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京,走在六朝古都的秦淮河畔,风轻柔温软,灯光扑朔迷离,映入眼帘的,满眼都是现代文明。灯声桨影里,美人何在?
寻梦芳踪,不如去古诗词里寻迹。
李太白有一句诗:“美人如花隔云端。”单看“美人如花”这四个字,似乎有些香艳和流俗。寻常的文人墨客、市井小民都爱信手拈来这个现成的比喻,用滥了便坠入了俗的风尘。只是,偏偏这四个字的后面又缀上了“隔云端”三个字,一下子便有了距离感,使这句诗立刻有了不凡的意境。美人如花,却隔了云端;美人虽美,却看得见够不着。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隔空的牵挂,何尝不是一种美?
《诗经・卫风・硕人》中有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民歌,这些词句的表现形式多半为唱本。想来一名女子,手指纤细柔软,脖子白而长,牙齿如瓠瓜子一样整齐,额头宽宽,眉毛弯弯,微微一笑露出两个酒窝,眼波顾盼流韵……大约没有经过诗书礼仪的熏化,举止行动、眉目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风情。
《长恨歌》中有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笔下。诗人不惜浓墨重彩,描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美人回眸一笑,让所有的女人失去了颜色,何等的雍容,何等的惊艳!让人想起李太白笔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云霞一样的衣裳,牡丹一样的妆容。同样的国色天香,同样的清丽绝尘,两位诗人的笔下描述的是同一种人:美丽的女人。
汉代乐师李延年有一首《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大才子李延年有做广告的嫌疑。开篇很平,北方有一个美丽的女子,衣袂飘飘,绝世***。关键是转折转得好,千万别看,将士们看一眼丢了城池,君王看一眼倾了国家。最要命的是最后一句,丢了城池、丢了国家都不要紧,如果再不看一眼,就再也看不到了,过了这个村再没了这个店。汉武帝好奇心起,看了一眼,结果纳其为妃。这是李大才子策划最成功的案例,因为这个美女是其妹妹,他因此跟皇家攀上了亲戚。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这几句和李延年的《佳人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李大才子是为了隆重推出自己的妹妹,而宋玉虽然描写的是邻家美女,但却是为了自己撇清。邻家美眉,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白得恰到好处,嫣然一笑,能迷倒很多人。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对他动了芳心,暗恋了他三年,他都没答应。窃以为,宋玉这个人,如果不是超级自恋,就是有毛病。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美人如花的三种比喻:一种女人,清馨雅致如空谷幽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淡,静静地吐露自己的芬芳;另外一种女人,热烈奔放如俗世玫瑰,开得绚烂,香得浓郁,热热闹闹地在红尘中走一遭;还有一种女人,如篱笆边的豌豆花,一年有三季都在开,温暖家常,平凡美丽。
美人如花,隔了时间和空间的美人,便如隔了云端的美人,把茶握盏时,凭空多了一份怀想与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