,高达74.93%的人表示虽然尚未兼职,但正在考虑中。而已从事兼职工作的人群中,49.21%的人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24%的人是因为转型需要,18.31%的人表示兼职是出于兴趣的需要。由此可见,财富、转型、兴趣是人们“斜杠”最重要的原因。
网络时代,斜杠机会更多
斜杠其实自古有之。书画双绝的宋徽宗赵构、诗词千古传唱的苏轼等等都是斜杠的典型代表。
@样的复合型人才过去凤毛麟角,如今却比比皆是。究其根本,是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今天,发达的互联网络提供了很多可以把人们联接起来的平台。我们如果真的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听众和市场。自己想学的东西或者需要的什么资源,也可以轻易从网络上找到。我认为这个网络连接的时代给了斜杠青年非常多的机会。”托马斯说。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时代中国特色创新创业》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组认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即将迎来第四次浪潮,这是一个智慧化的新阶段,在技术的支撑下,个人的价值将得到极大释放,“斜杠”可能成为主流的选择。
换句话说,当前这个时代,机会变得更多,变现可以靠在行、分答、知乎等付费问答产品实现,也可以在uber、airbnb等分享经济的支持下达成。
另外,诸如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美容美甲、旅游服务、时尚买手代购等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使得大量相关技能拥有者能够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能利用各种垂直平台获得收入。
IT工程师洛辰,通过自学和加入网上的付费讨论群,成为了一名整理师。她在“在行”1小时收取的费用相当于她做IT工程师半天的工资。
在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看来,以个人的方式直接面对整个世界,这是符合互联网整体趋势的。未来的协作方式是人不要成为装进主机的硬盘,而是当成U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斜杠必修课
什么样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斜杠?
在托马斯看来,斜杠青年首先要敢想敢做。托马斯曾给自己立下一个宏大的目标,在几年时间内完成14座8000米高雪山的徒步拍摄计划,如今,他已完成其中13座的拍摄。
新东方前教师/作家/导演/编剧李尚龙曾将斜杠青年的特点概括为四点: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热心、热情;社交达人;有专门的学习时间。
在猎聘网的调查中,人脉资源拓展能力、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时间管理能力成为受访者认为斜杠青年应具备的三种最重要的能力。而深陷社交恐惧症、拖延症中无法自拔的人们,则并非斜杠青年的潜力股。
托马斯告诉本刊记者,他在几份工作中应付自如的秘诀是全情投入,“工作之外,我砍掉了一切娱乐休闲的时间,甚至部分睡眠时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实际上,优秀的斜杠青年,需要在别人完成一份工作的时间内完成好几样工作,这会推动他更好地规划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资源――时间。
因此,学会分配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也是成为合格斜杠青年的必修课。
只是一块遮羞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斜杠青年都能成为人生赢家。在很多斜杠青年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份标签前面,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定语:半专业、挺业余、不靠谱、非著名、已过气……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学习新的技能,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站稳脚跟,寻求工作和闲暇时间之间的平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大挑战。有网友甚至将斜杠戏称为掩盖某些年轻人一事无成的“遮羞布”。
《联合早报》记者兼时***评论员黄伟曼也表示了一定的担忧:“当初创造‘斜杠青年’一词不久,经济萎缩的影响就蔓延至美国社会各个角落,所谓的‘斜杠’就业,其实很可能是年轻人在不安与恐慌中的苟且。过度浪漫化‘斜杠’,会掩盖年轻一代如今面对的压力与其经济处境,错将劳动市场的严峻现实当作新时代的应然。”
在他看来,随着科技进步与“零工经济”到来,劳动队伍中的合约工与自由职业者是否该获得与一般工人同等的保护,衬托着他们的社会安全网是否足够牢固,雇主与雇员间的劳资关系改变会否带来权力关系的不平衡,这些都将是未来必须思考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斜杠青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