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兴紫砂陶器 宜兴,一向有“陶都”之称,所产陶瓷种类极多。有细陶、精陶、均瓷、青瓷等几十大类,数千个品种,其中最有名的是紫砂陶。紫砂陶主要品种有壶、杯、瓶、鼎、碗、盘、碟等等,造型丰富多彩,尤以紫砂茶壶最为出色。紫砂壶制作缜密精巧,透气性能良好。用紫砂壶泡茶,茶汁特别清醇,在空壶中注入沸水,也有茶叶清香。紫砂壶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品,也是一种优良的饮茶用具。宜兴紫砂陶器的造型大体可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绞形体和仿古代器皿造型等几大类。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泥色的浑然配置,集造型、色泽、书画、诗词、雕刻诸艺术于一体。后又出现了胶泥、浮雕、镂刻、填泥和银丝镶嵌等装饰手法,使紫砂工艺品更加别具一格。
除了紫砂陶器外,宜兴还有宜均、宜兴青瓷、宜兴精陶、宜兴美彩陶等产品。它们一起被人们称为宜兴陶瓷的“五朵金花”。
2.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它吸收了中国绘画、石刻、雕塑等工艺美术品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案,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刀法简朴,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因颜色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三彩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除红、绿、黄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几种釉色互相渗化,再加上年代久远,所以现在“唐三彩”呈现出来的颜色不只三种,而是绚烂多彩、富丽堂皇。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分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在全世界的许多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保存着许多造型优美、釉色斑斓的唐三彩作品,有立体陶塑,有各种形制的器具。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其中有生活用器、建筑物模型、人俑、牲畜、禽鸟等,也有实用的生活用具,塑工技巧高超,色彩斑驳灿烂,是我国制陶史上的巅峰。
3.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质地有四个特点: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是青花、青花玲珑、粉彩和颜色釉,它们集中体现了景瓷的艺术成就。
青花瓷一向被人们誉为“人间瑰宝”,而且还享有“国瓷”的美誉。其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青花工艺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手绘、贴花和印花三大类。手绘的青花瓷,画面生动活泼,属青花瓷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贴花的青花瓷,***样清晰,规格统一;印花的青花瓷,线条简练,画面规整。青花纹饰丰富,品种俱全。
青花玲珑瓷又称“米通”瓷。这种瓷器既绘有青翠欲滴的“青花”,又布有碧绿透明的“玲珑”(镂孔),二者和谐地融为一体,互相衬托,相映生辉。青花玲珑瓷为景德镇所独创。据文献记载,明永乐年间青花玲珑瓷便已问世。
粉彩瓷是釉上彩的一种瓷器。彩绘时先在白瓷釉面上勾成***样,再填上一层“玻璃白”,然后用彩料描绘洗染,入彩炉烘烤而成。粉彩画面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粉彩的技法多种多样,既有简洁洗练的写意,又有严谨规整的工笔。其精细处刻画入微;豪放处潇洒秀逸。
颜色釉瓷釉面斑驳璀璨,呈色五彩缤纷,被人们赞之为“人造宝石”。景德镇所烧制的颜色釉瓷品种多达百余种。如祭红釉瓷,其瓷面的釉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又如三阳开泰釉瓷,其瓷面的釉色为:在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喷射黄、青、绿各色光芒,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故称“三阳开泰”。
4.浙瓷 青瓷始于商代中期,东汉和隋唐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宋代青瓷达到巅峰,有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在青瓷中以浙江龙泉青瓷最为著名,该地最著名的是“哥窑瓷”。哥窑瓷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叩之音色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也柔和流畅。鉴定哥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它的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釉面浑厚滋润,开有大小纹片。金丝铁线是宋代哥窑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哥窑器物表面的断裂纹不同于其他瓷器的断裂纹的地方是:大裂纹套不裂纹。大裂纹是在炉中形成的。窑工们在裂缝中嵌进了褐色的紫金土,如同铁丝网的形状,故称之为“铁线”。出窑后,由于冷却的作用,釉面收缩,又形成极细小的金黄色的裂纹,故称之为“金丝”。“金丝铁线”这种艺术效果是今人无法伪造的,这就是鉴别哥窑瓷器的标志。(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