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本应是传统的楼市淡季,但北京等多地却频现“日光盘”,楼市热得如同异常的高温天气一样。吊诡的是,北京“日光盘”频现背后,总体成交量并未大幅上升。
理性审慎分析这一现象,“日光盘”背后,不乏开发商拖延开盘、放大“日光”效应,甚至分拆销售、人造连续“日光”。这些非理性爆棚的局面以及部分区域价格虚高的风险值得警惕。
不论“日光盘”到底是人为制造还是确实存在,“限价令”导致新房供应量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与房价相应和的是,近期北京土地市场火热。7月以来,北京夏家胡同和孙河连续诞生 “地王”,极大地推高了市场对房价的预期。
北京楼市难逃愈调愈涨的“怪圈”,这一现象发人深省。在业内的声音中,除了要积极引导项目入市,增加土地供应外,近期,关于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呼声不绝于耳。
各方面对此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要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对土地、税收、财***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改革土地财***牵涉太广,住房信息联网和存量房评估等基础推进也颇为艰难,短期内全盘的长效机制可能无法出炉。
在整体机制没出台之前,应先推动部分长效化机制的建立。楼市是整盘棋,配合并不容易,比如对于住建部门来说,无论从税收还是货币、土地供应方面都无从下手,而国土部门由于承担着卖地压力也难以放缓步伐。
因此,要从根本上扼制房价、地价连涨的怪圈,相关部门有必要制定一套住房市场、土地市场的长效联动机制,对房价、地价指标进行精确疏导,在两个部门资源平台共享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默契配合。
对国土部门来说,进行土地出让方式的改革,可对地块入市价格进行更充分的把握与配合。如北京此前推行的“限房价、竞地价”,以及广为业界赞许的“限地价、竞房价”等方式,都是在土地出让源头上,进行的房地联动。
作为住建部门,要加强住房建设项目开发过程的动态监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要促成其尽快上市形成供应。如在限价上,可考虑进行差别化调控。
另外,可以根据不同地块,在限价上做出细分,如承建保障房用地较多的项目,其商品房价格相对合理便促成其放行。对于高端住宅,由于与普宅的购买人群不同,可考虑将高端住宅和普通住宅分开统计,以进行更加合理、精准的调控。
最后,基础的资源信息平台应该建立,如国土部效仿住建部推进全国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的经验,进行的不动产登记改革制度。目前,国土部和住建部两部门的系统仍在设法对接,以期形成“房地合一”的个人不动产登记查询系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长效机制应着眼“房地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