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不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还留传世称“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四宝”源于西周,名于明代,用充方物,列为贡品。
蕲 竹
源于桃枝竹,别名笛竹、丛竹、孝顺竹、蓬莱竹等,其竹或细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主要功用有二: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
据史料记载,蕲竹制品源于西周,兴盛在唐宋,没落于清末。蕲竹所织竹席,称“蕲簟(席)”,质软如棉,折叠似布,人卧其上,百病痊愈,不仅是皇宫王室收藏的珍品,也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相赠的佳品。蕲竹所制的竹笛,音响清亮,有着“蕲春笛竹天下知”的美誉。据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善吹蕲竹所制的箫,声音幽雅,沁人心肺,深博武则天钟爱。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蕲竹药用有清热、泻火、熄风等作用,并按其形态、功能称“桃枝”、“堇竹”、“笛竹”。入药用堇竹,次用淡苦竹,蕲竹为竹类入药首选品。又载“堇竹叶,气味苦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热风痉,喉痹呕吐。煎汤,熨霍乱转筋。堇竹沥主治风”。
蕲 艾
为菊科艾及其近缘种。蕲艾与其它艾的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
艾叶可用于灸,“灸百病”,并与“针”齐名;可入药,有理气、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功用;为食疗之物,如“羹艾酒”、“艾糕”等;还有以艾为“虎”,菖蒲为“剑”,悬门户之上以“避邪”、“禳毒气”为习俗流传至今。蕲春县民间有许多用艾习惯:如婴儿出生第三天洗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预防感冒、鼻塞或其它疾病;产妇产后三天和满月,各洗一次艾汤澡,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预防产后体弱生病;艾汤洗脚可治风寒咳嗽;胃寒肚痛,取艾叶一片,揉团吞服;艾水薰蒸,可治筋骨痛或腰腿痛。
蕲 龟
蕲龟,因背腹上下生长有绿毛,毛中有金丝状金线而得名,俗称绿毛龟。《本草纲目》载:“蕲龟,即绿毛龟,释名绿衣使者……毛长四五寸,毛中有金线,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其大如五铢钱者为真。他龟久养亦生毛,但大而无金线,底色黄黑为异尔。”
《本草纲目》中叙述其药用价值:大抵与龟甲同功。龟全身可入药。龟肉性味甘酸温,能滋阴补血,逐风祛湿,柔肝补肾,去火明目,凉血。龟肉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咳,止泻血,血痢。龟血为跌打损伤要药;龟胆对眼肿不开有疗效;龟版,即龟的腹甲,又称龟甲,元武版,甘咸、纯阴、气味厚浊,补肾滋阴,质重而能潜敛浮阳,益肾又能健骨,通任脉,因药力雄厚,疗效确切,为药中珍品。
蕲 蛇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其鼻(吻鳞和鼻间鳞)尖尖上翘,称“尖吻蝮”、“翘鼻头”;背有二十四个方形花斑,称“棋盘蛇”;背部棕黑色,头侧土黄色,腹部***白色,并有黑色念珠斑,称“白花蛇”;因毒性猛烈,据传被咬后走五步,即倒下死亡,俗称“五步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白花蛇首次“释名”为蕲蛇,曰:“花蛇,湖蜀皆有,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在《本草纲目》中赞其“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疱之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