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说书》一文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辅助教材《传记选读》中,它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一文在中国文学史中是以小品文的身份出现的。小品一说,与今之流行的综艺形式大不相同。明代王纳谏在《叙苏长公小品》中提及“小品”一词时认为:“人于万物,大者取大,小者取小。诗文亦然……余读古文辞诸舂容大篇者,辙览弗竞去之。噫嘻,此小品之所辑也!,,故而,“小品”的概念是与古人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相对立的。
故而《柳敬亭说书》一文篇幅短小,用词凝练,却情趣盎然。张岱单单浓墨勾勒了柳敬亭说书的精彩场景,便足令人啧啧称奇。《柳敬亭说书》一文被《传记选读》收录,实际上并非志人,而仅仅是截取了柳敬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瞬间,与柳敬亭传奇的一生相比可谓芥子微尘。根据清初黄宗羲《柳敬亭传》中所言,柳敬亭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正是明朝将灭未灭、世事动荡乱离之时。故而本为泰州“犷悍无赖”的曹敬亭,十五岁失手杀人后,改换姓氏,流寓金陵。为宁南伯左良玉赏识,纳入***中为职。左良玉战死后,柳敬亭又重回南京,依旧说书为业。
与一般游走江湖的卖艺人不同,柳敬亭的***旅经历已经让他被明末金陵一代文人士子接纳,柳麻子说书固然精彩,但其声名离不开士族阶层的提携。例如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就曾赠诗于他:“忆昔孤***鄂渚秋,武昌城外战云愁。如今衰白谁相问,独对西风哭故侯。”冒襄在诗后注解为“赠敬亭,并吊宁南,可作羽声歌之”。
而名噪一时的大儒钱谦益更有《左宁南画像歌为柳敬亭作》,此诗讲述了柳敬亭感左良玉知遇之恩,在其死后,柳敬亭作画纪念之事。所谓“白衣残客哭江天,画象提携诉九泉。舌端有锷肠堪断,泣下无珠血可怜。柳生柳生吾语尔:欲报恩门仗牙齿。凭将玉帐三年事,编作金陀一家史。此时笑噱比传奇,他日应同汗竹垂。从来百战青磷血,不博三条红烛词。千载沉埋国史传,院本弹词万人羡。盲翁负鼓赵家庄,宁南重为开生面”。盖因柳敬亭浪迹金陵时,正是中原战乱,大批士族官绅南下避难之时。吴梅村的《柳敬亭传》较黄宗羲之文对此记载更为详细:“当是时,士大夫避寇南下,乔金陵者万家。”而这些避难的士大夫,因柳敬亭所说多为“豪滑大侠草泽亡命”的其人其事,加上柳敬亭本身多慷慨悲歌之气,谈吐进退无一不当,故而常有知音之赏。而柳敬亭少年豪侠,故而在左良玉***中,也并非总以口舌逞能。如吴梅村记载,他曾为了调停杜弘域***与左良玉***的矛盾,单人独骑至杜氏***营中斩杀数人。这就不是一般江湖艺人或者文人幕僚可以完成的工作。
左良玉死后,柳敬亭重回草莽之身,立志反清的气节,又被当时遗民文人激赏。明清易代之际,当许多士子文人犹在仕清还是殉明的泥淖中徘徊不定时,柳敬亭却丝毫不介意生计落魄,俨然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写照。只是柳敬亭死后,一贫如洗乃至无钱下葬,钱谦益的《为柳敬亭募葬地疏》就是为他筹钱购买归葬地而作。这也是钱谦益位列贰臣、毁誉交加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出仕清朝,在民族气节上甚至不如爱妾柳如是;另一方面又愿意积极利用自己的声望,为那些因为守节不仕的遗民隐士筹划募款,雪中送炭。如此作为又当值得人们重视。
实际上,人生立场的复杂并非钱谦益一人独有。柳敬亭本人亦然。他的人生伯乐左良玉曾在崇祯元年参与宁远兵变,袁崇焕赶至宁远镇压叛乱后,左良玉被撤职,只因崇祯朝局动荡,才被重新启用,于崇祯十七年(1644)封宁南伯。崇祯帝死后,左良玉加入南明朝廷,弘光元年举兵传檄马士英,兵败而亡,其子左梦庚率***投降清廷。而柳敬亭在左良玉帐下任职期间,曾为其引荐阿附阉***、谗害士子、与马士英狼狈为奸的阮大铖。可见与柳敬亭往来交游者,除了左良玉、钱谦益这样毁誉参半的人物,还有阮大铖这样声名狼藉、德行不堪之徒。盖因柳敬亭本为江湖客,三教九流,权贵士族,都在他的交友范围内。而阮大铖本就有一定艺术造诣,寓居南京时,阮府中的歌伎班子就极为有名。《桃花扇》中就描写了复社众士子们先邀阮家乐班演出,借阮家伶人之面,将怒斥阮大铖的事实展露无疑。而柳敬亭本为说书人,故而与阮大铖的往来,也是情有可原。
“咄汝青衫叟。阅浮生繁花萧瑟,白衣苍狗。六代风流归抵掌,舌下涛飞山走。似易水歌声听久。试问于今真姓氏,但回头笑指芜城柳。休暂住,谭天口。当年处仲东来后。断江流、楼船铁锁,落星如斗。七十九年尘土梦,才向青门沽酒。更谁是、嘉荣旧友。天宝琵琶宫监在,诉江潭、憔悴人知否?今昔恨,一搔首。”在曹贞吉写给柳敬亭的《贺新郎》一词中,千古兴亡事,但教后人说的意绪展露无疑。明末的局势风云诡谲,故而无论是甘于贫贱的隐士遗民,还是再入仕途的贰臣降将,都有些许难言之隐。贫贱不能移者,必须面对家族的没落、学术的失传。而耽于富贵者,虽衣食无虞,却饱受良心的折磨与道德上的痛苦。今日是,明日非,应该说,正是这样的乱世既带给柳敬亭这样的小人物诸多不幸,却也成就了他创造一番奇遇、留下一段传奇的人生际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柳敬亭说书》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