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药学会在2009年联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进行了家庭药箱的现状调查,调研报告称:86.5%的家庭储备有常见疾病用药(如感冒药、止痛药、腹泻药等),61.6%的家庭储备有外用药(如创口贴、紫药水等);仅有39.0%的居民具有定期检查和清理家庭药箱的习惯;能正确处理过期药品的居民为20.5%,69.0%的居民处理过期药品的作法是扔到垃圾箱。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管理不当会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危害,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化学污染,被非法药贩得到则会带来社会隐患。
“高价回收药品”的小广告在很多城市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药房和医院附近。《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 22条规定,禁止非法收购药品。可为何这些回收商还敢明目张胆地到处贴广告呢?且药品理应是有别于诸如旧家电之类的东西,过期或者说变质后应该就不能流通的,这些药贩子收购的药品又究竟流向了何方呢?
高价回收药品之谜
药品过剩了,有人回收换点零花钱,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件挺让人高兴的事情,一般都会想总比扔掉的要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般都不会考虑这个回收后的药品干什么用了。火爆的市场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价回收药品”的小广告主要以医院周边为多。9月5日记者拨通了写在某医院厕所门上号码为1822948****的收药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士,记者表示手头有一些***高血压和保健品之类的药出售,当得知记者药品数量均不到10盒时,对方回答了句:“数量太少了,不收。”就匆忙挂断了电话。
之后,记者又拨通了另一个“高价回收药品”小贩的电话,这次是一位中年妇女。记者首先向她表明自己手头有进口药需要出售,她一听显得非常感兴趣地问道:“你有什么样的药品?”当记者告诉她,自己手里有不少抗肿瘤的药品。对方一听马上来了兴趣,连问是什么药品,有效期到什么时候。听到记者回答说有较多的吗替麦考酚酯片和环孢素软胶囊时,对方马上明确表示可以高价回收。谈到价钱时,她表示,如果是离有效期还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可以按原价的50%回收,如果是快到失效期的药品,只能按 10%回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抗肿瘤药物、降糖药物、肝病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等都是回收商比较欢迎的药物。除了回收药品外,还有人回收空药盒或药瓶。如2011年破获的“7·20”系列制售假药案中,犯罪团伙长期流窜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医院,通过收购废旧的药品包材、更改批号、换包装、灌装低档原料药、用盐水勾兑等方法生产假药,再转卖至全国各地,涉案金额巨大。他们回收的药品包装主要来源于各大医院的保洁人员或患者家属手中零散的药盒。
记者也通过联系一部分药盒回收商了解到,在回收的药盒/瓶中,以进口药和***肿瘤的药物回收价格最高,有些药盒回收价格就达到了上千元。
回收药品流向何方?
这些回收的药品究竟流向了何方呢?记者在联系了回收药品的小贩见面给她看药时,显得不经意地和她攀谈起来,但她对记者的问题显得比较警惕,只是说自己也是帮别人收药。
记者也走访多家医院的药房药剂师,他们告诉记者,一些正规的大医院进药渠道都很规范,不存在进一些来历不明的药。他们猜测,回收来的药主要流往农村、一些黑诊所、无证经营药品的个体户等非法行医、经营药品的机构。最终这些药品被使用到患者身上,给百姓就医、用药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也到一些工地上采访了部分务工的农民工,他们普遍表示,买药时不会仔细看有效期,会相信医生给的药是没有问题的。
回收药品从何而来?
有病去就医,医生开药即服用,按理家庭药品基本不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但为何药品回收的生意如此火爆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药品过多的现象主要源于以下3点。
1、“以药养医”模式导致药品过剩
我国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模式主要还是“主动—被动”型,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以药养医”的模式导致药品收入直接影响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收入。在利益的诱导下,某些医务人员开大处方,超过病人对药品的需求量,最终导致过期药品产生。2012年1月,原卫生部部长***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这也许将大大减少大处方的出现。另一方面,我国没有药师法,执业药师对于医生所开的处方只能审查药品之间是否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数量不能监控。而美国各大医院和药房的药师不仅对处方中所用的药物进行评价,同时对药物***进行监控,避免药物数量超过患者需求。
2、医保买药套现
“高价回收”药品广告的出现,也让一部分急于用钱的人产生了刷医保卡购药套现的现象。不过,由于专门购药用于回收损失太大,现在更多的人将目光盯上了直接将医保卡套现,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一部分回收药品的商贩也会提供医保套现,他们收取15%~20%的手续费。
此外,一部分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在医院住院过后,会要求医生多开药物储备起来,以防到时自己需掏钱购药,从而造成药品过多过期。
3、家庭自助购买过多药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遍布于大街小巷的药房的出现,使“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成为人们的习惯,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外伤等,居民会购买药品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很多药可能只用一次或几次,剩余药品则长期存放,最终成为过期药品。
此外,药品的“大包装”也可能造成药物过剩。我国的药品大都是整盒、整瓶或整包出售,装量一般是100片、50片不等,消费者大多只服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最后这些药品成为过期药品。
链 接
国外对家庭过期药品的处理
【日本】
日本某些企业通过开展登门送家庭药箱的业务,以解决药品过期的问题。药品推销员先将药箱免费放在居民家中,以后会每月登门拜访一次,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清点药箱药物数量,按照减少的数量收取药费;二是清查是否有过期药品,一旦发现药品过期,就会补充上新的同类药品代替。清查的过期药品由企业自行处理。
【德国】
药店是回收过期药品的主体。并由垃圾回收部门进行集中销毁。药店向负责处理过期药品的部门支付费用。德国规定药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进入市场的药品外包装负责,尽量循环使用包装材料。
【英国】
药品的回收主要由社区药房来负责,但是居民交到药房的过期药品要自行先进行分类,按照固体、液体、针剂分类,而且对玻璃瓶包装的和塑料包装的也要进行区分。如果不规范处理,会被记上“不良记录”,影响到个人的诚信度。药房将回收的过期药品分门别类放在不同容器内交给***府特别指定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理。
【法国】
法国也是通过药店回收药品,在店里设置两个箱子。一个标有“可再利用药”字样,主要是针对家庭包装完好未过期的药品,这些药品经过检验后将被免费送给与药品监管协会有合作关系的国内或者国际公益组织,再由这些组织分发给需要的个人、地区或国家。另一个箱子标记“待销毁”字样,这些药品由药品批发者从药店取回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某些虽然是过期药品但其中某些成分还可以再利用的将送交有关部门或实验室。没有任何用处的过期药品及包装则被运至具有焚烧医药制品能力的垃圾处理厂。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价回收药品“变废为宝”让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