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6年3月,向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RTA)达340个。已实施的RTA中,84%是采取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Area,FTA)的形式。多哈回合谈判失败之后,以FTA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必将进一步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流方式。
与WTO不同,FTA所涉及的开放领域更宽、开放程度更大。FTA只给予其成员小范围、有条件的优惠,更加倾向于鼓励区内成员之间的内部贸易,排斥非成员竞争者的产品,因此,其影响也更为复杂。一些看似与中国无关的FTA安排,也可能对中国企业带来严重影响。比如,中国与越南都是全球鞋类生产大国,都以美国和欧盟国家为主要销售目的地。如果越南和美欧签署FTA,那么,这些国家将给予越南产品优惠关税甚至零关税待遇。在这些国家市场,越南产品就比中国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生产商也就会倾向于在越南设厂,一些设在中国的厂商也会选择迁往越南。如果仅从制鞋业考虑,中国也必须与美欧签署相关协议。不仅如此,各国在建立FTA过程中的战略指向性特别明显,在相关决策中,地缘***治因素往往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
就中国而言,发展与有关国家的FTA关系,一是要为国家的长期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为中国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拓展新兴市场区;三是建立长期、可靠的海外资源和能源供应关系;四是要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良好的东道国***策环境。
与周边国家构建FTA关系过程中的地缘***治因素考量,远远大于经济福利因素分析。中国、日本、韩国在产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分工互补关系,如果形成FTA关系,将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但是,日本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心情复杂,一方面希望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威胁其在东亚地区的传统经济霸主地位。韩国则担心本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之后,无法在东亚***治经济外交中发挥杠杆与枢纽作用。此外,美国对中韩FTA的态度,也是韩国必须考虑的因素。
东盟与中日韩任何一个国家FTA谈判的进展,对其余两个国家都是一种无形的促进。虽然大家都很清楚,FTA不会导致区域经贸关系格局发生值得关注的变化,但都不愿意成为局外人,此一点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日韩三国与东盟谈判中的基本态度和要价能力。
中俄经贸关系的迅速密切,没有导致双边进入发展FTA关系的阶段。俄罗斯一直有人将两国在资源和产业上的互补性,片面理解为中国对俄自然资源的单方面占有。俄在远东石油管线问题上不断反复、待价而沽就是典型例证。
中国与巴基斯坦有着传统友好关系。虽然与巴基斯坦的经贸规模在中国总体外经贸发展中所占比重甚小,巴基斯坦在资源与能源方面的出口能力有限,但中巴FTA还是较早地被提上议事日程。
迄今为止,中国与美欧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相互之间都没有表示出发展FTA关系的意愿。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