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对于自身情绪、作品情绪、演唱情绪的把握、理解和驾驭,构成声乐演唱中情绪把握的三个层级,即三部曲。演唱者的良好情绪是演唱成功的基础,因而演唱者要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身情绪服从于歌曲情绪和演唱情绪的需要;要从语言上、基调上把握作品情绪,使自身情绪与作品情绪相一致;有效激发并成功驾驭演唱情绪,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反映,必须重视对歌词、旋律的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情绪美感,使演唱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成为内心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绪
声乐演唱属于情感艺术,其魅力在于情绪的适宜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演唱的内在依据,而声音只是情绪的表现和反映。演唱者当然要具备良好的声音美感,然而只有声情并茂才是歌唱艺术的最高造谐。我认为,演唱者对于自身情绪、作品情绪、演唱情绪的把握、理解和驾驭,构成声乐演唱中驾驭情绪的三个层级。本文形象地称其为“三部曲”,着重对训练方法进行探讨,以供演唱者参考或借鉴。
一、把握自身情绪
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感情投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声音和技巧方面,因此,把握自身情绪对于演唱者而言至关重要。大量的实验证明,情绪愉快则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反之,情绪恶劣或低迷,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积极的情绪会产生自信心、兴奋感,使声乐演唱充满活力,使每个音符都浸透着情感,而不是堆砌一些死气沉沉的音符。
(一)演唱者的良好情绪是演唱成功的基础
演唱者的声音尤其是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情感状态有关的。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情绪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美妙的,也就是说歌唱者要用兴奋、激动的感觉去唱。演唱者充满激情,其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感染听众的情绪,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演唱者的自我心理调适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有了良好的情绪状态,演唱者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生动地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和思想感情,使演唱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二)演唱者要善于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不利于演唱的因素,如家庭出现困难或意外变故、亲友患病,以及个人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等。若出现这些不利因素,就有可能压抑演唱技能的发挥,甚至泯灭演唱的愿望。这时应进行心理调整,对于内心的情绪障碍,要用宣泄或补偿的措施予以排除。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善于克制、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使自身情绪变得愉快甚而兴奋起来。
(三)演唱者情绪要服从于歌曲情绪和演唱情绪的需要
声乐是歌唱者内心情绪的表达。情绪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可知的心理反映,好的情绪能正确反映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能帮助歌唱者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演唱者应善于调节和控制自身情绪,使自身情绪服从于歌曲情绪、演唱情绪的需要,以饱满的情绪投身于声乐演唱中,这样才能使声乐演唱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理解作品情绪
对歌曲作品情绪的把握是一种跨越,一种升华,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作曲家在构思作品时,对每个乐句、每个音符的安排都是经过慎重思考的,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表情达意。因此,演唱者对歌谱中的每一个成分都应该有所认识,有所把握、有所创造,这样才能逐渐在艺术表现上趋于完美的境界。歌唱者必须以真实的情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歌曲的意境,并将歌曲的艺术形象生动表现出来。只有较好地把握作品情绪,才有可能传达或深化歌曲作品的内涵。
(一)从语言上把握作品情绪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用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作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咏叹,便叫作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作声;发出与乐曲相和的音响,便叫作律。所以语言为歌之先,而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了声音,使情绪表现得更为完全的艺术。因而演唱者要善于从语言上把握作品情绪,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去。例如《黄河颂》《站在高山之颠》《黄河滚滚奔向东》,“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海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种语言风格营造出磅薄大气的意境,让人体悟到伟大而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进而受到感染。
(二)从基调上把握作品情绪
歌曲作品所表达的主要情绪色彩,就是歌曲的基调,它包括音乐、诗歌、作家风格等因素,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描述“静夜里人的思绪”,这是蓝调的色彩;而同样描绘“静夜里人的思绪”的《黄河怨》,则是黑、暗、黄色的基调。这两种情绪有很大不同,感受作品时应准确判断其基调。把握住基调,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用歌声展示作品意境。
(三)要使自身情绪与作品情绪相一致
声乐演唱能否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取决于多方面的努力,但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了解作品情绪,并将自身情绪“美寓其中”,可以说是演唱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要使听众受到美的感染,演唱者自己先要被作品美的情绪所感动,要有把自己的感动表达出来的强烈愿望,使自身情绪与作品情绪相一致,这样的演唱才具有感染力。
三、驾驭演唱情绪
演唱情绪是演唱者对歌曲作品的分析、理解、体验的心理反映,其产生和发展主要体现为演唱时的情感表达。演唱者倘若不能驾驭演唱情绪,就会出现“找不到感觉”的情况,听者也会因此感到失望。向着驾驭演唱情绪的梯度攀登,是声乐演唱中情绪把握的更高层级。
(一)演唱情绪的激发
对演唱情绪的成功驾驭,是多种智慧、能力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①对于音乐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思想感情,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②对于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有一定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能力;③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善于运用歌唱技能、技巧,把感受、理解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演唱者要注意从平时练习做起,用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怀或竞争意识来激绪,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激发演唱情绪的具体方法如下:
1.做到身心放松
演唱者既要很好地把握作品情绪,又不能使声音受到其影响和牵制,尤其不能使自身情绪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应设法使骨骼、关节、肌肉和心情同时得到放松,从而激发和鼓动演唱情绪,使之精神振奋,做到情绪饱满,恰到好处地进行歌唱,使演唱技能得到最佳发挥。
2.捕捉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表演术语,它是歌唱者再生情感的主要手段。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喜、怒、哀、乐、愁的情绪经历,以及通过目睹、聆听所间接得到的情绪珍藏在记忆库里。这种日常积累是演唱者的重要本钱。有位留学国外的青年歌唱家曾说,她在国内就演唱过《我爱你,中国》,在演唱技巧上不存在问题,但无法深刻体会到这首歌的情感,当然也无法驾驭作品情绪。后来在九年的国外留学生活中,她深深体会到海外游子离开祖国怀抱的深切的孤独感,以及油然而生的思乡爱国情怀。在一次海外同学会的演唱中,当她重新唱起已多年不唱的《我爱你,中国》时,从未有过的体验让她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
3.组织内心现象
组织内心现象也是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术语。在声乐演唱者中,演唱者的内心现象通常是以类似于“放电影”的形式在脑海中出现,构成情绪把握的一项重要内容。演唱者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并把自己融于音乐情境,全身心地在自己身上发现音乐元素,以“我”的身份“身临其境”,并根据作品情景“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对词曲内容的体验,使其内涵、意蕴更生动地呈现出来。
(二)养成良好的情绪美感
1.重视对歌词的情感体验
声乐演唱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和文学语言有着密切联系。所谓“言为心声”,语言本身就具有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可以直接传达内心所体验到的某种情感。演唱者应善于将生活中自然的情感表达,经过艺术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演唱中去。声乐演唱中的思想感情,要借助于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来体现,要把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必须重视对歌词的情感体验,这是驾驭演唱情绪的关键。
2.重视对旋律的情感体验
声乐作品中的词,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也使乐曲的非确定性具有较为明确的情感基调,从而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其艺术魅力。词是曲的情感导向,而曲又是词的情感深化和发展。歌曲的旋律,有着抑、扬、顿、挫、高、低、强、弱、连、断、收、放等多种表现手法,演唱中应重视对旋律的情感体验,运用“声”与“情”的相互作用去表达情绪的转换交接和延续变化。
3.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清晰的语言、美好的声音来表达真实的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而且相互作用。声音、语言固然都很重要,但是没有真情实感就不具有感人的力量,也就不能称其为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演唱者要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精细观察,使现实中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生动的现实现象,在脑海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在演唱时将灵魂寓于其中。这样,演唱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经不是外在于歌曲作品的东西,更不是强加给作品的,而是内心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这种自灵魂深处喷涌而出的“心泉”,所流溢出来的不是抽象的词曲,更非冷漠生硬的内容传递,而是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态度,以富有激情的表演和歌唱,创生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起欣赏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课题:本文系***重点课题“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的成果之一(科研课题编号:GLA10204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声乐演唱中情绪把握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