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在其本义转化情况下的活用,即指名词在其本义引申后词性转化成了动词或动词短语。这一古文的语法现象在初、高中古诗文中较为突出,不少文言诗词和出自古汉语的成语也存在这一现象,而且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类型在词类活用中也是最多的。其基本规律如下:
一、名词跟代词连用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1.汝幸而偶我《与妻书》
“偶”本义是“泥塑或木雕人像”,“偶像”是其引申义,后将“偶”作“耦”(本义为“二人并肩耕作”),表示成双、成对之意,引申为“配偶;配对”,“偶我”即“嫁我”之意。
2.彼不我恩;郎诚见完与恩《童区寄传》
“恩”本义是名词“恩惠”,动词“施恩”是其引申义。“彼不我恩”是“彼不恩我”的倒装,“郎诚见完与恩”是“郎诚见完与恩我”的省略,“恩我”即“施恩于我”之意。
二、副词和名词连用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1.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福”的本义是名词“幸福”,而在例句中活用为动词“赐福”。
2.不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道”的本义是“道路”,在例句中活用为动词“说”、“讲”。
3.失时不雨《论积贮疏》
“雨”的本义是名词“雨水”,在例句中活用动词“下雨”。
三、助动词和名词连用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刃”的本义是名词“刀口、刀锋”,而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短语“用刀杀”,可译为“杀”。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水”本是名词,而例句中活用为动词“游泳”。
3.三岁贯女,莫我肯德《硕鼠》
“德”的本义是名词“道德;品行”,而例句中活用为动词“感恩”。“莫我肯德”是“莫肯德我”的倒装,可译为“不肯感激我的恩德”。
四、“所”和名词连用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的本义是指“用竿支架的方形鱼网”,而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短语“用鱼网捕捉”。
五、连词连接名词,在连接连词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遂墨以葬文公《崤之战》
“墨”的本义是指“书写的材料”,因墨呈“黑色”,所以引申为“黑”,而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短语“穿黑色丧服”。
六、两个名词连用时,如果是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是动宾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王”本义在先秦以前指“君王”(实际上就是诸侯王),秦统一后指“皇帝”,也可指封爵中的最高等级,而例句中活用为动词“做王、称王、为王”。
2.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
“衣”本义是指“上衣”,引申为“衣服”,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穿”。“衣褐”意即“穿粗衣”,可译为“化妆成老百姓”或“乔装打扮成百姓”。成语“衣锦还乡”的“衣”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的本义是名词“眼睛,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短语“递眼色”。
应注意的是:姓氏、人名、地名,即使是两个名词连用时,也不存在活用为动词。
七、介宾短语前或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1.仙及鸡犬《促织》
“仙”的本义是名词“仙人、仙境”,例句中活用为动词“成仙”。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崤之战》
“市”的本义是“集市贸易场所”,可引申为“买”,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短语“做买卖、做生意”。
3.唐浮***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舍”的本义是名词“房屋”,例句中活用为动词短语“筑舍定居”;“始舍”按照“副词和名词连用时,名词活用为动词”来判断也是正确的。
另外,判断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一)介宾短语省略宾语
如“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中的“为寿”是“为之寿”的省略。“寿”的本义是“长寿”,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敬酒”。“为之寿”意即“向他(项伯)敬酒”。
(二)介宾短语省略介词
如“沛公***霸上”(《鸿门宴》)中的“霸上”是“于霸上”的省略。“***”本义是“***队的营垒”,引申为“***队”,再引申为“驻***、驻扎”。
八、动词(动词短语)连接“而”(乃),再连接动词(动词短语)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腊”本义是“干肉”,而例句活用为动词短语“把肉晾干、干”之意或“晾成干肉、成干肉”之意。
2.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
“墓”的本义是名词“坟墓”,而例句中则活用为动词“修墓”。
3.试使斗而才《促织》
“才”的本义是名词“才能;才干”,而例句中则活用为动词短语“有才能;有才干”。
名词活用为动词这种古汉语语法现象,在有的资料上是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判断的,这种判断是欠妥的,如“名之者谁”(《醉翁亭记》)、“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游褒禅山记》)中的“名”,资料上都认为它是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而“名”本义就是“命名”(《说文》“名,自命也”);又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是“往前走了走”之意,《说文》上“前”的注释为“不行而谓之前”,也就是说“前”的本义应为“前进”,而非是方位名词,例句中只是用其引申义而已,词性并未改变。
要正确判断古诗文中的词语是否活用,其前提条件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是否改变了该词本义的词性。出现误判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该词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判断错误所致,要改变这一错误,非得从查古汉语的工具书入手不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简析古诗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