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涉及的内容很多,本篇综述无法概览。因此集中到教学语法体系中的层次分析法的讨论上。 “学校语法”即“教学语法”,包括大专院校的教学语法和中小学教学语法,区别于科学语法。
1954~1956年所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是我国中学共同使用的第一个教学语法体系,1954-1988年上半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得以实施。1981-1984年制订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提要》,亦称“新教学语法体系”)是我国中学规定使用的第二个教学语法体系,于1988年秋季开始在中学语文教材的语法知识中,一直贯彻至今。1991年1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亦参照《提要》对原《兰州本》作了重大修订,使之与中学语法教学接轨。
由于《暂拟》、《提要》都是集体性成果的结晶,“黄廖本”是目前最推崇的一本,因此对于层次分析法演变的综述主要选择这几部著作的要义加以论述。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
我国最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是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名义发表的《语法讲话》。1961年经修订并更名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改由丁声树等人署名。该书用文字说明的方式,通过两个例句,对层次分析法的要领作了简单的介绍。六十年代初,熙在他的论文中曾系统地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这种分析法讨论最多的是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在,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了与句子成分分析法相抗衡的主要分析法。
《暂拟》在1956年上半年正式公布。中学《汉语》课本于1975年完成,共六册,其中第三至第五册是语法。此后对《汉语》课本加以修改,出版了《汉语知识》。《暂拟系统》以及根据这个系统编成的中学《汉语》课本都是集体性的产物。它包含着参与讨论、修改、审订和试教的我国老一辈著名语言学家如黎锦熙、王力、吕叔湘、高名凯等等以及许多语法学者、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
当然,《语法讲话》和两次语法大讨论在析句方法上,明显受到结构主义语法的“分布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并且都对《暂拟系统》的制订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有些层次分析法的因素已为《暂拟系统》吸收,可惜《暂拟系统》并没有坚持层次分析与成分分析结合的路子。
二、《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
《提要》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在分析句子的方法上的长处,试***把多分法(即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既重视句子结构层次的分析,也兼顾到句子的基本间架即中心词,同时还注意到非中心词在表达上的重要性,但还不彻底。
由于没有严格区分语用分析和语法分析,在句子分析上,带来了一些问题:第一,句子的附属成分即使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也不继续分析。例如:“那边山上的枫树,你看,叶子都红了。” 《提要》并未提出应作结构分析,仿佛变成附属成分就成为语法分析的了。第二,《提要》的附属成分除***成分和不相连的复指外,还包括评注性状语、关联性状语、解释性状语等。本来,设立附属成分就是为了对有这种成分的句子尽量作出合理的解释,让人们认清它有别于常见的主、谓、述、宾、定、状、补等成分。但评注性状语等令人捉摸不清,似一身兼二任,既是附属成分,又是状语,藕断丝连,纠缠不清,给分析句子带来麻烦。
三、“黄廖本”和胡裕树先生的《现代汉语》
黄伯荣、启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修订本)是三本统编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也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本。其中一个突出优点是:经求教者、读者意见,不断吸收兄弟教材的优点,不断修改,使其尽量符合语言实际。“黄廖本”1980年初版时,析句体系还是比较标准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处处强调“抓主干”、“找中心语”。而修订本则有意识地强调了层次分析法:
2007年6月出版的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以下简称《增订四版》),采取层次分析法而放弃了以往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做法,这又是一个新的进步,比其他诸多两种分析法、两个教学语法体系纠缠不清、频频“打架”的教材(如1984年10月全国率先根据《提要》修订并沿用至今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要好得多,但就总体而言,仍未能真正摆脱中心词分析法的影响。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2010级人文科学试验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层次分析法在我国教学语法体系中的发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