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范文

百家姓范文第1篇

书名:《百家姓》

作者:杨葵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2月

这些文章都很短,写的时间跨度却挺长,三四年了。

三四年前某一天,我去理发。进了店,脱外套,小工接过去,换回一个存衣牌,拴在我手上。我坐到椅子上,小工替我围上围裙,我闭上眼睛。耳边是剪刀落发的嚓嚓声,周围三三两两聊天的南腔北调,还有店里循环播放的流行歌曲……这些声音浮在半空,若有若无如梦幻一般。那一刻忽然想到小张。就在这家店,小张给我理了好几年发。一个念头冲上来:我该写写小张。

我是这么想的:活了四十年,遇到好多小张这样的人,我们互为生命中最轻微的过客,有的仅一两面之缘,即成永久陌路;有的如小张一样,多年定期交集,却从未专心留意。这些人很像那天店里的那些声音,浅浅地、飘飘地浮在生命的表层,很虚幻,可是定心一想,音容笑貌又宛现眼前。

顺势就想到琉璃厂伙计小罗,我从他那儿买过几千张纸,可所有的交谈加起来不超过十句;想到小时工小月,帮我打扫卫生两年多,可我们之间只是不断重复相同的几句对话,我开门说来啦,她关门说再见。

从那天起,我开始写这些人。不定期地写,不刻意地写,忽然想到某个人,就撒开思绪的缰绳,放任它多跑会儿,过后把想到的记下来。

起先写貌似陌生的熟人,后来也写貌似熟悉的陌生人。很多以为相熟的朋友,以为全面了解,其实经不起细想,越想越不把稳,我们彼此真的很熟么?经常也只是一种习惯而已,习惯了当作熟人相处、相敬、相亲,甚至相爱。而实情是,人人孤苦熬世,所见所处,也无不零碎片面,哪有什么全盘知晓。

都写不长,像人物速写,只勾勒个大模样,并不细摹。这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得到报纸副刊的青睐,要逐篇发表;二是对自己笔力深浅有自知,生怕细摹露怯,因而有意藏拙。

当然,这些是客气话,我多少有点态度在里头的。我想的是:现在人真能写,以致出书越来越厚,厚到原来大小适中的开本排不下,一时各种宏大开本遍布书市。书柜里从此“远近高低各不同”,想收拾整齐,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那些文字,在我这个做编辑的看来水分太大。

曾有个作者,送来一部三十万字的小说让我提意见。我看完劝他:不如删成三万字的小中篇,一定精彩。这作者从此不屑搭理我。别人管不了,就管管自己。我决定尽量写短句,写短文,有机会出书,也出得尽量薄一些,开本正常些。这年头,开本小些、文章短些、文字精练些的书其实不多,我想往这方向努力。

更深一层的意思,我要引用巴伐利亚戏剧家Karl Valentin的―句话来表达。他说:“一切都已被说出来,但不是被所有人。”既然我没有自信说得更好,就选择了尽量不要喋喋不休。

五十个人,却叫做“百家姓”,乍看驴唇不对马嘴,其实并无不妥。中国经典启蒙名著《百家姓》,也不是真只收录一百个姓氏,而是五百多个。叫“百家姓”只是取个方便。另外,多少也有激励自己继续写下去的意思。

读昆德拉的几个要领

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0年8月

这是本老书,但值得回味。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使读者坚信A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

最近在休息的时候重复地看昆德拉的这取部小说,是上海译文的新版,我喜欢新的版本,是因为译者采用的文体:平实,清晰和克制。对一本嘲讽“媚俗(kitsch)”的小说,太多的成语和文采反而是有害的。另外新版译本有个好处,就是尊重原版,把小说明确地划分成了一个个小节,这里的节奏感其实很重要。

这部小说有过太多评论和长篇大论,充斥着空洞的词汇,尤其是摆着文学批评架子写出来的那些,“元叙事”、“复调小说”、“自我指涉”以及“存在编码”,用这些词语可以制造出许多垃圾著作和论文,例如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我后悔看过吴晓东这本无聊的书――用小说理论去批评小说,比按照营养成分表赏鉴美食更糟糕,因为营养成分还可以参考,但小说理论完全是纸上谈兵。吴晓东在他书的封面上留了一句话,“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这正是吴承认自己缺乏理解力的自供状。但让他变得可恶的关键原因不是他的愚蠢,而是他当起老师,把一种痛苦的阅读方式教给更多的人。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摘录那些关键的线索,从中得到了非常多的乐趣,获得阅读乐趣说穿了很简单,所以我不打算故弄玄虚地说很多废话,也不唠叨地罗列这个小说中随处可见的伏笔和呼应,直接说一下读昆德拉的几个要领,其实昆德拉的小说非常清晰,有结构美感,发现结构之后,就一点也不难懂了。

1、要用欣赏音乐(古典音乐)的方式去读昆德拉。这是昆德拉写作小说的方式。他按照动机、主题和旋律来组织他的小说。托马斯是一个动机,特蕾莎是对比的动机,而萨比娜和弗兰茨是另一组,如果这样理解,你就能发现这些动机是如何呼应、对比、编织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小说。

2、昆德拉是克制的作者,无关主题的描写都被忽略了,所以反过来说,凡是昆德拉写到的细节,都有隐藏的意***。但这个意***可能需要到几十页或半本书之后,才被你发现。你会不断发现各种伏笔和线索,有类似侦探小说的乐趣。

3、昆德拉是反现实主义的,他总是用作者或“我”的身份直接插话,在故事进展中揭开幕布的一角,让读者看到一切都来自虚构,这个立场在小说里就是萨宾娜的立场,就是萨宾娜在画布上洒下的颜料。至于他为什么是反现实主义,因为他认为现实主义是媚俗的虚构,是虚构,但装成现实,所以是他不能忍受的媚俗。

4、什么是媚俗。媚俗不是庸俗,也不是取悦大众。在维基上其实有kitsch从现代主义艺术浪潮说起的冗长解释。给个简明解释的话,Kitsch就是“矫情”,随时意识着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这种情绪的“正当合法”。哭不是为了悲痛,是因为应该悲痛;笑不是为了幸福,是为了应该感到幸福。以上的,基本被昆德拉看作是人类无聊的表现,是一种Kitsch,翻译成媚俗之后,就和红楼梦的一样,被广泛的误解了。读这本小说,看萨宾娜怎么嘲笑Kitsch是个很有趣的事儿。

5、关于永世轮回,把它作为浮生短暂及时行乐的反面去理解就可以了。昆德拉太爱好哲学了,我觉得引用尼采很KUSO(恶搞)。

为什么会喜欢胡赳赳

书名:《北京的腔调》

作者:胡赳赳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1年1月

他无可掩饰地善良、易感。从七零后开始,性情单纯绝对是个例,过了而立之年依旧单纯的概率就更小了,而赳赳却正是其中一位。

我喜欢赳赳。

他不像个记者、编辑、撰稿人,要不是年龄差异,他活像我的哪位中小学同学,站在弄堂口或者随便什么地点,煽动他的厚嘴唇,随口和我谈起毫不相干的各种话题,彼此不必介意通常需要介意的世故。

他好奇,听到任何他以为有趣、有料、有观点的话,立刻跟进;他也容易感动,近年几个饱受嘲骂的电影,他看过,立刻来电话,唏嘘慨叹,说他哭了,要我也去看――正好我也是容易给电影弄哭的人,而且真去看了――就这一层而言,他太不像记者了:如今各报记者多么有见识啊,能对一部电影轻描淡写说两句,不讥笑,已属稀罕。

我不想说挑剔、挑刺、职业性冷漠等等是记者的通病,但赳赳即便不做这一行,也会是个例外:他无可掩饰地善良、易感。从七零后开始,性情单纯绝对是个例,过了而立之年依旧单纯的概率就更小了,而赳赳却正是其中一位。

我也喜欢读他的稿子。

《新周刊》几乎每期更换的话题,都有他的议论,虽不免三二急就之章,但一读而过,我总能得到两项以上见解,使我想想,以为有识见,说得好。譬如他谈论当代艺术,不算批评,更不是捧场,却也如我哪位聪明的同学那样,又如擅长评点事相的快嘴,忽然,说出精彩而有趣的断语,感觉很准确:如此之事太多,以至我难以举证,总之,反而在职业当代艺术批评家那里,我毫不记得曾经读到过什么可以称之为意见的意见了――赳赳是个诗人。这又是奇怪而当然的事:我知道不少记者原是文学的写家,或者诗人,为谋饭,出来记者一下子,结果成了职业。我不懂诗,我知道赳赳给我他的诗集,预先已经失望,不指望我能给予批评或叫好,但他还是怯生生地,然而诚恳地―带着大概诗人才会有的那种过时的诚恳――将诗集递给我。

写过诗的记者,其实,下笔是不同的:虽然我说不出是怎样的不同。

所以我有时私下会将才写好的稿件给赳赳看,指望他给我意见。他会给的:我乐意和赳赳玩,因为他真。他要是夸奖我的文字,也很真,而且有点愣:去年头一次写长篇游记,关于拜占庭的土耳其。他读'了,很认真地说:为什么我到以色列写不出印象呢?一点也写不出。这使我惊异,同时惭愧:我大概写了太多印象吧?然而接着越赳让我吃惊了,他说:行了,以后别给我读那种游记,别给我读。

百家姓范文第2篇

得氏自周朝,历来鹊起人文,大汉间继封侯爵;

丕基开唐代,启后***安寝庙,皇清降永奠馨香。

此联为安徽绩溪县新川冯氏宗祠联。上联说冯氏起源及东汉冯异;下联说唐代东阳人冯子华,曾在当地任歙州刺史。

冯姓起源

冯姓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人口多少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广东、华北和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当今冯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64%,总人口约有700万。

汉族冯姓主要组成有两支:

1、出自归姓。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东夷中有一支以白头翁为氏族***腾的归夷,原居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归姓的一旁支东迁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以荷为***腾的河伯族。夏代,河伯族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冯夷,在河洛地区称霸一时,后为夏有穷氏所迫,北过黄河,其后人在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裂解为河宗、冯、邯三国。后为武王所灭,三国后裔均以国为氏,归姓冯氏的历史至少有3700年。

2、出自姬姓。周武王封其亲族于冯夷故地,仍称冯,春秋初被晋国吞并,冯邑后人也以冯为氏。公元前661年晋灭魏,大夫毕万封魏,毕万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的旁支裔孙长卿(即文孙)食采于冯邑,古城在今河南荥阳西,子孙遂以封邑为氏,此为姬姓冯氏。姬姓冯氏的历史已有3000年了。当代汉族冯姓均认为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胤。

迁徙分布

战国时有冯亭,入赵,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潞县,有的在赵,子孙有许多为将相。先秦时代,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及湖北公安者。唐玄宗时著名宦官高力士,本为冯盎之曾孙,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高,此为冯姓改为高姓者。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难南迁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

历史名人

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为归姓冯氏第一名人。

冯梦龙:明末小说家,通经学,善诗文,尤以小说词曲见长,辑有时代话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集合称“三言”。

冯 道:五代时历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余年。他在后唐任宰相期间,倡议由田敏等人在国子监校定《九经》文字,并组织刻工雕印,至后周完成,后世称"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冯 缭:中国第一位女***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随汉解忧公主远嫁和亲到了乌孙国。由于她多才多智,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在协助公主加强汉朝同西域诸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中作出了很大贡献,时人尊称她为“冯夫人 ”。

冯玉祥:近代爱国将领。1933年任抗日同盟***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寇,收复许多失地。

冯唐易老

汉文帝时有位大臣名叫冯唐,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因此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百家姓范文第3篇

新百家姓与老《百家姓》相去甚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和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的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排出了当今新百家姓。但这个结果一出来,许多人都将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启蒙读物《百家姓》相比照。

两位专家认为,事实上,这两者并没有可比性。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它的排序没有严格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来排列,主要是讲究句句压韵、朗朗上口、好学易记。 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指出,老《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姓氏。

能否以科学规则复原距今1000多年前宋朝人的姓氏排序?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人物最全的一部文献――《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和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同时还根据宋朝四次人口的统计值,以年份间隔为加权数计算宋朝的全国和各省平均人口数的比重,推算出了宋朝时期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

按照同样的研究方法,袁义达还得到了元朝、明朝的百家姓排序。

袁义达指出,事实上,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编制了“百家姓”或“千家姓”,但都不是以人口的多少排序,而是与当时的家族地位、或姓的读音有关,例如明朝的千家姓就是以皇帝的 “朱”姓开始,“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统绍禹汤……”清朝的百家姓则以“孔”姓开始,以示尊孔,“孔师阙***、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游夏文章……”

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有两大特征

中国人的姓氏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几千年来,在中国人的姓氏稳定地传递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得以相传。研究表明,“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现象”和“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是我国姓氏分布的两大特征。

尽管岁月不断流逝、朝代不停更换,但占据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始终是一些常见的姓。统计显示,从宋朝以来,历史上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集中在“李、王、张、刘、陈、杨、赵、 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的人群中。在最新的调查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已分别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

同姓人群地区分布也不均匀,我国每一个省区总会有自己特殊的高频率姓氏,如广东的梁姓和罗姓,广西的梁姓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姓和朱姓,浙江的毛姓和沈姓,江西的胡姓和廖性,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姓和郑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姓,内蒙古的潘姓,东三省的于姓。

我国同姓人群形成的原因与我国的婚姻特征、同姓聚居以及修谱习俗密切相关。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人群流动加大,以及人们婚姻半径的扩大,今后是否会影响到我国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的大格局的问题,袁义达认为,在我国,农村人口始终占据人口的重心,我国地域虽然广阔,但自从清道光年间我国人口达到4亿以后,可供人们生活的土地都已有人居住,各类同姓人群的分布在全国早已定局,今后,如无特殊情况,这种分布格局再发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不大。

迄今为止,袁义达共收集到中国人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姓有23000多个,但根据这次调查,中国人现在正在使用的姓有4100个。 据介绍,奠定目前汉族使用姓氏基础的时间在秦、汉时期,很多复姓这时已被后人简化为单姓,所以大批复姓没被传下来,比如公子复姓改为公。两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与汉人混居,被同化,大批少数民族原有的姓氏也改为汉姓,比如北魏鲜卑族姓赤小豆氏,后改为豆;清朝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后改为宁或刘。因此,目前中国人正在使用的4100个姓多为单姓和双字姓。当然,从保护姓氏文化的角度看,对小姓的研究尤为迫切。

盛世修谱在民间方兴未艾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祭祀祖宗、不断香火,被认为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如今正逢盛世,我国民间的修谱联宗活动更是方兴未艾。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修谱联宗,其目的和重心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主要是为了寻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宿感和人间亲情。

此次与袁义达合作完成2.96亿人口姓氏调查的邱家儒先生,是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几年来,他投入1000多万元,亲自组织调查全国各地的邱(丘)姓人群聚集点,修编邱姓历史和系谱。目前已经完成了200多个县的邱姓的资料和系谱,并汇集成书。他的目标是编修《中华丘氏大宗谱》,使丘姓成为中国继孔、孟、曾、颜之后,第5个统族谱统一辈份的姓氏。2003年,在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姓氏分布与疾病分布在地理上相关性的研究》过程中,袁义达深感20年前的姓氏数据的样点和57万样本太小了,尤其深入到县一级时,姓氏的频率误差太大。他比较了全国各地的有关研究姓氏和系谱的情况,认为邱家儒先生所作的研究是当今中国家族史研究中的一种典范,因此他主动到深圳找到邱家儒,双方一见如故。合作中,邱家儒不仅提供了全部的固定资产设备,还提供了这一大批量调查60%的经费。

“我们修谱,既符合国家有关***策,又顺应人们尊祖敬宗、爱国爱乡的意愿。”邱家儒说,“通过修谱,将海内外几百万宗亲团结起来,先富起来的宗亲帮助弱势宗亲,视兴教育为己任,如果中国每一个姓氏都像我们这样,就能为社会的和谐、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更大贡献。”

姓氏文化孕育巨大生产力

此次新百家姓排行榜推出后,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耗费这么多精力和财力用在人口姓氏的排序上,是否值得?事实上,中国人常见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区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的分布、汉民族源和流以及其他学科领域,都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

袁义达曾提出过“百家姓里蕴涵着遗传密码”的说法。他认为,如果把每一个姓氏看做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基因的遗传和分布。因为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大部分是父系社会,中国人基本上随父姓。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所以具有同一姓氏人群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很可能是一致的,百家姓可以给遗传学提供数据上的参考。

除了科学研究价值外,姓氏文化本身也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寻根的科学性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增强和激发民族凝聚力和提倡和谐社会的基本。”今后将致力于姓氏文化产业的袁义达认为:“姓氏文化孕育着巨大的生产力,在国家和平繁荣发展时期,传统的优秀文化定会产生新型的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关姓氏寻根的中文网站有200多个,近年来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不下10多种,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还成立了寻根服务团、举办姓氏文化节、开展姓氏寻根旅游等活动。

百家姓范文第4篇

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是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呢?

答:有,不仅有,而且有的是。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在这本《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大概到了宋朝,《世本》就不存在了,散佚了。

有些还传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明朝的“百家姓”肯定不会以“赵钱孙李”开头了,以谁开头?当然是皇姓“朱”嘛。还有一本,康熙年间的,叫《御制百家姓》,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它以什么开头呢?孔、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清朝的皇帝要表达自己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所以用“孔孟”开始。另外,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语;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这些都不能说是童蒙读物,没有成为孩子们的童蒙课本,所以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

答:最晚在宋朝。陆游有一首诗叫做《秋日郊居》,在这首诗后面他做了一段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你看,这不就来了?“谓之村书”――乡村里很流行,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国子监里读的,是农村里读的。可见,在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之前,《百家姓》已经成为村书了,农村里都找得着,非常流行了。所以我们说,《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这应该没问题。

《百家姓》是谁写的?

答: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的作者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

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赵钱孙李”,为什么不把“周吴郑王”搁前头,为什么不找别的姓呢?“刘张徐黄”,不都可以吗?作者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至于“钱”嘛,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他跟别人不太一样,不太喜欢打仗,打下两浙这块富裕的地方以后,就有点小富即安、上进心不强的意思了。他告诫子孙说,将来如果有可以奉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个了不起的“王者”出现,就纳土归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吴越王钱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了。因为没打仗,就没让这片富饶之地变成一片焦土,所以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家。在《百家姓》里,“钱”就给放在了第二位。现在杭州有座塔叫宝塔,大家一定知道,就是为了纪念钱而造的。

至于第三位为什么是“孙”,也很简单,“孙”是吴越王钱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嘛。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一个国家是哪个呢?南唐。南唐谁最有名啊?李后主。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皇后家的姓氏孙,以及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推断,作者是吴越国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不同?

答:《三字经》和《千字文》里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一篇有内在含义的文章。比如,《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都有意思。《百家姓》则不一样,它只是把一个一个的姓搁一块而已,你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有什么关系啊?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读起来却合辙押韵,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含义。《百家姓》不像《三字经》那样有什么微言大义,它仅仅是一种排列而已。

既然如此,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

答:确实,如果只是为了认字,可选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汉字,这就大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在传统中国,姓比名重要。比如,我姓钱,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问:“这件事情谁干的?”旁边人回答:“钱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坏事,就会有人这样批评你:“你对得起你这个姓吗?别忘了你姓什么!”所以姓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

而且,在古代识字先认《百家姓》还有一个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咱们今天见面:“您贵姓啊?”“免贵姓钱。”你要是再接着问人家:“怎么写啊?”这一下子就显着你没文化了,而且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问我姓什么我告诉你了,你居然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出于礼仪的考虑,小孩子要尽早把别人的姓给记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为了童蒙读物。

百家姓范文第5篇

近日,看到某报一则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标题为《婴儿报户口,不批第三姓--家长将派出所告上法院》说的是"一位新生儿进行户口登记时,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外的第三姓给孩子进行户籍注册而遭到拒绝的女士,把户口所在地的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告上了法庭"。"原告黄女士之所以要为其新生儿报和孩子父亲同音不同字的第三姓,是因为其丈夫的父辈曾姓'萧'。***后,在一次全社会提倡简化字的运动中,'萧'姓被改为'肖'姓了……"云云。读后真让我啼笑皆非。"肖"与"萧"原本就是两个不同字义的同音字,可是以后怎么会让"肖"字在姓氏上取代"萧",或许是因为贪***方便慢慢地约定俗成的缘故吧。但是从严格规范姓氏文化的角度上说,这是不可以的。历史上许多萧姓的名人,诸如西汉的萧何,太平天国将领萧朝贵,******萧楚女,还有作家萧乾、萧红等等,绝不能写成"肖"字的。前不久,我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萧劲光将***的***事迹的片名,是由***同志题写的,已经把"肖"字改成"萧"字了。说明现在已有人开始注意到应为"萧"姓正本清源了。看来,这位北京的黄女士要把自己的新生儿重新回到他祖辈的"萧"姓上来,这种尊重姓氏文化的举动,应该予以支持和赞扬。

我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宗姓血缘的延续,这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把同一姓氏视为"五百年前同一家"的道理。一个新生儿的名字可以随意地取,但他的姓却是随着父辈与生俱有的(当然也有少数随母姓的),许多海外华人不也正是凭着这个姓来祖国寻根觅祖的吗?

其实,当前对姓氏的混用除了"萧"、"肖"以外还有不少,例如把"傅"姓写成"付",把"蓝"姓写成"兰",把"于"姓与"於"姓混为一姓等,在报纸杂志和电视屏幕上仍然屡见不鲜,这不是对严肃的姓氏文化的误导吗?或许也正是我们有些记者、编辑没有读过《百家姓》的缘故吧!否则怎么会把"萧"姓说成是"肖"的"第三姓"呢?为此,我恳切地希望记者、编辑们能读一读《百家姓》,对加深我国姓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正是严肃我国民族文化巨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百家姓范文第6篇

一天,小王拜访一位年长的客户。交谈中老人问他:“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你知道它的来历吗?”小王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出来。老人笑呵呵地“批评”他:“王姓是中华民族文化渊深的姓氏之一,看来你还得多学习啊。没有文化积累的业务员,可算不上优秀哦。”

回去后,小王一直想着老人的话,想着自己的姓氏如何而来?自己的远祖是些什么样的人?……为此,他查阅了众多关于姓氏的资料,终于对王姓的来历有了根本的了解。与此同时,他产生一个大胆的念头,若把“姓氏”做成工艺品,不仅可以收藏,还能成为馈赠友人的礼品。

可是,用什么材料做呢?如用纸做载体,显然档次低且无新意,无法吸引顾客。小王想到,人的姓氏是从远古传承下来,当时所有东西都写在竹简上。而竹简是中华姓氏形成时期(春秋战国)的文字载体,用之作为“姓氏”资料的传达物体,最能显示其古色古香的韵味,还可装饰家居,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围绕这一思路,小王想出了“姓铭堂”这个名称,其寓意是,人不仅要将姓氏铭记在心,更要堂堂正正做人,不可为祖先丢脸。2000年6月,他注册了“姓铭堂”---深圳市华乐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做起前期筹备工作。2000年7月,他专程赴国家统计局、民***部等部门考证姓氏来源,并请知名教授撰写姓氏起源,请作家创作诗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中国百家姓各个姓氏的文字材料。

2003年5月,小王的公司注册了“姓铭堂”商标,开始从事以中华姓氏礼品为重心的工艺礼品业务。同月,“姓铭堂”礼品正式投入生产。2003年7月,第一批姓氏竹简问世。首批产品以百家大姓为中心,以竹简为载体,以仿唐七律古诗来再现中华姓氏的发展历程,内容有各姓氏的始祖***像及简介文字、自古以来的名人名事和主旨对联等。当年9月,“姓铭堂”深圳形象总店开业,其“姓铭堂”礼品一炮打响,当天即售出500多幅竹简,赚了1万多元。

试营业的开门红给了小王极大的信心,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姓氏事业中去。12月,“姓铭堂”第三家分店又在深圳开业了,购买者不仅有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客人,还有一些内地游客也前来选购。他们将购买的姓氏礼品悬挂在客厅,来怀念祖先及勉励自己。至2003年底,小王不仅将投入的资金全部收回,还净赚了5万元。

百家姓范文第7篇

家垂经学之遗,学诗学礼,无忘庭训于当年

浙江台州郑氏宗祠联。上联“广文”,指唐代画家郑虔,曾官广文馆博士。下联“经学”,指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父子和郑玄。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官太中大夫。研究《公羊传》,又向刘歆学习,研究《左传》及《周礼》。长于历数,不信谶纬。郑众,字仲师,曾任给事中,官至大司农。继承并传扬父亲郑兴的《左传》学说,并研究《易》、《诗》,曾受诏作《春秋删》。

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21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

郑姓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攻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即郑氏。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郑姓在台湾是一个满缀着荣耀的姓氏,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明代的郑成功是台湾郑姓的开山始祖。郑成功后病死,传至其孙郑克爽时被清廷征服,清廷曾下令郑成功后裔及所有郑氏人员全部离台回大陆,可郑姓后裔并未执行,都躲避匿藏起来。大陆郑氏以源源不断涌入台湾,也有郑成功后世族人为避清廷注意的原因所致。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原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百家姓范文第8篇

一、关于百家姓

这个问题长期困扰辜氏家族。一个通常的解释是,辜乃小姓,在筛选时未进入编者视线,何况未列入百家姓的姓氏还很多,不独辜姓。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武汉辜家贵、南昌辜理耕两位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辜氏宗亲,在全国范围大兴考证之风,并得到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同宗的热烈响应,包括央视在内的一些媒体也参与搜寻,不少珍贵史料得以陆续面世。

有史料记载,辜氏宗族始兴于盛唐,至宋初却首次遭遇挫折,以致失去在《百家姓》中地位,皆因辜家有人开罪于宋朝***皇帝赵匡胤。年初理耕前辈给我看一套家谱,乃始修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之《桃源儒林辜氏宗谱组》,经历代续订,传承至今。谱云:后周来世宗率兵南下,“我族(指辜氏家族)由江西集家丁统义兵挟十大姓抗来世宗之师”。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世宗旗下大将,力攻三月而不下,迁怒辜氏。匡胤登基,命修《百家姓》,辜氏等“十大姓”遂不得入编。后太祖恕罪,谓各为其主忠贞可谅,惜《百家姓》终未重修。

来世宗原名柴荣,为五代时期后周世宗皇帝,后世被称为柴世宗。柴在位十年,南征北战,戎马一生,收复大半中国,文治武功,名垂青史。没有柴世宗,就没有后来的北宋统一中国,赵匡胤时乃后周大将,攻契丹、征南唐、收后晋等均立下赫赫战功。这个家谱所记叙的就是匡胤攻打后晋时曾遭遇辜家***抵抗。匡胤被世宗重用,累迁至检校太傅、殿前都俭点。公元959年,世宗崩,年仅39岁。翌年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自称皇帝,立大宋王朝。匡胤称帝不久,就提议编修《百家姓》,并将自家姓氏排在首位。据说前八个姓氏的选择花了他不少精力,可见谁能入编及列为如何皇帝是有讲究的。辜姓等因前述过节而不能入编,也非空穴来风吧?

二、关于辜氏分布

今年2月下旬,“中华辜氏海内外宗亲代表大会”在广东省潮州市金石镇辜厝村举行,时逢该村牵头当地10个村举行“灯首会”并祭拜辜氏祖先,村民和村委会集资200万元隆重操办。来自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四川、福建、安徽、海南、贵州等省的辜姓代表聚集一堂,台湾也发来贺信,甚至福建林姓宗亲也派代表前来捧场,可谓盛况空前。

笔者从这次活动申获悉,辜氏在上述省份及河南、山东、江苏均有较多的分布。东道主辜厝村数千村民95%以上姓辜,该村的干部也清一色辜氏后代。该村流出去的辜氏人口也在5000以上。更令人惊奇的是,四川仁寿县三十万人口,辜氏占去三分之一。据称该县历史上曾被称为“辜半县”,一说是因为该县辜氏人口曾经过半,一说是该县外出当官的辜氏人口曾经过半。总之十万辜姓,是笔者迄今听说到的最为稠密的辜氏人口。当地还有“羊家坝”,据称是四川辜氏家族发源地,每年有人前往祭拜。而笔者祖籍江苏涟水县,有辜氏村庄四座,其中笔者祖居地辜老底,大多数人已移居全国20多个省市,还有移民欧洲国家,如同一盘散沙。相信随着考据的深入和信息的不断汇集,辜氏源流及分布脉络会更加清晰,这也将为中华民族之变迁历史增添新的佐证资料。

百家姓范文第9篇

唐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任南行***总管,率***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667年四月,陈***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再就是颍川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女士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陈氏名人

陈平,西汉王朝***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琳,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

陈玉成,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事统帅。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人。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郡望堂号

1 郡望

颍川郡秦时置郡。广陵郡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武当郡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西北等。

2 堂号

百家姓范文第10篇

1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2 出自舜时大臣朱虎的后裔。据《元和姓篡》、《姓氏急救篇·颜师古注》等资料所载,舜时有大臣朱虎,其后人亦为朱姓。

3 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微子的后裔,因避难改为朱氏。

4 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所简改。据《路史·后纪》及《续汉书·郡国志》等有关资料所载,另支朱氏出自上古传说中的古天子朱襄氏,后简改为朱氏。

5 出自祁姓,为尧帝儿子朱丹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尚书》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朱姓出自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尧的儿子丹朱之后,以祖名为姓,称为朱氏。

6 出自他姓改姓而来。据《朱氏宗谱》等资料所载,朱姓有由他姓改姓而来,包括“冒姓”与赐姓者。

7 出自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据《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北魏孝文帝南迂洛阳后,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皆改姓朱氏。其他少数民族中亦有朱氏。

迁徙分布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问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五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迂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徒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现今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郡望堂号

郡望

吴郡一东汉时置郡,治所在吴县。此支朱氏,为沛郡世祖朱诩之后。

沛郡:汉高帝时改泗水郡置郡。此支朱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

凤阳郡情时置郡。此支朱氏,为沛郡一世祖朱诩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时期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的朱氏后代。

堂号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张禹,这一下触怒了皇帝,立即叫刽子手拉朱云到午朝门外去斩首。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衬稷的道理。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讲个不停。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行书掰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所打动,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过后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槛,皇帝意味深长地说:“别修了!留着他可以使我时刻检讨自己,也勉励大家都要像朱云一样敢于向我提意见。”

历代名人

朱温:五代十国后梁建立者。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著名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朱耷:明朝宗室,明末清初代著名画家,自号山人,多画山水花竹,寄托对明朝的覆亡之痛。

朱起凤,(公元1874~1948年),著名清朝训诂学家。著《辞通》二十四卷,依平水韵编次,共300万言。又著有《字类辩证》,辨析形音义容易混淆的字。

朱自清:(公元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现代文学家、学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百家姓范文

学习

水木年华:难忘初恋蝴蝶花

阅读(28)

2005年4月22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全力打造的中国TOP排行榜颁奖晚会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举行,水木年华组合在众多组合中独占螯头,荣获“内地最受欢迎组合奖”。组合创始人卢庚戌更是以一曲《蝴蝶花》红遍大江南北!可有谁知道

学习

古朗月行(节选)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古朗月行(节选),内容包括古朗月行节选全文翻译,古朗月行节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②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③,桂树何团团④。白兔捣药⑤成,问言与谁餐。【注释】①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②瑶台:古

学习

某二甲医院剖宫产住院费用的分析

阅读(35)

【摘要】: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患者住院费用分析,找出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及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控制患者住院费用的思路与对策。方法: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后,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提高;医保覆盖率

学习

药品广告禁用名人代言 “忽悠”消费者将被封杀等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药品广告禁用名人代言 “忽悠”消费者将被封杀等,内容包括广告宣传特效药违法吗,是否有国家禁止发布的药品广告。《经络巨子――祝总骧教授的科学人生》出版发行中国第一部以经络学家为题材的长篇传记文学《经络巨子――祝

学习

网络安全条例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安全条例,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条例最新,学生网络安全条例。一、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二)故意

学习

长白林海:完整自然记录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长白林海:完整自然记录,内容包括长白林海特有的珍稀树种,登顶长白之巅俯瞰千年林海。专家点评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中,红松高大挺拔,林内有各种紫椴、枫桦、色木等落叶树种,到了秋日,在浓绿的背景下,五颜六色的落叶树将森林打扮

学习

韩国电影分级前夜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韩国电影分级前夜,内容包括电影频道韩国电影分级,韩国电影的分级管理。新浪潮的延续1994年最争议的韩国本土电影是张善宇导演的《把我献给你》。张善宇是1980年代韩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去

学习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阅读(43)

【摘要】金融资产核算是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重要内容,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又是金融资产核算中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准确理解准则精神,应从其基本内涵入手,掌握其分类的条件和特征,是正确划分和核算金融资产

学习

空间净化:还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阅读(26)

在这插翅难飞的十面霾伏中,雾霾并不仅仅在室外,室内也会产生雾霾,装修粉尘及装修材料释放的有毒物质,是室内PM2.5超标的原因之一;家庭烹饪油炸的油烟,PM2.5瞬间最高峰值超标58倍……你可以通过改造房间、种植绿色植物、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

学习

JW 万豪品牌京城展露风华

阅读(23)

日前,北京商业中心区的华贸中心举行盛大的开幕典礼,万豪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W.Marriott二世巡视设于此处的北京JW万豪酒店,并宣布该酒店为万豪国际集团在全球管理的第3,000家酒店,在万豪集团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许多研究

学习

浅析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心理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心理,内容包括品牌商心理vs消费者心理南辕北辙,服装消费者心理需求。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角色在发生转换,同时需求心理也在不断改变,消费者不再只是停留在产品的功能上。

学习

咬春养胃又生津

阅读(41)

春饼是北京民俗应节食品,又称薄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这在清代文学家陈维崧的作品《陈检讨集》中就有记载,“立春日啖春饼”。啖(读dan)是吃的意思。春饼在唐宋时称为春盘。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菜、韭菜、竹笋组成,表

学习

习作中对声音的描写

阅读(28)

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里的虫鸣鸟叫,山谷里的风声,大海边的波涛声,马路上的汽车声,电闪雷鸣的声音,以及人世间的丝竹之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丰富有趣。课本中声音的描写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

学习

浅析《十二个》中的象征形象

阅读(22)

亚历山大・勃洛克是白银时代伟大的俄国诗人,享誉世界的抒情大师。而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两个世界的历史时代的交替时期,因此,他的创作恰好是一个时刻关注着历史运动并能预感到时代风暴的人的内心见证。勃洛克的诗歌中充满永恒的神秘色彩和

学习

SQL Server 2000 全文检索技术

阅读(30)

1全文检索及其发展状况随着海量信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文献数据库正由书目数据库向全文数据库转变。这一转变使得全文检索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常用的实现全文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不对数据库建立索引而直

学习

百家姓变迁记

阅读(35)

中科院有关专家日前通过新华社公布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自己的姓氏是否上榜,排名第几等等话题,为老百姓及专家津津乐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

学习

国内几种常用论文全文数据库在科技查新中的作用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国内几种常用论文全文数据库在科技查新中的作用,内容包括查询使用的数据库什么意思,学术论文数据库比搜索引擎的优势。【摘要】讨论和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

学习

浅析万方、维普、CNKI三大全文数据库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万方、维普、CNKI三大全文数据库,内容包括cnki万方维普属于什么数字资源,cnki和万方数据库有什么区别。关键词:维普CNKI万方分析比较摘要:在概括介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文从检索功能、检索结果、检索界面等方面对《中国

学习

读点《百家姓》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读点《百家姓》,内容包括百家姓全文诵读文字版,百家姓全文解读免费。近日,看到某报一则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标题为《婴儿报户口,不批第三姓--家长将派出所告上法院》说的是"一位新生儿进行户口登记时,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

学习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内容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和方法论文,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新颁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手段,在企业安全

学习

百家姓之施(SHI)姓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百家姓之施(SHI)姓,内容包括百家姓2019姓施排多少名,百家姓姓氏起源之施姓起源。姓氏起源施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

学习

百家姓之 第7期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百家姓之 第7期,内容包括百家姓第7集完整版,百家姓之七全文。寻根溯祖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即西伯侯姬昌)之后,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的封地冯城,属于以届邑名为氏。冯氏系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2.出自归姓,出自春秋时郑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