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民族自信,做中国脊梁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自信力能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然而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的国家有部分人散布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自己失掉了信心却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看鲁迅先生是怎样义正言辞,驳斥他们的错误行径的。

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但的官僚***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的******客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阀头子段祺瑞等,请来九世班禅喇嘛:在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来保佑。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论调。针对这些做法,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和责任感写了这篇文章。

《且介亭杂文》

收入了1934年鲁迅创作的杂文,是鲁迅后期的杂文集。鲁迅用了“损形”的修辞手法,因当时他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的半租界区域,他以杂文集名告诉读者,这些杂文创作于“半租界的亭子间”,表达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无比愤懑之情。

驳论文

是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学习驳论文,首先要看作者怎样抓住批驳的“突破口”,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看出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还要学习反驳谬论,是直接驳论点,还是通过驳论据、论证来驳倒论点。此外,还要注意驳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加强驳论效果的作用。

作为一篇驳论文,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语言犀利,如投***匕首。阅读这一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驳立结合,层次清晰

驳论文开篇要为批驳树立批驳的靶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文章开篇即引用对方的事实,说明其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性,然后从驳斥对方论证入手,指出悲观论者早就失掉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则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并无自信力可言,敌论证也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列举历史上的事实为证,阐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这也就间接地反驳了敌对观点的错误性。最后作出结论,指出要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整篇文章先破后立,破从敌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入手,破得有力;立则从历史到现实,立得牢固。驳论与立论相结合,互相映衬,结构缜密,层次分明。

二、事实道理,论据充分

文章无论在驳斥对方错误观点还是在立论自己观点时,都注重用事实说话,论据充分,无可辩驳。例如批驳部分,作者引述对方论据:两年以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寄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作者并没有反驳这些事实,而是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然而接下来通过作者的分析,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求神拜佛是“自欺”,也不是“自信”,严密的逻辑推理,又是道理论证。论据不正确,自然观点也就站不住脚。再如立论部分,作者虽没有直接点明具体的是哪些人,但透过“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读者不难从历史中找到相关人物印证,既有事实,又扩大了事实的范围。再加上作者热情洋溢的赞颂,作者观点自然能够挺立。

三、语言犀利,战斗力强

本文的论述语言保持了鲁迅杂文的一贯风格:泼辣、犀利、有力,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意味,感彩浓烈。例如,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准确地写出了***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再如在驳斥敌论证之时,作者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显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2.文章开始就提出敌方观点,有什么作用?

3.品味第1段中三个副词“总”“只”“一味”的妙处。

4.“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呢?

5.说说“中国的脊梁”的寓意。

6.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7.本文采用疑问句作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但丁说过:“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同样,对一个国家而言,有无自信,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否走出低迷,走向复兴的前提。读完了鲁迅的文章,我们再来读一读李恪的同名文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李 恪

大概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一种古老的文明赓续至今,葆有它的活力和生机,这已是绝无仅有。就凭这一点,我们就有理由自豪。然而我们常常并不自豪,反而有点儿自卑,有的人甚至自卑到极致――中国人简直要失掉自信力了。

大约明代以前,中国在许多技术领先于世界,我们自豪。甚至到清初,我们还以“天朝大国”自诩,我们自大。自大使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于是我们开始检点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感到莫名的悲凉。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记者采访一位少年,问他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少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去美国留学!”有的人看了,感到鼻子有点儿酸;有的人看了,忧心如焚。是啊,这不是有点儿不争气吗?实际上,孩子向往美国并不可怕,说明美国的确有它先进的东西,而见贤思齐,正是我中华民族的长处。

这样的事,只可能出现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如果还是封闭的昨天,我们将无法想象美国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外国是人间地狱,那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这急起直追的年代里,发感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中华民族并不是,过去曾经辉煌过,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我们在痛定思痛、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了很远之后,才会更加义无反顾地走现代化的道路,而支撑我们的力量源泉,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已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了,再来重读过去的辉煌,是不是有点儿夜郎自大、自我陶醉?我不这样认为,自信,将永远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上世纪80年代,陈景润不知鼓舞过多少人,这些人不一定都要成为陈景润,但陈景润会成为一种观念,一直激励着这一代人,并永远给这一代人以启迪。今天我们宣传文化自信,就是这个目的。

(本文摘自网络,有删改)

罗曼・罗兰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别人又怎能相信呢?自信不是否定过去,更不是躺在过去的荣誉中止步不前。自信是对未来的憧憬,在自信的引领下,才能有勇气走出泥沼,快步向前。想一想,我们该树立怎样的自信观?

一、阅读从“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到“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回答问题。(2010年湖南益阳卷)

1.写出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

2.作者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不乏“中国的脊梁”,请你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3.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选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的中国脊梁。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

D.选段中作者开头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接下来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广泛举例,证明此观点。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

知识把握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开始提出对方的观点,为批驳树立靶子。

3.见美点三。

4.“状元宰相”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指自欺欺人的表面现象。

5.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目的是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民族的真正代表。

6.见美点三。

7.以问句的形式,悬而不论,十分巧妙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比陈述句更有力;同时这既是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自己观点的自信,包含着对大众的关切和询问,内涵丰富。

类文阅读

示例:天生我材必有用。

考题回放

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围绕文中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等关键词举古今事例皆可。示例1:杜甫忧国忧民,心忧天下,为民请命;玄奘不畏艰险,历尽艰辛,终取真经;袁隆平埋头苦干,潜心钻研,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3.D。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扬民族自信,做中国脊梁

学习

铣骨器械口内入路在下颌角肥大整形中的应用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铣骨器械口内入路在下颌角肥大整形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下颌角铣骨整形费用,无锡下颌角铣骨整容费用。[摘要]目的:探讨口内入路结合铣骨器械对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效果,为下颌角肥大患者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美观的双侧对称

学习

“轻功”揭秘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轻功”揭秘,内容包括轻功简介,揭秘轻功。[节目道具]大气球数个、三合板一块、火柴盒适量(20盒左右)、日光灯管一根、粗棍一根(铁棍、木棍均可)、胶水少量、几个纸环、鸡蛋5―10个、蛋模子一个。[表演程序]表演者手持几个

学习

从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看外在约束的必要性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从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看外在约束的必要性,内容包括论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的后学,通过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会发现,要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不仅需要个人的自觉行动,还必须对其

学习

浅析供热全系统的运行调节环节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供热全系统的运行调节环节,内容包括供热系统调试与运行,供热系统运行调节应遵循哪些原则。【摘要】供热系统在投入运行之前,为使供热介质流量的分配符合设计工况,常用专用阀门,对各配热干支线的流量进行一次调节。这种调节

学习

爱上涂鸦 第11期

阅读(40)

你家的宝宝也爱涂鸦吧?涂鸦是宝宝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他画得越自由,说明他心灵越自由,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得到了越自由的发挥。毛毛从彩笔盒里找出一支红色的笔,瞬间就在白板上涂出像“拉开的弹簧”一样的曲线,她

学习

论领属构式的认知意义

阅读(44)

在传统语言学看来,NP2ofNP1与NP1'sNP2属于同一个底层表达式,都是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换的结果。然而,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传统语言学很难从句法规则的角度解释两者的区别,同属领属结构的NP2ofNP1与NP1'sNP2各自传达的认知概念大相径

学习

也谈《韶》与《九歌》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也谈《韶》与《九歌》,内容包括九歌是箫韶吗,奏九歌而舞韶兮汉语翻译。【摘要】文章就《韶》与《九歌》的源流问题进行了辨析。【关键词】《韶》;《九歌》《韶》,传说为舜时的一种乐舞;而《九歌》在古代文献中则并不是专指某种

学习

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旋转踢技术特征分析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旋转踢技术特征分析,内容包括跆拳道三百六十度旋转梯教程,幼儿跆拳道旋转踢腿gif。跆拳道是一项以腿法技术进攻为主的对抗性项目,此前在我国跆拳道的比赛中,得分最多的就是横踢、前横踢等技术,运动员采取

学习

轻钢龙骨吊顶安装施工技术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轻钢龙骨吊顶安装施工技术,内容包括最新轻钢龙骨吊顶施工工艺,轻钢龙骨吊顶卡扣怎样安装。【摘要】近几年,轻钢龙骨作为吊顶装饰材料,广泛用于高层建筑装饰,其具有防火性能好、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寿命长、便于装配等优点。笔

学习

学有所得,更上层楼

阅读(53)

新年的元旦钟声送走了忙忙碌碌的上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是我学习和再提高的一年,是改革意识和增长新理念的一年,是考验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一年、是学习和再进步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确切地说,是在我们接上高中的那一天起,我和龙梅分别在一中

学习

元青花瓷龙纹浅识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元青花瓷龙纹浅识,内容包括元青花瓷龙纹画法鉴定,元青花釉里红云龙纹。2012年10月,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六十周年,举办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大型展览,展览几乎集中了各国博物馆及著名私人收藏家有代表性的元青花

学习

不讲规矩不成方圆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不讲规矩不成方圆,内容包括无规矩不成方圆全文,无规矩不成方圆揭示的道理。[作者]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内容]——模式作文教学管见写作教学经过长期的众说纷纭,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和《作文·汉语》中的作文训练部分从文体组合

学习

法制副校长总结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法制副校长总结,内容包括法治副校长总结发言,法制副校长最新消息。一、完善制度,使我校的法制创建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办学指导思想、办

学习

肇庆裹蒸 第11期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肇庆裹蒸 第11期,内容包括肇庆裹蒸完整制作流程,肇庆裹蒸的来历及特色。广东肇庆传统名产首推裹蒸。其制作始于何年,无藉可考。民间传说在唐朝大中年间,封州(今广东封开)渔涝学子莫宣卿(隋唐以来广东第一位状元)上京赴考。

学习

谦卑与自信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谦卑与自信,内容包括谦卑是不自信吗,自信与谦卑的作文。本场考题请以“谦卑与自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标题自拟;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思路引擎:写话题作文,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

学习

林晶晶:自信是第一要素

阅读(30)

无数光环下的校园闪亮之星2003年华东师大“十佳主持人”,2004年“闪亮之星”全国大学生歌手选拔赛华东赛区总决赛优胜奖,2004年“校园新空气”全国校园歌手比赛优胜奖,200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合唱比赛专业组金奖……一系列光环把

学习

油画艺术创作中民族审美意识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油画艺术创作中民族审美意识,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油画的审美特点,浅谈油画艺术创作。一、前言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如梭,油画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外来文化在中国已然得到了持续性的百年发展。中国油画创作艺术家对西方油画的材料使用

学习

论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论如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内容包括如何做好民族城市工作,城市民族工作的问题和建议。本文论述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从农村进入城市、从中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从边疆内地进入沿海城市学习、

学习

唐朝燕乐盛行对民族音乐的影响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唐朝燕乐盛行对民族音乐的影响,内容包括唐代燕乐繁盛的原因,唐代燕乐歌舞大曲的发展。一、唐朝燕乐的兴盛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并且容纳了更多的外来音乐的影响,在以音乐为嗜好的皇帝的提倡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唐朝时期音

学习

羌族民族认同缺失的历史人类学分析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羌族民族认同缺失的历史人类学分析,内容包括中华羌族历史文化集成首发式,羌族语言的发展历史。【摘要】本文从当前时代背景出发,结合羌族民族认同缺失的现实问题,深刻分析了溯源认同的弊端所在:族源的模糊性,不稳定的秩序体系,的

学习

从佤族的自然崇拜中看民族服饰色彩的情感表达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从佤族的自然崇拜中看民族服饰色彩的情感表达,内容包括佤族的服饰特点及文化内涵,佤族崇拜的腾是什么。作者简介:谭丽,四川美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本文从民族服饰色彩的特点出发,以佤族对自然的崇拜为脉络,来阐释自然崇拜的在民

学习

浅论开皇年间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开皇年间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隋朝到宋之间的历史,隋朝时期的开皇之治500字。论文关键词:开皇三年;隋文帝;《隋史新探》论文在《隋史新探》一书中,金宝祥先生等人引用了开皇三年(583)四月隋文帝的一道诏书,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