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多年的书,我对别里科夫有了新的认识。
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不可谓不多,成为了世界小说人物形象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苦恼》中丧子的姚纳,《小职员之死》中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忧虑致死的小职员,还是《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这些小人物,要么可怜,要么可恨,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悲”,一种或臣服或忠实于统治者集团的渺小的可悲。
契诃夫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可谓极尽讽刺之能事,从他的衣着打扮到行为举止,到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我们看到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形象。也许,契诃夫觉得这种描述还不足以打动读者,因为他笔下的这个人物有点类似于舞台上的小丑,让人觉得并不可信。鉴于此,契诃夫又从他的内心深处试***作一个深层次的剖析。凡是***府禁止的,别里科夫都会极力赞同;而***府赞同的,他则会心存狐疑,担心出什么乱子。这个连睡觉的地方也如同盒子的别里科夫,让人读罢,不觉已添了一些可厌的成分。前面的嘲笑也就生出更多“恶”来。
这个怪人似的别里科夫,竟然对婚姻之事也是那样的迟钝。别里科夫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特性了。在他的内心,没有七情六欲的羁绊,故而精神也就显得更加纯粹,他就是那样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其实,别里科夫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也许在他身上还有些许可人的一面。不然,华连卡又怎会答应这门婚事?至少在漫画事件出现之后是如此,在别里科夫滚下楼梯后也是如此。华连卡的笑声并没有让人觉得有多少的恶意和鄙视。
至于反对柯瓦连科姐弟俩骑自行车,我也没有看到别里科夫***的一面来。当然,有人会借扣保守之类的帽子对他进行攻击。其实任何新鲜事物出现之后,总有不同的眼光对它们进行打量:反对的,赞同的,观望的,但是,我们又凭什么将别里科夫的举动解读为恶毒,并给他扣上百年之后也难以扔掉的“保守顽固”的大帽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时代,任何国度,别里科夫似的人总是如影随形地生活在你我周围。或者,你有别里科夫的影子,我也有……
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充分挖掘一切因素和潜力,为着既定的方向挖空心思。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类似于学校教务科长的别里科夫,竟然挟制了那座城市十五年。十五年相对于漫长的岁月并不算长,但是相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而言,却又是那么弥足珍贵!它可以让一个初生的婴孩成长为挺拔俊秀的少年或亭亭玉立的少女,也可以让一个气壮如牛的青年眼角纵横着如沟的皱纹,让中年汉子佝偻了一度傲然挺直的脊梁……这些叙说,本身就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也许有人以小说的艺术来进行抨击,然而,无论作怎样的艺术处理,它的最后指向都是现实人生。
小说结尾用调侃的语气讲述了别里科夫死后小城的影响变化,生活恢复了旧样子,让人看到了守旧力量的强大,别里科夫的死,于人于己皆不是一件快意之事,至多逞一时之欢而已!然而,别里科夫却成为了永恒的祭品,时空转换,直至今天,还在接受我们的评审甚至唾弃,不亦悲乎?小人物的可悲就在于对自己认识不清,于时把握不住。
掩卷沉思,古往今来,这样的悲情小人物,何其多也!他们在固守自己言行的时候,却可能无法明了个中的缘由。譬如《水浒传》中的宋江、吴用等,他们不也坚守着一份忠义,在彼时彼刻,不也是一种至高的情怀,并足以号召天下的美行善举吗?然而,当历史流传至今,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他们的狭隘、守旧和不计结局的愚蠢,其可悲的结局不也显示了某种荒唐可笑吗?
本文作者是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期待用犀利的刀笔解剖社会的根深痼疾,借别里科夫达到揭露、鞭挞之目的。然而,别里科夫作为一介市民,又怎能承受起如此繁重的担子?由此看来,将别里科夫拉入统治集团或统治集团的帮凶都是不准确的。别里科夫,这个代表了小市民阶层的悲情小人物,他身上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折射出了统治集团经年不休的思想灌输后的罪恶之光。人物虽卑微,却不会削弱小说讽刺、鞭挞的力量。
小人物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有时伸左脚,错了,右脚呢,也错了,不伸呢,还是错。这种事情,现实中又上演了多少这样的悲喜剧?别里科夫不应被批判,应该是被同情的。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