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篇1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篇2
一、 词语导入引辛苦
1. 听写词语:奔波、破庙、干粮。
2. 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李时珍吗?
3. 这样的生活,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苦)
【设计意***】 教学伊始听写词语,通过听写的词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引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验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时所受的苦。
二、 议住吃行品辛苦
1. 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李时珍究竟吃了哪些苦呢?我们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找答案。
? 住宿之苦
(1) 课题是“夜宿古寺”,最先关注的就是他们的住宿。指名读课文相关片段。
(2) 哦,你看到了什么?你会住这样的古寺吗?为什么不住?
(3) 关注“断垣残壁”,展开互动对话,相机板书“住”。
? 饮食之苦
(1) (出示文字: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这段话中有个字,说明干粮不太好吃,请你找一找。(板书:啃)
(2) 为了赶路,边走边吃,有时两顿还并作一顿,这就是课文开头说的一个词――“饥餐渴饮”。
? 奔波之苦
(1) (出示路线***)还有江西、江苏等地――上万里行程呢!好多地方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
(2)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辛苦的生活不是一天,不是一年,而是“长年累月”,李时珍怎一个“苦”字了得!
三、 紧扣“严谨”再品苦
1. 奔波了一天,劳累了一天,夜深了,该休息休息了,可是月光下,李时珍又在干什么呢?
2. 抓住“边忆边写”,感受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一点也不马虎,这就叫“严谨认真”。
3. 默读第8―13自然段,还有哪些地方让你看到了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严谨认真”?
4. 他是怎么区分草药的?哪些动作特别引起了你的注意?
5. 李时珍对待医学的严谨认真远不止这一个故事!(出示补充资料,让学生读一个药方)
6. 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还有剧毒。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为什么不顾性命亲自嚼药草呢?(板书:万民得福)
7. 关注课文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你觉得需要描绘这时的夜景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 读药方,用药方,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感受药方记载的准确、翔实。正是李时珍当年的那份严谨,历尽千辛万苦,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李时珍用自己的心血凝成了这部医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为后人造福,一系列数据的补充介绍,使学生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感情更加丰富。
四、 整体感知升情感
1. 今天这一课,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夜宿的情景,而这一夜仅仅是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虽苦,但他觉得值!
2. 一切为了老百姓,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句值得,让所有的艰辛都化作了最宝贵的文字,看着,想着,李时珍的话又轻轻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设计意***】 李时珍的话是课文的主旨所在,也是李时珍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在教学中,不断回环反复出现,并以它结尾,给学生一种课虽完,却意无穷的感受。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
李时珍夜宿古寺篇3
目标之一,其实,在低年级也应该有铺垫性的训练,高年级更要不断地加强与巩固。例如,《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学完以后,可以再回顾到第1自然段,
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一段话。(点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了,谁再来说说?(从这两个词中可知,他们察访药材之艰辛!)
师:课文哪些内容是与这两个词语相对应的?(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
师:像这样的段落,是先总的说一说他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所受之苦,再以一天的事例来展现具体的情景,给读者完整而具体的感知,更形象、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为民造福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 从段落的背后线索上,进行段的训练
每篇课文,尤其是叙事性的课文,总有严密的线索体系,而线索正是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
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中“傍晚寻宿”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不仅仅抓明线“一心赶路”,更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一心察访药材”这一条“暗线”。
师:正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历经千辛万苦。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夜宿于古寺中。怎么会住在古寺里?这又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生默读画线)谁先说说怎么会住在古寺里?抓住“一心”,什么意思?专心,心里只想着一件事。他只想到――,没想到――(体会“一心”)。
师:是呀,长时间的长途跋涉,并没有减缓师徒俩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眼看夕阳西下,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放眼望去,这地方――,是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这就是下文夜宿古寺的原因。
一明一暗,在体会语言背后含义的同时,也进行了段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抓背后的线索,体会段与段的联系。
作为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中年级的教学更应该侧重段的训练,侧重在段的训练中,渗透语文多种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突破了小学语文教学受到时空限制的这一缺点,将教学情境变得更加客观和真实,通过播放微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 乐用微课,激发兴趣
微课的到来,让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识字是让学生从口头语言的运用,过渡到书面语言运用的一座桥梁。但是,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可是,学生对于***像、色彩、声音的记忆是比较深刻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识字时,利用微课,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境中,***文并茂地讲解,生动展示汉字的起源以及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演变的奇妙,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微课的教学,解决了识字的疑难,并且方便了学生对汉字笔顺进行记忆。同样,了解了字的本意,对于如何准确使用汉字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象形字归类识字》《会意字归类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同音字归类识字》,给学生营造一种有趣的识字教学的氛围,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被动识字变为主动识字,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二、 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一些比较难懂的古诗词,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在短时间内通过精彩的语言、生动的动画,演绎教学中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李时珍夜宿古寺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