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糊咧……”天色渐晚,灯光昏黄而柔和。在一个飘浮着浓浓乡情的麻石小路上,一阵“黑芝麻糊”的叫卖声从遥远的30年代悠悠传来……小巷的宁静被这亲切的叫卖声和诱人的浓香缓缓打破。一个身着清代服饰的小男孩使劲拨开粗重的樘栊,挤出门来,深吸着芝麻糊的香味。“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慈祥的大婶递过一碗热气腾腾的芝麻糊,双手捧碗的他在喝完后还留恋地舔着碗边残留下来的芝麻糊,这一意犹未尽的模样使旁边搅拌芝麻糊的小女孩不由地忍俊不禁……这时,大婶充满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细心地擦去他嘴角的芝麻糊,又把半勺黑芝麻糊舀到孩子的碗中。一股浓香,一缕温暖……一抹浓浓的乡情与温暖的感动随着岁月的流逝永驻心间。
20世纪90年代初,这条南方黑芝麻糊电视广告伴随许多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用一股朴实温馨的怀旧气息为中国广告时代涂上了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不经意间打动了无数人。今天,当人们再次从超市货架上看到南方黑芝麻糊时,依然会毫无防备地沉醉在那片挥之不去的温情中……
以情取胜的黑芝麻糊广告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广告业在经历了短暂的探索后,逐渐开始了运用现代广告创意的新尝试。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因其准确的广告定位和良好的广告主题成为这一时期浪漫主义作品的典型代表。
广告学教父詹姆斯・韦伯・扬说过:“广告创意是一种组合,组合商品、消费者以及人性的种种事项。”与许多创意直白、商业味道浓重的广告忽视或淡化情感这一基本元素不同,南方黑芝麻糊广告摒弃了单纯以商品特征为主要诉求点的广告模式,对故乡情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情感要素进行了深度挖掘,实现了从“硬”推销到“软”推销的广告策略转化,将黑芝麻糊这一物质化的商品与受众的情感联系起来,寓情于景,勾起了消费者对黑芝麻糊的美好幻想,间接触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那时的大陆广告受台湾广告风格影响,强调广告制作中至关重要的话语转换机制与符号制作原则。广告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统一的暖色调,而场景弄堂、灯影的布置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演员陈硕那个忘情地舔碗动作自然逼真,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卖芝麻糊的大婶给小孩添半勺芝麻糊的镜头进一步强化了心中情感的泛动:买卖一碗芝麻糊看似极其简单,但额外地添加一勺,却蕴集了多少人间真情――母性怜爱、邻里乡情、仁义宽厚……
当众多的食品广告在强调其营养价值和精准的百分比时,南方黑芝麻糊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宣传路线。1992年,这则叫好又叫座的广告片获得广告节金奖,南方黑芝麻糊的销量也创纪录地翻了几十倍。
经典,难以复制
改版后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在前面保留精彩的记忆点之外,又增加了一个“现代”的尾声:当年那个舔碗的“男孩”已是满头银丝,看着孙子辈的小男孩津津有味地喝着黑芝麻糊,嘴角泛起一丝微笑。消逝的岁月带不走黑芝麻糊的浓香,郭允泰饰演的老人慈爱地拿起手帕给男孩擦去嘴角边的芝麻糊……一份关爱,一份慈祥,全因南方黑芝麻糊而存在……
新版广告在央视投放后,南方黑芝麻糊的销量有了显著提升,许多观众看到广告后有惊喜之感。只是,它更多地唤起了那股存留在消费者心中的怀旧情感与难舍的美丽回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当年迷恋芝麻糊的小男孩陈硕已经长大成人,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并走上了MIDI音乐制作人的道路。而这则广告的导演,也就是广告中挑着扁担卖芝麻糊的大婶,也已带着一代人对芝麻糊的想像移民美国。也许,只有那句裹挟着浓浓故乡情的广告语将永远伴您左右:一股浓香,一缕温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南方黑芝麻糊:一股浓香,一缕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