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
吸烟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它几乎可以损害人体的全部重要器官,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其他重要脏器。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据统计,目前全球有13亿烟民,其中9亿人在发展中国家;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这一数字到2020年时将达到1000万。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类发病率高2~8倍。被动吸烟的危害更大,每天平均1小时的被动吸烟就足以破坏动脉血管。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疾病负担,其带来的经济成本涉及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其中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医疗成本,以及生产力损失。全世界每年因***由吸烟所导致的疾病而支出的医疗费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此外,允许吸烟的工作场所维护和清洁成本也会更高,火灾危险更大,并且需要支付的保险金也可能更多。
为了引起人们对烟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视,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这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停售烟草制品一天。美国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为本国的无烟日,以后,英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制定了无烟日。
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1988年:要烟草还是要健康,请您选择;
1989年:妇女与烟草;
1990年: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1年: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烟;
1992年:工作场所不吸烟;
1993年: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反对吸烟;
1994年: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反对吸烟;
1995年:烟草与经济;
1996年:无烟的文体活动;
1997年:联合国和有关机构反对吸烟;
1998年:在无烟草环境中成长;
1999年:戒烟;
2000年:不要利用文体活动促销烟草;
2001年: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
2002年:无烟体育―清洁的比赛;
2003年:无烟草影视及时尚行动;
2004年: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2005年:卫生工作者与控烟;
2006年:烟草吞噬生命;
2007年:创建无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