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名
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一、梅花拳名的来历
看流传各地的说法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
1.拳势如梅花
梅花拳最初是在一百多根的桩子上练功,其桩步五势一左一右对称练习,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个瓣,梅花拳五个基本拳势,故名五势梅花拳。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下练习,仍保持了它原有的风格特点,故又有落地梅花拳的称谓。
2.梅花傲霜雪
梅花开放在百花之先,此时正是严冬,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笑傲雪原。此时也是梅花弟子亮拳练功的好时机,梅花弟子要学习它先知先备先用。不怕严寒,不畏阻挠的品格。
3.梅(木+某,繁体梅)与煤易梅
相传明末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身亡。后清朝统治,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正好梅字早期写法为(木+某),与煤字谐音并字近,以示纪念。
4.纪念意义
据传梅花拳最初是由五位交情深厚的明代遗民武师集体创编而成,为纪念五位武师取名为梅花拳,梅花花开五个瓣,每瓣分别代表一名武师。
二、梅花拳起源
关于梅花拳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起源于开天辟地之时
据燕子杰先生讲,在1993年,他于河北广宗县调查梅花拳时,遇到十三世王孟庚。王老反复吟着一首诗句:
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占先。
开天辟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
反复说梅花拳开天辟地已有之。
2.起源于西周
据梅花拳内部经卷中载:周昭二十五,古佛生焉,居伯阳后,占仲尼先。昆仑祖师化名云盘,住昆仑山,他创造了两种拳,一种是梅花,一种是八卦,所以梅花拳在民间有属昆仑派的说法。
3.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民间有梅花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为著名***事家孙武子创编,故称武子梅花拳。还有的说起源于公元前447年,创始人为王秋白。
4.起源于秦汉时期
起源于秦汉时期的说法大致有这几种:
据《梅拳秘谱》中载:梅拳之始因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
有的说《后汉书》载:汉时已有练梅花桩者。
又据民间所传的梅花拳四次重大变革中第一次变革为公元前213年。由七位结义兄弟创拳定名为七兄花拳。
5.起源于宋朝时期
流传于浙江、河南部分梅花拳师称梅花拳起源于宋朝杨家,以练内外五行而著称。在民间传说梅花拳的部分器械(如***法)有歌诀:杨家花***扎得凶,大宋驾前称英雄。手持三节棍一根,大宋堂前镇乾坤。传至民国初期已80多代。
6.起源于明末清初
有两种说法:一是纪念崇祯,组成梅花门反清复明;一种是崇祯年间,江苏徐州铜山县小尖庄偶遇一僧人学得此门艺。
自明末清初以来。其流传的谱系是较为清晰的,所以一般认为源于明末清初的可信程度是较高的。周伟良说:“落地梅花世间稀,明末清初始建成。”博得广大梅花拳弟子的赞同。
三、梅花拳名辨识
梅花拳在民间有多种叫法,一般说梅花拳。古称梅花桩,又称父子拳,简称梅拳、花拳。
1.梅拳、花拳,它们是梅花拳的简称,不必多说。
2.父子拳
因为梅花拳历来传授严格,最初只以家传的形式在民间秘密流传,直到明末清初才在冀鲁豫三省传播开来。该拳父传子、子传孙、孙又传子……父子之间密授,故称父子拳。
3.梅花桩
早期在100多根桩子上练功,又因它五势成桩。故名。
4.干支梅花拳与五势梅花拳
梅花拳演练桩步五势左右对称,宛如盛开的梅花,梅花五瓣,拳分五势(大、顺、拗、小、败),故名五势梅花拳。桩步按天干地支分五势,宛如梅花开放。行步犹如梅花枝干相连,所以称干支梅花拳。
5.落地梅花拳
梅花拳早期在桩上练功,由于时代变迁,栽桩费时耗物,渐改为地上练习,但保留了原有的风格与技法,故名。又有称落地梅花。讲究地盘,擅长地躺技法。
6.中心梅花拳
具体有关中心梅的说法不详,只传闻中心梅多为蹿跳蹦跃,注重腿法练习,中心起势,四面开花。
7.穿心梅与武子梅花拳
穿心梅与武子梅名,二实指一。据说起源于孙武子,故称武子梅,又因为该拳套路路线多呈“中”字形,所以称穿心梅。
著名武师寇运兴、郭力、李金奎、贺平等是其传人。
8.五形梅花拳
相传起源于宋代杨家以练内外五形而得名。
9.义和拳
在历史上,义和团原名义和拳,义和拳是称呼梅花拳的特殊时期。著名义和团起义领袖赵三多(梅花拳十四代)起义时恐连累梅花拳遂将其名改为义和拳。
10.夫子梅花拳
夫子梅花拳,是山东菏泽地区(曹州府)对梅花拳的称谓。
夫子,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夫子梅很可能与武子梅一样是由“父子”谐音而来。
结论:众多对梅花拳的称号有异,其实都是指的同一种拳法。虽然各个地方的梅花拳练法不一致。但都是梅花拳,变化是其精神特点,所以说“天下梅花是一家”。
梅花拳传承
一、早期秘传谱系
历来梅花拳的流传谱系都是掌握在文班老师手中,秘不示人。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陆续发现的多种谱系,记载的不尽一致。现据我的《夫子梅花拳史记》和《老祖根源》等经卷,简要介绍一下该拳的早期秘传谱系。
明末崇祯年间,官府腐败,百姓困苦不堪。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李白成义***攻陷北京,崇祯帝于惶恐之间,自缢于煤山。随后一些明朝遗老为反清复明,组成秘密组织梅花门,将煤山之煤易为梅。以山为记,故名。
此时一位西域僧人将此拳传于江苏徐州铜山县小尖庄张山(张三省),张传邹安帮,邹乃徐州沛县东北八里庄人。邹有六子,其老六邹正法为最好。邹传蔡兴道(开州城南蔡起电)。第五代有王登榜(内黄代庄)、杨炳(内黄丁庄)、邹宏义、邹宏思。第六代为张好学(封州贯马营人)、郑守掌(南和县郑家庄人)。第七代赵学义(平原县北辛庄人)。第八代张从富……
以上公布的是属于秘传谱系,与其他地方流传的谱系不尽相同。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及本世纪初,大批梅花弟子前辈互相交流文理,对照各地的谱系,有效更正了早期梅花拳的错误传承谱系,现在全国基本一致。
二、更正的早期谱系
后一百代:
第一代 收元老祖,也有叫法王老祖的,这是个虚拟的人物,起前百代结束,后百代开始之意。流传于河南濮阳、内黄、清丰等地的门人尊第一代为朱永元。相传朱为法王收元祖化名。
第二代 张山 (约1570-1643年),
又名张三省,字登,江苏铜山县路家团人,后迁苗家楼居住,有说是铜山县小尖庄人。豫北尊张振书为二代祖师,张振书为铜山县下江山人。有人认为张三省与张阵书是同一人。后世门人尊其为“天真古佛”。
第三代 邹宏义 (1617-1693年),字光大,江苏徐州铜山县北街人,祖籍河北顺德府。邹是梅花拳历史上有正式记载的,且真实存在的第一人,也有人认为可能他是真正的梅花拳创始人。从徐州北来传道至开州(今河南濮阳),收王西征、蔡光瑞、孟有德等人为徒。后迁顺德封州(今河北平乡县)。推广拳学,死后葬于此地,从此平乡成为梅花拳祖源地。拳内尊邹为续法老爷。豫北尊三代祖师为王红亮,徐州沛县城东高家楼人。
第四 代蔡光 瑞开州东南60公里蔡吉屯人。奉师命北上传道,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为徒,在内黄收杨炳为徒,在平乡收张复为徒,定居马庄桥,后恭迎邹师去传道,随之梅花拳在河北编地开花。
王西征 开州王家可零人。
孟有德 开州城东南老人集人。
邹志刚 一作周志刚,传说为邹宏义之长子邹文聚。乃清丰、内黄梅花始传人。
邹文聚 字会庵。生于清康熙二十九年,于清乾隆九年北上直隶寻父,一路传拳,最后到平乡后马庄,承父志推广梅花拳。
第五代 杨炳 (1672-1747年),字虎文,号松岩,河南内黄县丁庄人,师承蔡光瑞,康熙壬辰科探花,授御前侍卫兼都司俭书,于1742年归里后著《习武序》。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梅花拳大师,授弟子不计其数。
韩化礼 开州城东南25公里于家洼人,师承蔡光瑞,于平乡收李进德、南和郑玉德。
孙盘龙 开州东南八孔桥,师承蔡光瑞,于平乡县收王可敬、赵文礼为徒。
王登榜 河南内黄县六林乡后化村人,被誉为神***,康熙曾拜其为师,学有梅花刀法。
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为邹文聚之子,承父志传播推广梅花拳。邹师祖师三代矢志不移推广梅花拳,备受世人崇敬。
张复 河北平乡后马庄人,师承蔡广瑞,乃河北平乡得传梅花拳第一人,收弟子徐世德。
孟守玉 开州老人集人。
雷信、雷子洞为清丰雷家村梅花首传人。
大约从第五代开始,(约乾隆年间)梅花拳已遍及冀鲁豫三省并向外省推广。
五代祖师杨炳后世门人有众多与反清活动,影响非常。例如:
滑县分支四辈弟子冯克善是天理教领袖之一。是李文成的副手。
冠县分支二三辈弟子杨四海。以义和拳被清廷捕拿。
山东分支三辈弟子王伦是清水教起义领袖。
南宫县三辈弟子李存仁、魏学宗、简七、王三、严龄等是***起义成员。
义和团领袖赵三多(梅花拳十四世)于光绪22年发动义和团起义。
另外在河北有一位举足轻重的八代祖师张从富,他改大架为小架,曾于北京月明楼救乾隆圣驾,辞封赏取朝服,只求传道为宽。相传梅花拳的班辈是张从富于龙门道人手中得的。从此有了班辈排列,绵延有序。
曹州梅花支系衍传
位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地区(古称曹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民性强悍,崇武尚义,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梅花拳在乾隆年间已在曹州府盛行开来。
曹州一带的梅花拳是由被称为“白先祖”的十代祖师白金斗所传。白师祖,有关他的传说至今还被传颂。生卒不详,祖籍不详,他融会贯通,丰富整理了梅花拳械,来曹州布道传艺,被门人尊为曹州梅花拳的始祖。梅花拳中兴之祖,所以曹州梅花拳在外被称之为“白家支”。
第十代有孟传成、冯老茂、王德成。
第十一代有吴明镜(师孟传成)、赵付(菏泽西北高庄集人,师冯老茂)、李泰然。
第十二代有马廷瑞(师吴明镜)、王显光、武传柱、杨风阁、司占彪、李永松等。司占彪,师从赵付,后参加义和团为大师兄。以奇***混沌条威震齐鲁。李永松(1873-1943年)原名李寅松,号二武松、铁巴掌,1928年参加南京打擂,后任曹州国术馆副馆长。传艺河南、东明、河北等地。
第十三代有郭幼朋、何思起、李捡斋、吴宗明、高玉亭、李文河、吴体胖、司中元等。其中吴体胖、司中元为梅花拳的传播贡献了一生,司授艺于湖南,吴后到台湾授艺至传于海外,影响广泛。
第十四代有***前任国术馆馆长、国术教官、***后任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的郭子敬(1908-1995年),受训于中央国术馆、后执教于***旅的王松元(1907-1986年),十四代掌门人郝俊密(1910-1996年),号称紫面大圣、多次参加国家比赛获奖授艺不倦的崔文勤(1919-2003年),济南打擂获金盾并出访前苏联的魏士可(1903-1977年),国术馆馆长盛效武,有神鞭通家之称、一生授业的杨西第(1914-1997年),全区第一个武术特级教练丁金龙,一生授艺、并送艺前线传授绝技的吴效新,技传鲁冀豫的朱继增(1900-1984年),拳打五国大力士的张士峨,曹州镖局总镖头孔庆标。三上擂台制敌于顺的孔凡玺等等。这些人为本拳的传播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们门人众多成绩斐然。
第十五代更是人才济济,有南京打擂夺冠的杨士文(1899-1952年),武林百杰王守义,南京打擂获优等的都文彩。武医双绝的赵新郎(1915-1988年),刘派梅花的始传人刘保***(1892-1947年),摔跤大师丁金龙,武林碑园创始人高士英,一心向武的李玉庆,高级教练刘保印等等。
第十六代更是不计其数,例如全国农民积极分子贾龙生(1915-2001年),武术教授陆建民,回族老拳师李庆连,中国台湾分支掌门张武臣,山东齐鲁武术院鲁国庆,中国武术院张玉萍(38枚金牌)以及著名武术健将侯国旺、崔玉强、马中轩、赵翠荣等等。
第十七和十八代由于人数太多不一一说明,至今已达二十多代,弟子遍布全国及海外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散打好手、武状元陈超为十七代弟子,吴俊美、冯艳华、宗起银、段章丽、耿鸿鹏(西安体院教授)、穆丽、周丽娟、刘瑞林等等纵横于国内外武坛。
1998年国家体委颁布了高段位名单,菏泽全区七段只有四人:崔文勤、贾龙生、刘保印、王守义。他们都是梅花拳传人。其中刘保印、壬守义是崔文勤的弟子。另外一同参选的还有国家体育总局张玉萍,她是本门十六代弟子,师从刘保印。
中国台湾分支:由十三代掌门吴体胖首传,后由十六代三传弟子张武臣接管,传艺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台湾还有刘派梅花也是曹州分支。
曹州每年接待海内外拜师求艺者不计其数,它所传的梅花拳正日益得到广大民众及海外人士的喜爱。也希望曹州梅花拳广传久传。曹州梅花拳已在这块尚武之地深深扎根并结下累累硕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